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一个开设计工作室的朋友聊天,他正忙着注销公司,桌上堆着厚厚的材料,愁眉苦脸地说:光知道要清算债务、报税,商标这事儿压根没顾上,现在放着像块鸡肋,扔了可惜,不扔又怕惹麻烦。这话让我想起不少创业者都有类似困惑——公司注销时,商标到底该怎么处理?直接放着不管,真的没事吗?<

市场监督管理局注销公司,商标权如何维护?

>

说实话,很多人注销公司时,心思全在能不能顺利退出上,商标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要么被当成附属品随便处理,要么干脆直接忽略。但商标这东西,不用不代表没风险,注销前要是没弄明白,后续可能麻烦不断。

注销前商标不处理,可能会踩哪些雷?

先说个最直接的:商标会被无效。根据《商标法》,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人都可申请撤三。你公司注销了,商标没人管,正好给有心人提供了机会——他们申请撤三成功,商标就可能被注销,你之前积累的品牌价值瞬间归零。

更麻烦的是恶意抢注。之前认识一个做服装的老板,公司注销时商标没续展也没转让,结果半年后发现有别人用他原来的商标卖同类产品,想维权却发现商标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蹭自己多年攒下的口碑。还有的商标,注销后被中介低价收走,反过来找原商标权人的麻烦,说侵权,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商标作为无形资产,不处理等于白白放弃。有些商标其实还有一定价值,哪怕公司不做了,转让给需要的同行,也能收回点成本,直接扔了太可惜。

注销前商标有几种处理方式?

那公司注销前,商标到底该怎么处理?其实就三条路,选对了就能避开大部分坑。

第一条路:转让给他人。这是最常见的方式,把商标卖给需要的公司或个人,既能收回成本,也能让商标继续活下去。转让时记得签正规合同,去商标局办理转让手续,不然转让无效,后续容易扯皮。之前有个做食品的朋友,公司注销前把商标转让给一个同行,拿了十几万转让费,也算给创业生涯画了个句号。

第二条路:注销商标。如果商标确实没用了,也不想麻烦转让,可以去申请注销。不过要注意,注销后商标就彻底没了,别人以后也能申请这个商标,适合那些品牌价值不高、或者商标本身没什么特色的。

第三条路:转移给关联公司。如果你有好几家关联公司,注销时可以把商标转移到还没注销的公司名下,相当于内部调配,这样商标权还在自己手里,以后想用还能继续用。不过转移也得走正规流程,不能口头说说就完事了。

注销后发现商标被抢注,还有救吗?

要是公司都注销了,才发现商标被别人抢注了,是不是就只能认栽?倒也未必,但难度会大很多。

首先得赶紧收集证据,证明你是商标在先使用人,比如早期的销售记录、广告宣传、合同这些,能证明商标是你先用的,而且有一定知名度。然后看抢注人的情况:如果是恶意抢注,比如专门抢注别人注销的商标再倒卖,你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四条,主张对方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注册,请求商标局不予核准或者宣告无效。不过这个过程挺折腾的,时间、精力成本都不低,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注销前提前处理。

实在不行,就只能跟抢注人协商了,花钱把商标买回来,虽然肉疼,但总比看着别人用你的牌子强。

平时就得记的商标小账本

其实商标这事儿,不用等到注销才着急,平时就该上心。比如定期检查商标续展时间(商标有效期10年,到期前12个月就得续展),别因为忘了续展导致商标失效;还有公司名称、地址变更时,商标信息也得跟着变更,不然别人可能联系不上你,错过重要通知。

最重要的是,得给商标建档,把注册证、转让合同、使用记录这些资料都整理好,放在安全的地方。真到注销的时候,翻出档案就能一目了然,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在处理企业注销事务时,常遇到客户因商标处置不当引发的纠纷。其实商标作为无形资产,注销前需先明确权属:若不再使用,应及时办理商标注销或转让,避免被他人恶意抢注;若计划保留,可通过商标权转让或许可实现价值转化。加喜财税团队熟悉商标法与注销流程衔接,能协助客户梳理商标状态、制定处置方案,确保资产安全与合规。更多专业建议可访问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