【环境描述】 <
午后三点,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会议室的长桌上,访谈者李薇调整了一下录音笔,对面坐着两位不同背景的嘉宾:左侧是专注企业法律服务的王磊律师,右侧是曾经历公司注销投诉的创业者张建国,稍远处还坐着一位通过维权获得满意解决的客户陈敏。茶水氤氲中,访谈正式开始。
【访谈对象】
- 王磊:40岁,企业法律师,专注公司清算与合规业务10年,语言严谨,逻辑清晰,善用法条结合案例。
- 张建国:38岁,前创想设计工作室创始人,2022年注销公司时遭遇客户投诉,语速较快,带北方口音,常以说白了当时可愁坏了开头。
- 陈敏:32岁,自由品牌策划师,曾因张总公司注销未完成项目尾款问题投诉,表达直接,情绪起伏明显。
【访谈对话】
李薇: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个很多企业主可能忽略的话题——公司注销时遇到客户投诉怎么办?王律师,先从法律角度看,公司注销后客户投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王磊:嗯,核心是债权债务未清偿。根据《公司法》,公司注销前必须成立清算组,通知已知债权人、公告未知债权人,公告期45天。实践中投诉集中在三类:一是合同未履行完毕的退款(比如设计项目未完成、预付费未消费);二是服务质量瑕疵赔偿(如产品不合格、交付延迟);三是信息差导致的投诉——客户不知道公司注销,后续联系不上,认为跑路。
张建国:对对对!我们当时就是第二类加第三类!有个客户,我们给他做了个VI设计,他说logo太丑,我们改了三版他还是不满意,后来公司经营困难准备注销,他直接在12345平台投诉,说收钱不办事,还玩消失!最气人的是,我们注销公告是在本地报纸登的,他根本不看报纸,后来找上门来,指着鼻子骂我们骗子!
陈敏:(打断)张总,我就是那个骂人的客户!我当时找你做品牌策划,付了3万定金,合同写40天交付初稿,结果拖了60天,只给了一张草图。后来听说你公司要注销,我打你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去工作室发现门锁都换了,我能不急吗?3万块不是小数目!
李薇:陈女士,您当时最核心的诉求是退款,还是追究责任?
陈敏:主要是退款!项目都黄了,还谈什么质量?但更让我生气的是你们的态度——注销了就不管客户了?感觉被当傻子耍!
王磊:这里涉及法律关键点——清算组的义务。如果清算组未书面通知已知债权人(比如陈女士这种签过合同的客户),或者公告方式未覆盖可能接触的客户(比如只登报纸不发短信/邮件),导致客户未及时申报债权,清算组成员(通常是股东)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张总,你们当时通知客户了吗?
张建国:(挠头)这个……大部分老客户我们微信私聊说了,但陈敏那会儿正好出差,微信没及时回……报纸公告是登了,但确实没想过还要单独打电话通知。当时就觉得公司没钱了,注销算了,反正客户理解最好,不理解也没办法。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
李薇:那如果客户像陈女士这样,注销后才联系不上公司,还能维权吗?
王磊:可以。虽然公司注销后法人人格消灭,但股东如果在清算中存在未履行通知义务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债权人可以起诉股东。如果公司是吊销未注销(营业执照被吊销但未办注销登记),主体仍然存在,可直接起诉公司。陈女士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陈敏:我先去工商局查了张总的清算组信息,找到他本人,直接说不退钱我就去法院告你,再把你这事发到网上,让同行都知道你注销跑路!他当时脸都白了,后来坐下来谈,分三个月退清了2万块(扣了一部分项目成本),我才作罢。
张建国:哎,现在想想,我当时要是有王律师这觉悟,也不至于那么狼狈!一开始真想过反正公司注销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但后来被陈敏逼到墙角,才明白有限责任不是无责——前提是你得依法清算!
李薇:张总,您作为创业者,面对投诉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有没有过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张建国:(叹气)肯定有啊!当时公司欠着员工工资、房租,账上就剩5万块,工商说必须先结清清算费用才能注销。我寻思客户投诉再赔点,这公司还注销不注销了?后来王律师跟我说客户的钱也是债,员工的钱也是债,都得按顺序来,我才把客户投诉当回事。
王磊:这里要补充清偿顺序。根据《企业破产法》,清算资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保、税款,剩下的才是普通债权(比如客户退款)。如果资产不足,普通债权只能按比例分配,但不能因此跳过客户——否则股东要承担差额。
陈敏:那我当时要是去法院起诉,能赢吗?
王磊:赢面很大。因为你们有书面合同,张总公司未按约定交付项目,构成违约。而且他未通知你就注销,侵害了你的知情权。不过诉讼有成本,时间也长,最后能不能执行到钱还是未知数。
张建国:对对对!后来我跟陈敏谈的时候,就说姐,钱我肯定退,但公司账上确实紧张,您给我点时间,我打零工慢慢还。她看我态度还行,就答应了。说实话,比起赔钱,我更怕她把这事发到行业群里,我以后还想在本地混呢!
李薇:看来态度很重要。王律师,如果公司注销时遇到客户投诉,具体该怎么操作?能给个流程吗?
王磊:可以分四步:
1. 核实投诉:先确认客户诉求是否合理(比如合同是否有效、项目是否未完成、金额是否准确),避免无理取闹干扰清算;
2. 梳理债务:把所有客户投诉整理成清单,按金额大小、证据充分度排序,优先处理有书面合同、金额较大的;
3. 主动沟通:如果是已知客户,必须在公告期内联系;如果是注销后发现的,也要第一时间回应,别等客户找上门;
4. 协商或诉讼:能协商就协商(比如分期退款、折抵服务),不能协商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别拖着——拖着只会让客户更愤怒,甚至让股东承担更多责任。
张建国:我再补充个血泪教训:千万别想着注销后换个马甲继续干!现在工商系统有关联企业查询,客户一查就知道是你,到时候更麻烦。我注销后帮朋友打理工作室,陈敏知道后还特意找我合作,说虽然你公司黄了,但人还行——你看,诚信点,路反而更宽。
陈敏:确实,张总后来帮我介绍过客户,我现在还跟他有联系。当时生气,是因为觉得你把我当傻子;后来他主动担责,我就觉得这人还行。
李薇:那如果公司资产真的不够赔所有客户,比如有5个客户都要求退款,账上只剩3万,怎么办?
张建国:那就按比例退呗!我们当时有三个客户,一个要2万,一个要1.5万,一个要5千,账上剩4万,就按欠款比例退,大家都没意见。总比谁闹得凶给谁强,那样容易出乱子。
王磊:对,按比例清偿是法定原则,必须向所有客户公开清算方案,保留好会议记录和转账凭证,避免后续纠纷。公告证据一定要留好——比如报纸原件、公告截图,证明你履行了通知义务。
李薇:请三位给创业者、客户各一句忠告吧。
王磊:对企业主: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责任的终点站。规范清算,才能让‘有限责任’真正成为你的保护伞。 对客户:保留证据,理性维权,法律是武器,但协商往往是更快的解药。
张建国:对企业主:别把客户当‘外人’,哪怕公司注销了,该担的责任得担。诚信比一时的‘省钱’重要得多。 对客户:遇到问题先别急,找对渠道(工商、12315、法院),别被‘公司注销’吓倒——该维权就得维权!
陈敏:对企业主:客户不是‘一次性买卖’,把事做好,把人当人,哪怕公司黄了,口碑还在。 对客户:该争取的争取,但别漫天要价,给对方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访谈后总结思考】
两个小时的访谈,从法律条文到实战案例,从企业焦虑到客户诉求,让我们看到:公司注销时的客户投诉,本质是责任与诚信的考验。王律师的严谨提醒我们合规是底线,张总的经验印证了态度是桥梁,陈敏的故事则说明尊重是双向的。
许多创业者误以为注销=免责,却忘了有限责任的前提是依法清算;部分客户在遭遇注销跑路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极端手段,反而陷入维权困境。其实,企业主动清算、客户理性沟通,多数投诉都能在协商中化解——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人与人的连接,而非冷冰冰的注销程序。
对企业而言,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对过往责任的交代;对客户而言,维权不是目的,而是对自身权益的守护。唯有在规则框架下互相理解、彼此担责,才能让商业生态少一些注销后的纠纷,多一些结束后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