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税圈摸爬滚打十年,见过太多公司从注册时的意气风发到注销时的悄无声息。但有个问题总在清算后期冒出来,像根拔不掉的刺——客户拿着旧合同找上门,说版权没结清,钱没到位,甚至威胁要起诉已注销的公司。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懵过:公司都没了,这账怎么算?责任谁来负?后来处理的案子多了,才慢慢摸出点门道:注销不是终点,责任清算才是开始;和解不是和稀泥,是给双方找个体面的出口。今天就结合两个印象深刻的案例,聊聊公司注销后怎么搞定版权纠纷的和解书。<

公司注销后如何处理与客户的版权纠纷和解书?

>

一、先别慌:注销公司的版权债,到底谁来还?

很多老板以为,公司注销了,营业执照一吊销,所有债务就一笔勾销了。这想法大错特错。版权纠纷属于未了结债权债务,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清算组在清算期间必须处理公司的未了结事务,包括版权相关的合同纠纷。换句话说,注销公司的版权债,清算组得扛起来——但扛归扛,怎么扛,有讲究。

这里得提个专业术语叫清算组责任边界。清算组不是无限责任背锅侠,它的责任范围限于公司剩余财产,而且前提是依法履行了清算义务。也就是说,如果清算组能证明自己已经穷尽手段核实了版权债务、合理分配了财产,即使公司财产不够赔,清算组成员也不需要自掏腰包(除非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反之,如果清算组马马虎虎,该查的没查,该谈的没谈,导致客户权益受损,那清算组成员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拿到版权纠纷的和解书,第一步不是急着赔钱,而是先搞清楚三件事:版权归属是否明确?债务金额是否真实?清算程序是否合规?

二、案例一:设计工作室注销后,客户追讨尾款的拉锯战

2019年夏天,我接了个活儿,帮一家小型设计工作室做注销清算。工作室老板老王挺实在,账目也清楚,就是有个麻烦事:半年前给客户A公司做了套VI设计,合同总价10万,A公司预付了6万,剩下4万尾款一直没付。老王说设计稿早就交付了,A公司也用了,但对方总以效果不满意为由拖着。现在工作室要注销,A公司突然跳出来,不仅不付尾款,还反咬一口,说设计稿侵权——说其中一个LOGO侵犯了他们的在先权利,要求工作室赔偿5万。

老王当时就急了:公司都没了,他们这不是趁火打劫吗?我劝他先别上火,按三步走来:

第一步:查死账,找证据

我让老王翻出当年的设计合同、沟通记录、设计稿源文件。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设计稿版权归A公司所有,尾款付清后交付源文件;沟通记录里,A公司市场部经理多次在微信里说LOGO不错,就用这个了,还发了他们内部用设计稿做宣传的截图。最关键的是,我们通过版权局查询,发现那个所谓的在先权利根本不存在——A公司是后来才注册的商标,根本不可能在设计稿创作前就拥有权利。

第二步:谈活账,摆事实

拿着证据,我联系A公司的法务。对方一开始态度很强硬:你们公司都要注销了,还想赖账?我没跟他们硬刚,而是把合同、沟通记录、版权查询结果甩过去,慢悠悠说:贵司说侵权,那请拿出权利证明;说尾款没付,但合同约定验收合格后付,现在设计稿都用半年了,验收单在哪儿?再说了,我们公司注销有清算组,贵司的诉求可以提,但得讲事实、讲法律。要是闹到法院,我们清算组会申请追加贵司为被执行人,到时候不仅尾款要付,诉讼费、保全费可能也得贵司承担——这笔账,贵司算过吗?

第三步:签和解书,留尾巴

A公司大概怕闹大了更麻烦,松了口,同意付4万尾款,但要求工作室出具版权无瑕疵承诺。老王一开始不想签:我都注销了,还担什么责?我跟他说:签可以,但得加条件——承诺范围仅限于‘本次交付的VI设计稿’,时间限定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内’,并且明确‘公司注销后,该承诺由清算组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既给了A公司定心丸,也把我们的责任框死了。最后和解书写得明明白白:A公司支付4万尾款,工作室(清算组)确认设计稿版权归属A公司,并对该设计稿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使用承担无瑕疵责任——注意,是合同约定范围内,不是无限责任。

这个案子折腾了一个多月,最后尾款收回来了,老王也顺利注销了公司。临走时他跟我说:以前以为注销就是走流程,没想到里面这么多坑。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验收流程做扎实。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很多版权纠纷,根子都在事前没做细,事后只能补窟窿。

三、案例二:软件公司注销,客户侵权索赔的三方和解

2021年,我碰到更复杂的案子:一家做教育软件的B公司要注销,清算时发现有个客户C公司起诉他们,说软件里的题库模块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索赔30万。问题在于,这个题库模块是B公司两年前外包给第三方D公司开发的,合同里写明D公司保证题库原创性,如侵权由D公司承担全部责任。现在B公司要注销,C公司却只认B公司,不管什么第三方责任。

这事儿吧,急不得。我先让清算组把B公司和D公司的外包合同、付款凭证、D公司出具的版权保证书都找出来,又联系了D公司。D公司一开始也推诿:题库是给C公司定制的,他们自己用了才侵权!我直接把合同拍过去:合同白纸黑字,‘侵权责任由你承担’,现在B公司注销,清算组可以依据合同向你追偿,但你得先解决C公司的问题——不然C公司起诉B公司,B公司剩余财产不够赔,清算组可能会申请法院冻结你的应付款项,到时候你更麻烦。

最后我们搞了个三方和解:由D公司赔偿C公司20万(C公司同意降低索赔金额,因为题库确实用了部分公开教育资源,不算完全侵权),B公司清算组从D公司未结的款项中直接扣除这20万转给C公司,和解书中明确题库模块的侵权责任由D公司最终承担,B公司及清算组不再承担任何责任。C公司拿到钱,D公司了了事,B公司也顺利注销。

这个案子让我感触很深:注销公司的版权纠纷,往往不是一对一,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网。外包、合作、授权……每个环节都可能埋下雷。所以和解书不能只盯着客户,还得把上下游的责任理清楚,用权利义务概括转移的思路,把责任甩给真正该承担的人——这个甩不是赖账,是基于合同和法律的合理转移。

四、行政工作中常见的坑:和解书里的细节魔鬼

做财税十年,见过太多和解书因为细节没处理好,又起纠纷的。比如有的和解书写公司自愿赔偿客户XX元,结果清算组没核实公司剩余财产,赔完钱发现不够缴税,税务局找上门;有的写客户放弃一切追索权,但没写清楚放弃的范围,过半年客户又拿着别的项目来索赔;还有的清算组成员怕麻烦,让客户自己写和解书,结果条款对客户有利,对公司不利,事后被追责。

说实话,这事儿吧,没有标准答案,但有避坑指南:

1. 和解书要量体裁衣:根据版权纠纷的具体情况(是尾款没付?还是侵权索赔?)定制条款,别抄模板。比如涉及侵权的,一定要明确责任范围和免责条款;涉及尾款的,要写清楚支付时间支付方式逾期利息。

2. 签字要双保险:清算组成员要签字,客户要盖章(如果是个人,按手印+写身份证号)。最好再让公证处做个公证,虽然多花点钱,但能避免日后签字造假的麻烦。

3. 钱要走公账:和解款一定要从公司清算账户走,备注版权纠纷和解款,别给现金,也别走个人账户——这是税务和审计的重点,出了问题说不清。

五、前瞻性思考:注销前版权体检,比事后灭火更重要

这两年公司注销越来越多,我总觉得,与其注销后焦头烂额地处理版权纠纷,不如在注销前做个版权体检。就像人做体检一样,看看版权资产有没有病灶:

- 未结清的版权合同有没有全部梳理?

- 外包、合作的作品有没有版权归属证明?

- 使用的字体、图片、音乐有没有授权?

- 客户的验收确认书有没有齐备?

这些小事,在注销前花点时间搞定,能省去后续无数的麻烦。未来或许可以推动行业协会出台《公司注销前版权指引》,明确版权清算的标准流程,甚至可以探索版权责任保险,让公司在注销时有个风险缓冲带。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信用,注销不是消失,而是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方式告别——对客户负责,对市场负责,也是对自己十年创业的尊重。

(全文约3428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