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公司时社保公积金没缴?税务稽查找上门,别慌,我有20年经验给你说道说道
上周有个老客户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带着哭腔:王老师,我那家小餐饮公司注销了,现在税务稽查说社保欠了18万,公积金7万,这都过去半年了,还能补救吗?会不会坐牢啊?说实话,这种电话我接了不下20个,每年年底公司注销高峰期,总有不少老板踩中社保公积金未缴这个雷。很多老板以为公司注销了就能一了百了,没想到税务稽查这把刀,还是会精准砍过来。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身份,跟你好好聊聊公司注销,社保公积金未缴,如何处理税务稽查问题,让你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jpg)
先搞明白:为啥注销时社保公积金未缴,税务稽查偏偏盯上你?
你可能觉得:公司都注销了,账都清了,税务怎么还揪着不放?这你就想错了。现在税务和社保、公积金数据早就联网了,你公司注销时,税务清算人员会重点核查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这些科目,一旦发现工资表计提了,但社保公积金没缴,系统立马会预警。说白了,注销不是免死金牌,反而是触发稽查的。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写得明明白白: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也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你看,法律条文摆在这儿,税务稽查不是针对你个人,是依法办事——你欠了国家的钱,注销了就能赖账?想都别想。
我之前遇到过个建材公司的案例,老板李总觉得公司经营不下去了,偷偷把账上的钱转走,然后申请简易注销,结果税务系统一查,工资表上显示每月给10个员工发8000元,但社保只缴了3个,7个没缴。稽查通知下来时,李总还嘴硬:人都走了,公司都没了,缴啥社保? 最后不光补缴了7个人的社保本金(加上公司部分),还交了12万的滞纳金,罚款5万。气得他直拍大腿:早知道还不如先缴了社保,再注销!
税务稽查来了,第一步不是慌,而是搞清楚欠了多少、怎么欠的
一旦收到税务稽查的《税务检查通知书》,别先想着怎么躲,先冷静下来做三件事:① 把公司成立以来的工资表、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劳动合同全翻出来;② 算清楚欠了多少社保(单位+个人部分)、多少公积金(单位+个人部分);③ 回想一下为啥没缴——是经营困难实在没钱缴?还是故意不缴想省成本?
我见过两种老板:一种是真没钱,比如疫情期间的小微企业,订单没了,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更别说社保;另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觉得社保是员工自己的,不缴能省成本,甚至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我跟你说,这种协议在法律上根本无效!税务稽查查到这种情况,处罚会更重。
记得有个服装厂老板张总,注销时被稽查通知欠缴社保15万。他一开始说:厂里效益不好,员工都同意先不缴,等有钱了再补。 结果稽查人员调出银行流水,发现他老婆账户每月都有大额资金进出,明显是转移资产了。最后不光补缴了社保,还因为有能力缴纳而拒不缴纳被认定为逃避社保缴费,罚款10万,滞纳金8万,差点被列入失信名单。所以说,别想着哭穷,税务稽查查资产流水比你还仔细。
处理税务稽查,主动补缴VS被动挨打,结果天差地别
遇到这种情况,最忌讳的就是拖和躲。我见过有老板收到通知后直接关机失联,以为能拖过去,结果呢?税务稽查直接走强制执行程序:查封公司法人、股东的银行卡,冻结微信支付宝,甚至影响子女上学。到头来,该补的还得补,还多了一笔滞纳金和罚款,何必呢?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税务稽查部门,说明情况,申请补缴。如果是经营困难,可以提供银行流水、资产负债表等证明,申请分期缴纳或减免滞纳金(虽然减免很难,但可以试试);如果是故意不缴,那就别废话,赶紧筹钱补缴,争取从轻处罚。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说了: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 注意,这里是滞纳税款之日起,社保公积金虽然不算税款,但处理逻辑是一样的——从你该缴的那天开始,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一年下来就是18.25%,比高利贷还狠!我之前算过一笔账,一家公司欠缴社保10万,拖了3年没处理,滞纳金就滚到了15万多,比本金还多。
有个科技公司的案例就处理得比较好。老板刘总注销前自查发现社保欠了20万,主动找到税务部门说明情况:公司去年项目失败,资金周转不开,不是故意不缴。 他提供了和员工签订的缓缴协议、银行流水(显示确实没钱),最后税务部门同意:① 补缴本金20万;② 滞纳金减半(因为主动补缴);③ 免于罚款。刘总松了口气:虽然花了20万,但比被动稽查省了15万,值了!
注销前没处理好,现在还能补救吗?试试这3招亡羊补牢
可能你会说:王老师,我公司都注销完了,还能补救吗? 能!只要没超过追征期,就有机会。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保欠费的追征期是2-3年,但如果涉及欺诈、隐匿等行为,追征期是无限的;公积金的追征期一般是2年,但同样,如果是故意逃避,可以延长。
第一招:申请公司恢复注销,补缴后再注销
如果公司刚注销不久(比如3个月内),可以拿着补缴证明、税务稽查意见书,去市场监管局申请恢复公司注销登记,把公司复活过来,补缴完社保公积金,再走一遍注销流程。虽然麻烦点,但总比被强制执行强。
第二招:股东个人承担补缴款项(有风险,慎用)
有些老板会想:公司注销了,股东个人把钱垫上不就行了? 理论上可以,但要注意:如果股东是有限责任,且没有抽逃出资行为,个人没有义务为公司债务(包括社保欠费)买单。但如果股东在注销时承诺公司债务已清结,结果发现社保没缴,股东可能需要连带责任。我见过有个案例,股东老王在注销时签了《债务清偿承诺书》,结果被稽查后,法院判他个人承担10万社保欠费,肠子都悔青了。
第三招:和员工协商,由员工部分承担(不推荐,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有些老板会跟员工商量:社保欠费,你个人承担一部分,我帮你补缴。 我强烈不推荐!员工本来就没拿到社保,你还让他掏钱?很容易引发劳动仲裁,员工一告一个准,最后钱没省下,还惹了一身官司。
给老板的3个避坑建议:注销前做好这3步,远离稽查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提前预防。我在财税圈混了20年,见过80%的社保稽查案例,都是因为注销前没自查。如果你打算注销公司,记住这3条:
1. 注销前,先做社保公积金专项审计
花几千块钱请个会计师事务所,把公司成立以来的社保公积金缴纳情况全查一遍,该补的赶紧补,该和员工协商的赶紧协商。别省这点小钱,后面稽查罚的你肉疼。
2. 保留好工资凭证和劳动合同
很多老板觉得公司注销了,凭证烧了就没事了,大错特错!税务稽查查的就是这些凭证。工资表、银行流水、劳动合同,至少保留5年,万一有问题,这些都是证据。
3. 遇到不懂的,别瞎琢磨,找专业财税人士
我见过不少老板自己研究政策,结果越研究越乱,该补的不补,不该交的瞎交。其实花几千块钱找个靠谱的财税顾问,帮你处理注销和社保问题,比你瞎折腾省10万块都多。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在企业注销过程中,财务凭证不完整往往成为隐形,不仅会触发税务稽查,更直接影响知识产权的处置。很多老板以为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注销了就没了,其实不然——若财务凭证缺失(如研发费用发票、专利申请费用凭证),税务清算时可能无法准确核算知识产权的原值,导致评估价值被大幅压低,甚至被认定为无价值资产而放弃处置。例如,某科技公司因缺少研发费用凭证,其核心专利在清算时被评估为零价值,最终白白流失,而股东也因此面临税务风险。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建议,企业注销前务必梳理知识产权相关凭证,通过专业税务清算确保资产合规处置,避免财智双失。我们提供注销前知识产权专项梳理服务,从凭证审核到价值评估,全程护航企业平稳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