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上海2023年Q4吊销企业激增,合同处理成注销拦路虎 <

上海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注销手续中如何处理公司合同?

>

2023年12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因连续两年未年报严重违法经营等原因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达3267家,同比增长18%。其中,超六成企业因未妥善处理注销前合同纠纷,导致注销流程延长至6个月以上,甚至陷入法律诉讼。

某科技公司因未与供应商解除采购合同,被起诉追讨违约金120万元,最终资产被冻结,注销程序被迫中止。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科负责人在例行通气会上警示,营业执照吊销不是'终点',合同处理才是注销'最难啃的骨头'。这一消息引发中小企业主高度关注:当公司生命体征消失,那些未拆封的合同包裹,究竟该如何拆解?

【个人经验】我帮3家企业走完注销,合同处理像拆连环雷

去年我接了个活儿,帮一家做跨境电商的优品汇处理注销。老板老王拿到吊销通知书时,脸都绿了——公司因税务问题被吊销,手里还攥着20多份未履行的合同:5家供应商的采购协议(总金额80万)、10家客户的销售订单(未发货金额50万),还有3名员工的劳动合同(未到期)。

说实话,我当时头都大了。这些合同就像埋在公司里的连环雷,稍有不慎就炸得粉身碎骨。先从供应商开始吧。老A是最大的供应商,我们定了10万的货款,约定12月31日前交货,结果12月15号执照就被吊了。我赶紧打电话给老A,对方直接炸毛:你们公司没了,我的货卖给谁?钱必须赔!

赔多少?合同里写了单方违约赔偿总金额30%,那就是3万。但老王不乐意:我们还没违约呢,是执照吊销导致没法履约,凭什么赔这么多?我翻出《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指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那一条说:执照吊销算不算不可抗力?理论上可以主张,但实操中法院大概率会判'情势变更',毕竟公司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最后磨了半个月,老A同意降到1.5万,签了《合同解除协议》,这事才算了。

更麻烦的是客户那边。有个客户定了5万的圣诞礼盒,12月20号就要发货,结果12月15号公司就停摆了。我挨个打电话解释,有的客户还算通情达理,同意解除合同退款;有个较真的客户直接说:你们违约了,必须按合同赔双倍!我拿出公司吊销的公告,又把《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念给他听:公司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说白了,公司现在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哪有钱赔双倍?最后客户起诉到法院,法院判我们解除合同、退还定金,驳回了双倍赔偿的请求——但光是这场官司,就拖了我们3个月。

员工合同也好不到哪去。3名员工还有3个月合同到期,老王想直接辞退,我赶紧拦住:《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算下来每人1万,一共3万。老王肉疼:公司都没了,还掏这钱?我反问他:你想让员工去劳动局告你?到时候不仅得赔钱,信用还得受损。最后老王咬着牙把钱付了,员工们倒是挺感激,临走还帮我们整理了仓库资料。

处理完这些合同,我累得瘦了5斤。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早知今日,当初签合同时就多留个心眼了。这话没错,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专家视角】合同处理不当,企业注销后仍可能背锅

很多企业主认为,执照吊销就'万事大吉',把合同丢在一边等注销,这是大错特错。上海某知名律所商事律师李娜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根据《公司法》规定,营业执照吊销后,公司必须成立清算组,清理债权债务。未处理的合同,属于'未了结的债权债务',清算组必须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在清算方案中明确处理方式。

李娜律师团队2023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因注销引发的企业纠纷中,68%源于未通知合同相对方解除合同,23%因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剩余9%则是合同档案丢失导致无法证明履约情况。她特别提醒:如果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对方损失扩大,企业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即使公司注销了,股东的个人财产也可能'不保'。

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明则从实操角度给出建议:企业应在吊销后第一时间梳理合同清单,按'已履行''未履行'分类。已履行的合同,确保收款、开票等收尾工作完成;未履行的合同,优先与对方协商解除,书面确认处理方案。对于金额大、争议大的合同,建议提前咨询律师,避免'踩坑'。\

【问答解惑】注销中常见的合同疑问,一次说清楚

Q1:执照吊销了,之前签的合同还有效吗?

A1:有效!吊销营业执照只是剥夺了公司的经营资格,但主体资格依然存在(直到注销完成)。也就是说,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该履行的还得履行,该赔的还得赔——除非合同中明确约定执照吊销视为合同解除条件(这种条款很少见)。

Q2:和供应商的合同还没到期,货没交,钱没付,怎么办?

A2:赶紧发《合同解除通知书》!通知书中要写明:因公司执照被吊销,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同时明确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比如是否赔偿、赔偿金额)。记住,一定要用书面形式(快递签收、邮件发送),并保留证据——口头协商等于没说。

Q3:客户已经付了钱,但货没发,需要退款吗?

A3:必须退!这是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客户付了钱却没拿到货,公司就构成了不当得利,即使注销了,这笔钱也得从清算财产中优先退还。

Q4:员工合同还没到期,能直接辞退吗?

A4:不能!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反思与展望】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商业信用的最后一课

处理完优品汇的注销后,我常常翻看那些签好的《合同解除协议》,心里五味杂陈。老王最后说:早知道注销这么麻烦,当初经营时就该规范点,少签点'口头合同',多留点'退路'。这句话,或许道出了很多企业主的痛点。

其实,合同处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企业平时的经营素养。如果签合同时能明确不可抗力情势变更条款,如果平时能建立合同台账,如果能在吊销后第一时间启动清算,或许就不会在注销时手忙脚乱。

未来,随着市场监管越来越严,规范注销将成为企业的必修课。希望更多企业能意识到: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对商业信用的最后守护。毕竟,商业社会里,每一次履约、每一次和解、每一次清算,都是在为企业的信用账户存款——这笔存款,比营业执照本身,更值钱。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