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注销企业分支机构社保审计通关指南:资深财税专家陈建国的25年实战心得<

注销企业,如何处理公司分支机构社保审计报告通过?

>

【现场描述】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陈建国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面前摊开着一本泛黄的《企业注销操作指引》,扉页上写着2003年购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记者刚说明来意,他便笑着摆摆手:老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注销这事儿,差一分都不行。尤其是分支机构社保审计,多少企业栽在这儿了。

【访谈实录】

记者:陈老师您好!很多企业注销时都会遇到分支机构社保审计报告不通过的问题,您能先说说最常见的原因吗?

陈建国:(习惯性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常见?我给你说个数,我经手的注销案例里,70%的分支机构社保问题都出在账实不符上。比如总公司注销了,分公司社保账户还有欠费,或者员工早就离职了,社保记录没减员,审计一看:嘿,这家公司2022年还给一个2020年离职的员工交社保?这不就露馅了嘛!

(他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一份旧档案,指着上面的红笔批注)你看这个,某连锁餐饮企业,全国15家分公司,注销时审计发现其中3家分公司社保缴费基数与工资表对不上。工资表上厨师月薪8000,社保基数却按最低标准交,审计直接要求补缴+罚款,多花了30多万。你说冤不冤?

记者:那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社保政策差异是不是也增加了难度?比如有些省份要求分公司单独审计,有些则由总公司合并申报?

陈建国:(点头)你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国家社保政策是省级统筹,但具体执行到市、县,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我当年在税务局稽查科时,遇到过一个案子:广东某分公司和湖南分公司,同样的未足额缴纳社保,广东那边补缴就行,湖南非要加收滞纳金,理由是《湖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十二条明确写了。

(他喝了口茶,眼神里带着回忆)2018年我帮一家制造企业注销,它在江苏有个分公司,当地社保局要求分公司先单独出具审计报告,总公司才能合并注销。我拿着《企业注销登记管理办法》跟他们沟通:条例里没说分公司必须单独审计啊!对方一句话把我噎回来:我们这儿就这么干的,你问10家企业,9家都这么处理。后来还是找了市局熟人协调,才改成总公司合并申报。所以说啊,处理分支机构社保,吃透地方政策比死磕条文更重要。

记者:如果分支机构已经没有实际经营,甚至资产都清算完了,但社保账户还有欠费,这个责任谁来承担?总公司还是分公司?

陈建国:(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严肃)这个问题,90%的企业老板都想错了!他们觉得分公司独立核算,欠费是分公司的事,大错特错!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组织结构图)你看,分公司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公司法》第十四条写得明明白白: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社保责任属于民事责任范畴,所以分公司社保欠费,总公司必须兜底。

(他讲起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2020年,一家贸易公司注销,分公司早就人去楼空,社保欠了20万。总公司负责人觉得分公司没钱,爱咋咋地,结果社保局直接把总公司法人代表列入失信名单,连高铁票都买不了。最后还是我帮他们协调:用总公司清算资产优先补缴分公司社保,才把事情解决。所以说啊,注销时别想着甩锅,法律面前,总公司和分公司是一根绳上的蚯蚓。

记者: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失败案例?能分享一下教训吗?

陈建国:(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相框)这是2015年我帮一家科技公司注销时拍的,他们老板后来给我送了面锦旗,写着细节见真章。

(指着照片里的老板)这家公司有3家研发分公司,注销时社保审计发现2016-2018年期间,分公司给5名‘挂靠员工’交了社保。老板当时急了:这5个人是我们请的兼职顾问,只是挂靠社保,没拿工资啊!我问他:有劳动合同吗?有劳务协议吗?他摇摇头。

(他拍了下大腿)这就是教训!社保缴纳的核心是劳动关系,没有劳动关系,就算你口头说挂靠,审计也不认。最后我们只能补缴这5个人的社保+滞纳金,还罚了款。从那以后,我给所有客户都定了个规矩:社保管理‘三不要’——不要挂靠、不要代缴、不要基数造假。

记者:现在很多企业用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管理分支机构社保,这会不会带来新的风险?

陈建国:(挑了挑眉)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现在确实流行社保外包,但我见过太多外包坑了。

(他拿出一份第三方合同)你看这份合同,写得模棱两可:乙方负责甲方分支机构的社保缴纳,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出了问题,第三方就说当地政策变了,企业只能背锅。我去年遇到一个企业,分公司社保外包给某机构,机构没及时给员工增员,导致员工无法享受医保,员工反过来告企业,企业赔了5万不说,审计时还被认定为社保管理混乱。

(他语重心长地说)所以啊,外包可以,但监管权不能丢!合同里必须明确:第三方要定期提供社保缴纳明细、增减员记录,还要约定因第三方原因导致审计不通过,第三方承担全部损失。我建议企业每季度自己查一次社保系统,别等注销了才发现账不对。

记者:从理念上讲,您觉得处理分支机构社保审计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陈建国:(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我常说一句话: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交答卷’。很多企业把注销当成终点,想赶紧把公司注销了事,结果分支机构社保问题成了定时。

(他眼神变得深邃)其实社保审计的本质,是核查企业是否依法履行了社会责任。你想想,员工跟着你干,社保是他们的养老钱救命钱,注销时连社保都处理不好,不仅违法,更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

(他讲起一个化险为夷的案例)2021年,一家建筑公司注销,分公司有10名农民工的社保没缴足。老板一开始想反正农民工都走了,蒙混过关。我劝他:陈老板,这事儿不能干。农民工兄弟不容易,真闹起来,不仅罚款,公司名声也臭了。后来我们主动联系社保局,给这10名农民工补缴了社保,还多给了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审计时,社保局专门在报告里写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销流程反而加快了。

所以说啊,处理社保问题,别总想着钻空子,把合规和人情结合起来,事情反而好办。

记者:对刚入行的财税新人,您有什么建议?

陈建国:(拿起桌上的老花镜,擦了擦镜片)新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纸上谈兵。我当年刚进税务局时,背熟了所有条文,结果第一次查企业,连社保缴费基数和工资总额的区别都说不清楚。

(他指着窗外的大楼)我给新人提三个建议:

第一,多跑基层。别总待在办公室,去社保局办事大厅听听企业怎么说,去分公司看看员工工资是怎么发的。我带徒弟时,第一课就是跟着社保局大爷大妈聊聊天,他们最清楚企业容易在哪儿犯错。

第二,建错题本。把每个遇到的分支机构社保问题记下来:哪个省的政策、哪个条款、怎么解决的。我从业25年,攒了20多本错题本,现在翻出来,还是能学到东西。

第三,守底线。财税工作,数字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你可以帮企业合理避税,但不能违法逃费。我常说:咱们做财税的,手里攥的不是算盘,是企业的‘生死簿’,也是员工的‘活命钱’。

(他站起身,拍了拍记者的肩膀)年轻人,记住:专业是基础,责任是根本,良心是底线。这行干久了,你会发现,能把一家企业干干净净地送走,看着员工拿到该拿的钱,比赚多少钱都踏实。

【现场描述】

采访结束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陈建国把《财税实务手册》递给记者:送给你,上面都是我这些年的批注。记者翻开扉页,看到一行娟秀的字字:财税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窗外,车水马龙,而这位25年的财税老兵,依旧在为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