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医疗保险待遇退还?

>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会议室的长桌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咖啡香。本次访谈的主题是公司注销,医疗保险待遇退还,我们邀请到了三位不同背景的嘉宾:劳动法专家李维律师(深耕社保领域12年,语言严谨,常引法条)、资深HR王莉(15年企业社保经办经验,说话直白带烟火气)、曾经历公司注销的员工张磊(30岁,患慢性病需长期治疗,语速缓慢,常带感慨)。访谈由主持人陈默引导,围绕医保退还这一核心,从法律、实操、个人经历三个维度展开。

【访谈实录】

主持人陈默:各位好,今天想聊一个很多人可能没想过,但一旦遇到就头疼的问题——公司注销时,员工的医疗保险待遇该怎么处理?尤其是退还这件事,哪些钱该退?怎么退?会不会影响后续看病?先请李律师从法律层面拆解一下:公司注销后,员工的医保待遇到底需不需要退还?哪些需要退,哪些不需要?

李维律师(推了推眼镜,语速平稳):这个问题得分两层看。首先是个人账户资金,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七十条,个人账户属于参保人个人财产,公司注销时,员工有权要求退还个人账户余额,这是明确的,不存在退不退的问题,只有怎么退的流程。其次是统筹基金部分,单位缴纳的医保费进入统筹基金,这部分资金不属于公司财产,如果公司存在欠缴医保的情况,社保机构有权从公司清算财产中优先受偿,也就是社保优先受偿权;但如果公司已足额缴纳,统筹基金部分不存在退还问题——员工已经享受的医保待遇,是合法的基金支出,不用退。

主持人陈默(追问):那如果员工在医疗期内,公司注销了,医保待遇会中断吗?比如正在住院的病人,报销怎么办?

李维律师:不会中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医疗期内劳动合同不得终止,公司注销属于主体消灭,但员工医保关系可以转移接续。员工可以在公司注销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或者在新单位参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医疗期内的医疗费用,只要符合医保目录,仍可按规定报销,由原参保地的医保基金支付——关键是缴费状态和参保关系不断,待遇就不受影响。

主持人陈默(转向王莉):王姐您在企业一线,实际操作中,公司注销时医保退还流程是怎样的?员工最常问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踩过坑的案例?

王莉(喝了口咖啡,语速加快,带点北方口音):流程嘛,说白了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清算组成立后,赶紧去社保局办单位注销医保清算,要带营业执照注销通知书、清算报告、员工名单和身份证复印件;第二步,社保局核定个人账户余额,我们公司HR就拿着单子去财务领钱,再打给员工;第三步,给每个员工开医保关系转移单,方便他们去新单位参保。员工最常问的是我的钱什么时候能退?公司没钱了怎么办?退了钱我的医保是不是就没了?

主持人陈默:那公司没钱了怎么办?有没有遇到过清算资产不够,退不了款的情况?

王莉(叹气):遇到过!去年有个小公司老板跑路,清算财产只有5万块,欠了12个员工的工资和社保。社保局先从这5万里扣了个人账户的钱,按比例退,剩下的工资只能等以后有财产再分。后来员工闹到仲裁,仲裁支持了,但执行起来难啊。所以啊,我总跟员工说:赶紧去社保局查查自己的个人账户和缴费记录,万一公司真不行了,至少心里有数。

主持人陈默(转向张磊):小张,听说您之前公司注销时遇到了医保问题,能分享一下当时的经历吗?最让您焦虑的是什么?

张磊(搓了搓手,声音低沉):唉,别提了。2022年我得了肾病,每周要透析,公司突然说要注销,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我的医保报销怎么办?透析一次自费要400多,一个月下来上万,要是断了,真不敢想。后来HR王姐(正好今天也在)帮我查了,说我的个人账户还有1万多块,可以退,但最怕的是统筹基金报销——万一公司欠费,后面的治疗费谁报?

主持人陈默:那后来怎么解决的?您当时最需要了解,但没及时了解的信息是什么?

张磊:王姐帮我联系了社保局,说公司缴到上个月,没欠费,所以后续治疗还是正常报。个人账户的钱退了之后,我就得自己交灵活就业医保了,一年要交9000多,虽然压力大,但比没医保强。当时最需要知道的是我的医保报销会不会受影响,而不是钱能不能退——钱可以慢慢攒,但治病不能等。要是公司能提前告诉我们这些,我就不会天天失眠了。

主持人陈默(打断):李律师,您觉得像小张这样的情况,公司在注销前有没有义务提前告知员工医保处理流程?

李维律师:有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证明,并在15日内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虽然注销不是解除劳动合同,但清算组作为公司代表,有义务告知员工社保权益的处理方式,包括医保关系转移、个人账户退还、灵活就业参保流程等。如果未履行告知义务,给员工造成损失的,员工可以要求清算组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小张如果因为不知情导致医保中断,产生的高额医疗费,公司清算组是要赔的。

王莉(插话):对,我们公司注销前,HR都会给每个员工发《社保权益告知书》,里面写清楚个人账户余额怎么查怎么退医保怎么转移灵活就业参保去哪儿办。虽然麻烦,但能避免很多纠纷,员工也安心。

主持人陈默:那如果公司注销时,员工还没用完当年的医保个人账户,比如门诊共济改革后,个人账户的钱能给家人用吗?这时候怎么处理?

王莉:哦,这个现在很多人关心。门诊共济后,个人账户的钱可以给配偶、父母、子女用,但需要绑定亲情账户。公司注销时,如果员工还没绑定,社保局会建议先绑定,或者直接退现金。不过如果员工想继续用,也可以不退,等找到新单位后,个人账户余额会自动转移过来——我一般跟员工说:绑定亲情账户最划算,给家人看病能省不少。

李维律师(补充):这里有个知识点,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门诊共济改革后扩大了,但家庭成员共济需要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绑定,且仅限配偶、父母、子女。如果公司注销时员工选择退现金,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和《个人账户退款申请表》,社保局会在15个工作日内打款。

主持人陈默:小张,您当时拿到退款时,社保局有没有提醒您后续医保怎么处理?比如灵活就业医保怎么交?

张磊:提醒了,说可以去社区办灵活就业参保,有60%的报销比例,比职工医保低,但总比没有强。不过我当时病着,很多流程都是家人跑的,要是公司能发个操作指南,或者社区有人帮忙指导,就好了。后来还是王姐帮我联系了社保局,才搞清楚怎么交、怎么报。

主持人陈默(追问):王姐,您觉得企业在注销前,除了告知员工,还能做些什么来减少纠纷?

王莉:第一,提前3个月启动社保清算,别等注销公告出来才着急;第二,优先保障个人账户退款,哪怕欠工资,也要先把员工医保钱退了——这是人家的救命钱;第三,和社保局保持沟通,比如我们公司注销前,HR每周去社保局问进度,避免材料出问题;第四,给员工留个紧急联系人,像我之前的公司,注销后半年内,员工有问题还能找到我帮忙。

李维律师:从法律风险看,企业注销前务必清缴社保欠费。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第一顺序就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金,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个人账户的医保费用优先于普通债权,甚至优先于单位应缴的社保欠费(单位部分属于普通债权)。所以企业别想着赖掉个人账户的钱,法律不保护这种操作。

主持人陈默:最后一个问题,综合三位的观点,如果普通员工遇到公司注销,应该主动做些什么来保障自己的医保权益?

张磊:第一,赶紧去社保局打印缴费记录,看看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公司有没有欠费;第二,让清算组给个书面通知,写清楚退款金额和方式;第三,不想断保的话,尽快办灵活就业参保——我当时拖了一个月,结果中间有个月没交,报销比例就降了;第四,保留好所有沟通记录,电话录音、微信聊天都行,万一有纠纷能当证据。

王莉:对,还有一点:别怕麻烦,多问。我当时有个员工不好意思问,后来个人账户少退了2000块,还是我帮他查出来的。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其实也很有耐心,多跑几趟问清楚,心里就有底了。

李维律师:从法律层面,员工要明确三个权利:个人账户资金的所有权(这是你的钱,必须退)、医保待遇的连续性请求权(缴费不断,待遇不中断)、社保优先受偿权的知情权(知道公司清算时你的钱有没有优先保障)。遇到问题,先和清算组协商,协商不成向社保局投诉(电话12333),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记住,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关键是要主动维权。

【访谈后总结思考】

三个小时的访谈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公司注销不仅是企业生命的终点,更是员工权益的大考。医保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其退还问题看似是钱的纠纷,背后却是人的保障——像张磊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医保中断可能意味着无钱治病;像王莉这样的HR,既要处理公司事务,又要安抚员工情绪,考验的是责任心;像李律师这样的专家,用法律条文为权益兜底,提醒我们制度不是摆设,关键在于执行。

从个人账户所有权到统筹基金优先受偿权,从医保关系转移到灵活就业参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而言,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要善始善终,清缴欠费、告知流程、保障员工权益;对员工而言,平时要多留意社保缴费记录,遇到问题别慌,主动沟通、依法维权;对监管部门而言,或许可以简化清算流程,开通企业注销绿色通道,让医保退还更高效。

毕竟,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保障,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需要企业、员工、社会共同守护的责任。正如张磊所说:钱可以慢慢挣,但病不能等,医保不能断。这或许就是这场访谈最想传递的核心——在制度与人性之间,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坚持。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