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jpg)
时间:2023年秋
地点:陆家嘴某共享会议室(窗外可见黄浦江景,室内摆放着法律、财税类书籍及一壶热气腾腾的龙井)
访谈者:小林(财经媒体记者,专注企业合规领域)
受访对象:
1. 李明远(公司法律师,执业15年,擅长企业清算与股权纠纷)
2. 王建国(企易清工商财税服务公司创始人,前工商局工作人员,经手200+企业注销案例)
3. 张婷(某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经历股东失联注销,现任创业孵化器导师)
【访谈实录】
一、开场:从常见现象切入核心问题
小林:李律师、王经理、张婷,感谢你们今天来聊聊上海公司注销时股东失联股权分割这个话题。先问个基础问题:在上海,公司注销过程中遇到股东失联,算是常见情况吗?
李明远:(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不算少见,尤其在小微企业或合伙创业中。我去年经手的30个清算案例里,有7个涉及股东失联。有的是创业闹矛盾后故意躲起来,有的是出国、失联前没交接事务,还有的是——(停顿一下)股权代持的隐形股东,突然消失。
王建国:(插话,带着上海口音)对对,我们公司去年接了156个注销单子,其中28个有股东失联问题。最头疼的是三失:失联、失职、失德——有些人不仅不配合,还偷偷转移公司资产,最后清算组得帮他擦屁股。
张婷:(轻叹一口气)太真实了。我们公司注销时,有个股东拿了10%股份,创业第二年就移民了,微信不回、电话关机,最后我们只能走法律程序,拖了整整8个月。
小林:失联股东的存在,对公司注销最直接的卡点是什么?
李明远:注销需要全体股东配合签署《清算报告》《注销申请表》,工商局要求全体股东签字确认。失联了,签字就成问题,流程直接卡死。更深层的,是股权分割——他的股份怎么处理?公司清算时,他的出资义务有没有履行?这些都会影响剩余股东的权益。
二、法律层面:失联股东的股权,到底算谁的?
小林:从法律角度看,股东失联后,他的股权是不是就自动作废了?或者能直接被其他股东收购?
李明远:(摇头)绝对不能想当然。股权是股东的权利,基于出资,不是说不要就不要。根据《公司法》,股东失联不代表丧失股权,但可以通过特定程序处理。核心路径有两个:一是除名,二是股权收购或强制转让。
小林:除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听说好像不是失联就能除名?
李明远:对,严格限制。《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规定,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经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缴纳,公司可以股东会决议除名。但失联不等于未出资——如果他已经实缴了,只是人联系不上,就不能除名。除非他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比如抽逃出资、拒不配合清算,股东会才能决议除名。
小林:那如果他已经实缴了,只是失联,股权怎么处理?
李明远:可以走强制转让程序。根据《公司法》第71条,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要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失联股东无法表态,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不行的话,可以转让给外部第三方。转让所得价款,先用于补足他的出资(如果有未缴部分),剩余的再返还给他或他的继承人——前提是能找到他或他的继承人。
小林:实践中,找到继承人是不是很难?
李明远:(点头)很难。很多失联股东是孤家寡人,没有留下遗嘱或亲属信息,最后转让价款只能提存到法院,等他主动来领。
三、实操层面:工商局、清算组、律师,怎么破局?
小林:王经理,您在一线经手这么多案例,遇到股东失联,企业第一步该做什么?
王建国:(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先别急着跑工商局!第一步是找证据——证明他确实失联了。怎么证明?挂号信寄到他身份证地址,要求他配合清算,如果拒收,再去公证处做邮寄送达公证;同时在他最后 known 的居住地、公司地址贴《催告公告》,拍照录像。这些证据是后续走法律程序的敲门砖。
小林:如果证据齐了,工商局会直接受理注销吗?
王建国:(摆手)不会!工商局现在管得很严,尤其是涉及失联股东的,必须提供法院出具的生效文书,比如宣告股东失联的判决书或同意强制转让股权的裁定书。没有这个,材料交上去也打回来。
小林:那企业怎么拿到法院的文书?要走什么流程?
王建国:得走特别程序。先向公司住所地基层法院申请宣告股东失联,法院会公示催告,比如在《人民法院报》登报,公告期3个月。如果他还是没回应,法院会判决宣告失联。然后,凭这个判决,股东会再做强制转让股权的决议,再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转让程序。
小林:这个过程大概要多久?费用高吗?
王建国:(掐指算)公示催告3个月,加上法院审理、执行,至少6个月。费用方面,公告费一次几千块,律师费大概5-10万,看股权复杂程度。我们有个客户,为了处理一个失联股东的5%股权,花了8个月、12万,最后股权以1块钱转让给了另一个股东——值不值?没办法,不处理,公司注销不了,剩下的股东更亏。
四、案例复盘:张婷的8个月注销战
小林:张婷,您能分享一下当时公司遇到的具体情况吗?失联股东的股权比例多少?怎么处理的?
张婷:(身体靠在椅背上,眼神有些放空)我们是2016年创业的,做软件开发,三个股东,我占40%,另一个合伙人A占35%,失联的B占25%。B是技术合伙人,2018年拿了技术股后,觉得公司发展慢,就移民加拿大了,走之前说不管公司的事了。2021年公司想注销,因为业务萎缩,B的电话、微信全断了,连他加拿大的地址都是我们通过他以前的同事辗转要来的。
小林:你们一开始尝试联系他吗?怎么联系的?
张婷:当然试了!给他发邮件、写挂号信,还找了加拿大的朋友帮他转达,他要么不回,要么说我没时间,你们自己处理。后来我们没办法,只能按王经理说的,做邮寄送达公证,去法院申请宣告他失联。
小林:法院判决宣告失联后,股权怎么处理的?
张婷:股东会决议,同意把B的25%股权以零对价转让给我,因为公司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清算下来还欠了10万块,他的股权根本不值钱。然后我们拿着判决书和股东会决议,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委托了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确实是无价值,最后工商局才同意注销。
小林: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意外?比如B突然出现?
张婷:(苦笑)有啊!在我们拿到注销通知书后的第3天,B突然在微信上找我,说听说公司注销了?我的股份呢?我当时气得差点骂人,后来律师告诉他,他的股权已经依法转让了,如果有异议,可以去法院起诉,但他没敢——因为我们有完整的公证和法院文书,他知道赢不了。
小林:现在回头看,有什么教训可以分享给其他创业者?
张婷:(正色)一定要在公司章程里写清楚股东失联的处理机制!比如股东失联超过6个月,经其他股东一致同意,股权可由公司或其他股东以合理价格收购。股权代持要谨慎,我们当时差点因为B的隐形代持出问题——还好他自己是名义股东。定期和股东沟通,哪怕是吵架,也比失联强。
五、失联不是死结,但提前规划是关键
小林:最后想请三位总结一下:企业遇到股东失联,核心处理逻辑是什么?给创业者最关键的3条建议?
李明远:核心逻辑是程序正义+证据为王。程序上,严格按照《公司法》走催告、公示、除名或强制转让;证据上,从邮寄公证到公告记录,每一步都要留痕。建议:1. 公司章程提前约定失联处理条款;2. 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等文件保管好;3. 失联后第一时间找律师,别自己瞎折腾。
王建国:核心是别怕麻烦,也别拖。很多企业觉得失联一个股东,注销算了,结果拖到公司被吊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个人征信。建议:1. 平时工商年报、税务申报别漏了,失联股东的联系方式要更新;2. 注销前做股东背景调查,提前预判风险;3. 钱花在刀刃上,该公证公证,该起诉起诉,别省小钱花大代价。
张婷:核心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创业时大家都是兄弟,谈钱伤感情,但失联了更伤感情。建议:1. 股权协议里明确退出机制,包括失联、死亡等情况;2. 定期开股东会,哪怕线上,也要保持联系;3. 公司重要文件(公章、账册)别让一个人拿,避免失联后业务瘫痪。
小林:感谢三位今天的分享,从法律、实操到案例,把这个问题讲透了。看来股东失联股权分割,确实是考验企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提前规划、保留证据、依法办事,才是破局的关键。
【访谈后记】
走出会议室时,黄浦江的夕阳正把江面染成金色。这场访谈让我深刻感受到:企业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对公司治理的终极检验。股东失联看似是小概率事件,背后却是股权结构、章程设计、股东沟通的系统性问题。正如李律师所说,法律能解决程序问题,但解决不了人心问题——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把规则定在前,把风险想在前,才能让散伙也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