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老板来问我:我公司不干了,上海这边注销,账上还有十几万留抵税额,这钱能退吗?还是得亏进去?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挺感慨的。很多创业者把精力全放在业务上,对财税政策一知半解,真到注销环节,才发现留抵税额像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做了20年财税,经手的企业注销少说也有几百个,今天就以老财税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注销上海企业,留抵税额如何核销这个事儿,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jpg)
先搞懂:留抵税额到底是个啥?为啥注销时它成了麻烦?
说白了,留抵税额就是你企业当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多交的那部分增值税。比如你这个月买了100万的货(进项税13万),结果只卖了80万的货(销项税10.4万),那就有2.6万的留抵税额,可以留着下个月抵扣。但企业要注销了,下个月都没了,这钱怎么办?
很多老板以为注销=公司没了,债也没了,留抵税额国家直接核销就行。大漏特漏!留抵税额本质上是企业预缴的税款,不是政府给的补贴,注销时要么退给你,要么用来抵欠税,要么你主动放弃——想一销了之,税务局第一个不答应。我见过有老板注销时留抵20万,因为没处理,最后不仅退不了钱,还被税务局盯着查账,折腾了半年才解决,你说冤不冤?
注销上海企业,留抵税额能退吗?政策红线别踩
先给个定心丸:符合条件的留抵税额,注销时是可以申请退还的! 但不是你想退就能退,得看政策怎么规定。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8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年第20号,2022年第4号修改),企业申请留抵退税(包括注销时的留抵税额退税),得满足几个硬性条件:
1. 增值税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要是C级、D级,或者刚成立的新企业(还没评级的),基本没戏。上海这边税务局对信用等级卡得严,我见过一家公司因为去年有逾期申报,信用等级从B降到C,留抵15万硬是退不了,最后只能用来抵以后的新公司税款,亏大了。
2.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行为:这个是红线,碰了直接一票否决。我之前有个客户,为了少交税,让供应商虚开了几张进项票,当时没被发现,结果注销时税务局系统一查,直接把留抵8万全部追缴,还罚了款,得不偿失。
3. 注销清算期间,按规定办理了增值税申报:有些老板以为注销前随便报个税就行,不行!清算期的增值税申报必须真实、完整,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计算都不能错。我去年帮一家科技公司注销,他们财务把一笔免税收入错报成应税收入,导致销项税多算了,留抵税额少了5万,税务局让重新申报,耽误了半个月时间。
注意:2023年国家出了新政策,把增量留抵税额退税范围扩大了,但存量留抵税额(2023年4月30日之前的留抵)退税条件还是卡得比较严。特别是上海这种大城市,税务局审核更严格,我建议老板们提前3-6个月准备,别等注销流程走到一半才想起来留抵税额的事。
两个真实案例:有人退了30万,有人亏了20万,差别在哪?
光说政策太空泛,我给大家讲两个我经手的真实案例,看完你就明白为啥有的企业能顺利退留抵,有的却只能打水漂。
案例一:提前规划,30万留抵税额落袋为安
2022年,我帮一家上海做医疗器械贸易的李老板注销公司。他们公司账上有28万的留抵税额,还有2万的欠税(之前逾期申报的滞纳金)。李老板一开始以为留抵税额退不了,准备放弃。我看了他们的资料后,发现他们公司信用等级是B级,近3年没有税务违规,完全符合退税条件。
我让他们先补缴了2万欠税和滞纳金,然后向税务局提交了留抵退税申请。税务局审核了10天,就把30万(28万留抵+2万欠税抵减)退到了公司账户。李老板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么简单,我早该找你咨询,白白担心了半年!其实关键就是提前自查信用等级、补缴欠税、资料准备齐全,很多老板就是卡在没准备上。
案例二:账务混乱,20万留抵税额蒸发
2021年,我遇到一家餐饮连锁公司的张老板,公司要注销,账上有19.8万留抵税额。结果呢?税务局查账时发现,他们公司有5万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没有合规的付款凭证,3万的进项税额对应的货物没有入库单,最后税务局认定这8万进项税额不真实,不允许抵扣,留抵税额直接变成11.8万。更惨的是,因为账务混乱,他们还被税务局罚款了5万。
张老板后来跟我吐槽:早知道请个专业财务就好了,为了省几万工资,亏了20多万!其实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很多小企业老板自己当财务,对发票、凭证管理不上心,注销时税务局一查,问题全暴露了,留抵税额想退都退不了。
注销留抵税额,这些坑千万别踩(老财税人血泪总结)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踩坑,留抵税额没退成,反而惹了一身麻烦。今天把这些坑列出来,大家对照着自查:
坑1:以为注销=不用管了,留抵税额自动核销
错!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欠税情形而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的,应当向抵押权人、质权人说明欠税情况。注销时,留抵税额必须主动申报处理,不申报的话,税务局会认定为偷税,不仅要补税,还要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坑2:账务不规范,进项税额说不清
比如没有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发票上的货物名称、数量、金额与实际入库单对不上,税务局会直接剔除这部分进项税额。我见过有家公司,为了多抵扣,让供应商开了办公用品的发票,结果金额高达50万,但公司连一张办公用品采购清单都没有,最后这50万进项税额全部转出,留抵税额直接变负数。
坑3:忽略欠税抵减,白白浪费留抵税额
有些企业注销时不仅有留抵税额,还有欠税(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等)。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当纳税人既有应纳税款又有欠税时,应纳税款和滞纳金优先于留抵税额抵减。我之前帮一家公司注销,他们有15万留抵税额,但欠了8万企业所得税,最后留抵税额直接抵了欠税,只退了7万。要是他们先申请退税,再补缴欠税,就多交了8万的滞纳金(按日万分之五算,一个月就是1200块)。
坑4:注销流程搞错,留抵退税申请白提交
上海这边企业注销,要先办税务注销,再办工商注销。很多老板以为先交了工商注销申请,再处理税务,结果税务注销时,留抵退税申请还没批下来,工商执照已经注销了,税务局直接终止退税流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申请税务注销,在税务注销清算期间提交留抵退税申请,拿到退税款后,再完成工商注销。
给老板的实操建议:注销前这样处理留抵最稳妥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才能顺利把留抵税额退回来,或者至少不亏钱?我给大家总结几个保命建议:
1. 提前3-6个月体检公司财税状况
找个专业财税顾问(比如我这种做了20年的老会计),帮你查查信用等级、有没有欠税、账务是否规范、进项税额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整改,别等注销了才后悔。
2. 注销前清掉所有欠税和滞纳金
留抵税额可以优先抵减欠税,但前提是欠税必须补清。我建议先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这些主税种交了,滞纳金也别拖着,越拖越多。
3. 整理好所有财务凭证和资料
增值税专用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出库单、销售合同……这些资料都要保存完整,至少5年!税务局查账时,这些东西就是你的护身符。
4. 选择简易注销还是一般注销?看留抵税额多少
如果公司没有债务、没有欠税、留抵税额在10万以下,可以选简易注销,流程快,时间短。但如果有大额留抵税额,或者税务问题复杂,还是得走一般注销,虽然麻烦点,但能把问题解决彻底。
5. 别怕花钱请专业人,省的比多的多
我见过很多老板为了省几万咨询费,自己折腾注销,结果留抵税额没退成,还罚款几十万。其实专业财税顾问帮你避坑、节省时间,这点钱花得值。
加喜财税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知识产权未处理,注销卡脖子怎么办?
企业注销时,除了留抵税额,财务凭证不完整和知识产权处理不当也是两大拦路虎。很多小企业老板对凭证管理不上心,发票丢了、账目乱了,税务局一查就直接卡住注销流程,留抵税额更别提退了。我建议企业至少提前1年开始规范凭证,电子发票、纸质发票都要备份,重要合同、银行流水更要归档。至于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要么转让,要么注销,不能放着不管,否则会影响税务清算,甚至被认定为资产流失。上海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10年,遇到这类问题能快速给出解决方案,从凭证补全到知识产权处置,全程帮企业扫清障碍,让注销不留后遗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专业团队一对一服务,省心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