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与财税专家的对话实录<
.jpg)
【对话场景】
临港新片区企业服务中心办公室,新手小李(企业服务专员)拿着一沓材料,愁眉苦脸地坐在资深财税专家王姐(13年工作经验)对面。窗外是临港新片区繁忙的集装箱码头,货轮鸣笛声隐约可闻。
问题一:注销公司时,员工培训费用是不是就不用管了?直接注销不就行了?
小李:(挠头)王姐,我们公司下个月要注销了,老板让我处理员工培训费用结算。但我有点懵——注销公司了,员工培训费用是不是就不用管了?直接注销不就行了?反正公司都没了,谁还管这个啊?
王姐:(笑出声)哈哈,小李啊,你这想法可不行,就像搬家前觉得反正不要了,东西随便扔一样,到时候麻烦可大了!注销公司不是一键清零,所有债权债务都得清算,员工培训费用属于应付职工薪酬里的职工教育经费,没处理完,工商税务都过不去的。
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也觉得注销就是关张,结果有个企业没算培训费用,员工闹到劳动局,说公司欠我的培训补偿不给,注销流程硬是卡了三个月。老板急得团团转,天天找我喝茶,最后不仅多赔了员工钱,还被税务部门罚款了。所以啊,这事儿得当成搬家前的打包清单,一样样清点清楚,不能漏。
问题二:哪些费用算员工培训费用啊?我们之前给员工报的MBA学费算吗?还有请外部讲师的讲课费?
小李:(翻着笔记本)哦?这么严重!那哪些费用算员工培训费用啊?我们之前给几个中层报了MBA学费,一年花了十几万;还有请外部来讲课的讲师费、教材费,这些都要算进去吗?
王姐:(喝了口茶)问得好!培训费用可不是啥都能往里装的筐。根据《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分三大块:
第一块是直接培训成本,比如请讲师的讲课费、教材费、培训场地费、学员的差旅住宿费(如果是公司组织的);第二块是技能提升费用,比如员工考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建造师、会计师等)的报名费、培训费,但必须是与工作相关的,像公司自己搞的销售技巧证就不算;第三块是学历教育费用,但前提是有服务期约定,比如你说的MBA,如果公司和员工签了协议学完要服务5年,那学费就算培训费用,没签协议的话,公司自愿报销,可能算福利不算培训费用。
(放下茶杯)还有个小细节:培训期间的工资算不算?不算!员工正常上班拿工资,培训是额外学习,工资属于职工薪酬,不是培训费用。我之前有个客户,把培训期间的加班费也算进培训费,被税务稽查查出来,说重复列支,补了税还罚款,所以范围一定要卡死。
问题三:如果培训费用花了,但员工没服务满年限,公司注销了,这笔钱怎么算?要员工赔吗?
小李:(眼睛瞪大)啊?还有这么多讲究!那如果培训费用已经花了,但员工还没服务满约定年限,比如公司花了5万培训员工,约定服务3年,结果他干了1年就离职了,公司注销了,这部分钱怎么算?是让员工赔钱,还是公司自己承担?
王姐:(双手一摊)这里的关键是服务期协议。如果签了协议,员工提前离职,得按比例赔违约金:公式是未履行服务期÷总服务期×培训费用总额。比如服务3年,干了1年,没履行2年,那就赔(2÷3)×5万≈3.33万。
(话锋一转)但!如果是公司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员工不是主动离职,那这部分未分摊的培训费用,公司就不用追讨了,相当于公司自己买单。不过啊,这里有个行业潜规则:如果员工是因为公司注销被迫离职的,公司最好把未分摊的培训费用补偿给员工,不然员工可能会申请劳动仲裁,说公司没给我培训补偿。
(叹气)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公司注销时没给员工培训补偿,员工把公司告了,仲裁委虽然没支持员工的培训补偿请求,但公司注销流程被拖了两个月,老板天天跑税务局解释,最后多花了律师费,得不偿失。所以啊,注销时对员工的培训费用,能协商解决的,尽量协商,好聚好散比争对错重要。
问题四:那如果员工还在职,公司注销了,他们的培训费用怎么处理?比如今年刚参加的培训,发票还没报销完,公司注销了还能报吗?
小李:(赶紧记笔记)懂了!那如果员工还在职,公司注销了,他们的培训费用怎么处理?比如今年刚参加的数字化转型培训,花了2万,发票还没报销,公司注销了还能报吗?
王姐:(点头)还在职的员工,培训费用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但要注意时效性。比如员工今年参加的培训,发票还没报销,公司注销前必须完成报销,不然员工自己垫付,到时候找公司要钱,公司都没了,麻烦。
这里有个小技巧:注销前,让所有在职员工提交《未报销培训费用清单》,包括培训名称、金额、发票号、培训时间,公司财务审核后,优先用公司账户的钱支付。如果公司账户没钱了,那这部分费用就属于清算财产,在清偿完职工工资、社保后,有剩余的话才能支付。
(想起往事)我之前见过一个企业,注销时账户没钱,员工垫了3000块培训费,结果清算时优先级不够(职工工资>社保>税款>普通债务),员工没拿到钱,最后只能自认倒霉。所以啊,注销前一定要把员工的历史欠账还清,包括培训费用,这是人情账,也是法律账。
问题五:具体流程怎么操作啊?我第一步该干什么,完全没头绪!
小李:(抓头发)流程!对,流程!我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完全没头绪,感觉像进了迷宫一样。
王姐:(笑着比划)别急,我给你拆成五步,就像做菜有菜谱一样,一步步来,错不了。
第一步:摸清家底——整理培训费用台账。
把近三年(至少近一年)的所有培训费用列个表,Excel就行,列清楚这些字段:日期、员工姓名、培训项目、费用类型(讲课费/教材费/差旅费等)、金额、支付时间、服务期约定(起止日期)、员工在职状态(在职/离职/已补偿)。
(强调)这个台账一定要细!我刚开始做台账时,漏了服务期起止,后来和员工对账时,他说我明明服务了2年,你说只服务了1年,扯了半天皮,最后翻聊天记录才证明是我记错了。所以啊,日期、金额、人名,一个都不能错。
第二步:核对服务期——和员工确认。
拿着台账,找每个员工核对服务期是否履行完,特别是有大额培训费用的员工(比如那个MBA的),一定要签《服务期履行确认书》,白纸黑字写清楚已服务X年,剩余X年未服务,公司已支付/未支付培训费用X元。
(眨眼)这里有个沟通技巧:别一上来就签字画押,先聊家常,比如最近找工作顺利吗?,再慢慢说公司注销了,培训费用的事儿得跟你确认下,员工放松了,配合度才高。我之前有个员工,一开始不签字,后来请他喝了杯咖啡,聊了聊他的职业规划,他很爽快就签了。
第三步:计算未分摊费用——算清楚该赔多少、该付多少。
分三类情况:
- 离职员工:按未履行服务期比例计算违约金(前面说过的公式);
- 在职员工:把未报销的培训费用全额列出;
- 公司注销无法履行的服务期:和员工协商是否补偿(比如按未分摊费用的50%补偿,看公司情况)。
(提醒)计算时一定要有理有据,比如培训费用的发票、支付凭证,都要附在计算表后面,免得员工说你算错了。
第四步:协商支付——和员工谈钱。
这部分最考验沟通能力,要软硬兼施:
- 先讲政策: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变化,培训费用……;
- 再讲情理:公司知道你也不容易,尽量给你补偿,你看这样行不行?;
- 最后留余地:如果员工有异议,适当多补偿一点(比如多给10%的安抚费),花钱买平安。
(举例)我之前有个客户,给员工补偿培训费用时,员工说我要1万,公司只愿意给8000,我中间调和,说公司再添2000,凑1万,你看怎么样?,员工同意了,很快就签字了。记住啊,和员工谈钱,别当铁公鸡,适当让步,才能顺利注销。
第五步:税务处理——别忘了报税!
支付给员工的培训费用(比如违约金、补偿金),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这里有个坑:
- 如果是员工主动离职支付的违约金,属于工资薪金所得,按3%-45%累进税率交个税;
- 如果是公司注销支付的补偿金,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内的部分,免征个税,超过部分按工资薪金所得交税。
(强调)一定要提前和税务专管员沟通!我之前有个新手,把培训补偿金按工资薪金报税,结果专管员说这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应该按‘经济补偿金’政策算,后来补报了税,还好没罚款。
问题六:临港新片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啊?比如有没有补贴或者简化流程?
小李:(眼睛一亮)对了!我们公司是临港新片区的,听说这边政策比较灵活,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啊?比如培训费用能不能申请补贴,或者注销流程有没有简化?
王姐:(竖起大拇指)小李还挺细心,知道关注地域政策!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在企业注销方面确实有绿色通道,但培训费用结算这块,目前没有专门的政策,不过可以结合临港新片区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来操作:
一是一网通办简化流程:通过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提交注销申请时,可以同时上传《员工培训费用清算报告》,工商、税务、人社部门会同步审核,不用跑三个地方,节省时间。
二是稳岗补贴可以覆盖部分培训费用:如果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者重点产业企业(比如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企业),给员工做的技能提升培训,可以申请临港新片区稳岗补贴,补贴金额最高是培训费用的50%,每人每年不超过5000元。
(举例)我之前有个客户是临港的集成电路企业,去年给员工做了芯片设计培训,花了20万,申请了10万稳岗补贴,刚好覆盖了员工的培训补偿金,一举两得!不过啊,申请补贴需要提前准备材料:培训方案、员工签到表、费用发票、企业资质证明,所以台账一定要做规范,不然材料不全,就白忙活了。
问题七:如果员工不配合,不愿意签《服务期履行确认书》,或者对补偿金额有异议,怎么办啊?
小李:(叹气)唉,我担心这个!万一员工不配合,说我不签字,你们别想注销,或者对补偿金额狮子大开口,怎么办啊?
王姐:(拍拍小李的肩膀)别怕,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我当年刚做企业服务时,遇到一个员工,说我培训时没签服务期协议,凭什么赔钱,差点跟我吵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按三步走:
第一步:找依据——翻出培训协议、公司制度、费用支付凭证(比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证明培训费用确实存在,且和服务期挂钩。如果没签协议,但有证据证明公司出资培训且约定了服务期(比如老板的邮件、HR的微信通知),也可以作为依据。
第二步:讲政策——用《劳动合同法》第22条跟员工解释: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让他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不是公司凭空要钱。
第三步:找外援——如果员工还是不配合,可以联系公司HR或者临港新片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临港新片区有个企业注销劳动争议绿色调解通道,调解效率很高,我之前有个案子,调解了两次就解决了,员工拿到了补偿,公司也顺利注销了。
(语重心长)记住啊,和员工沟通时,别当法官,要当中间人。多听员工的想法,比如他是不是担心拿不到钱,那就可以说公司注销后,清算财产会优先支付职工费用,你放心;如果他是觉得补偿太少,可以说公司已经尽力了,再多点真的有困难。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诚沟通,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问题八:如果所有培训费用都处理完了,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交给工商和税务啊?
小李:(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太好了!那最后一步,材料准备!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交给工商和税务啊?有没有清单?
王姐:(笑着递过一张纸)清单我给你列出来了,你照着准备,保证不会漏:
1. 《员工培训费用清算报告》:内容包括培训费用总额、已支付金额、未支付金额、员工补偿情况(员工姓名、补偿金额、签字确认),最好让公司财务负责人盖章;
2. 培训费用凭证:所有培训费用的发票复印件、银行流水、转账记录(比如给讲师的转账、员工报销的凭证);
3. 员工确认材料:每个员工的《服务期履行确认书》或《协商一致证明》(要按手印!)、身份证复印件;
4. 税务申报材料:支付培训补偿金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如果有的话)、完税证明;
5. 临港新片区注销申请材料:在一网通办平台上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里面要包含员工培训费用已清算的声明。
(提醒)材料最好准备一式两份,工商和税务各留一份,自己存档一份(电子版+纸质版),以备后续查证。我之前有个客户,材料只准备了一份,税务说要原件,又回去打印,耽误了两天,所以提前准备,多备几份,没错。
结尾:给新手的鼓励
小李:(长舒一口气)太感谢了王姐!听完你说的,我感觉思路清晰多了,原来注销公司的培训费用结算还有这么多门道!
王姐:(拍拍小李的肩膀)小李啊,你看,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只要按摸清家底-核对服务期-计算费用-协商支付-税务处理这五步走,再加上临港新片区的政策支持,其实没那么难。
我刚入行时,也犯过很多错误:漏算过培训费用,和员工吵过架,被税务专管员批评过……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学费。你只要细心、耐心,多学多问,慢慢就会上手了。
记住啊,企业服务不仅是办手续,更是办人心。帮企业平稳注销,帮员工拿到应得的补偿,你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呢!遇到问题随时来找我,王姐带你一起进步!
小李:(眼睛发亮)嗯!谢谢王姐,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你的期望!
(窗外的货轮鸣笛声再次响起,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两人身上,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