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5年教培行业法律顾问,见过的机构注销不下百家,但每次遇到债务追偿的问题,还是觉得头疼。尤其是这两年,双减之后教培行业大洗牌,很多机构撑不下去,注销的时候,债务问题就像埋在地里的雷——处理不好,老板从创业者变成老赖是分分钟的事。经常有老板问我:公司都注销了,债务是不是就不用管了?我每次都回:想什么呢?注销只是法律主体的消灭,债务该还还得还,不然等着被法院强制执行,列入失信名单,以后贷款、坐飞机都别想了。<
.jpg)
说实话,教培机构的债务,无外乎学员退费、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这几块。但偏偏就是这些看起来不大的债务,最容易出问题。今天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聊聊机构注销时怎么处理债务追偿,顺便分享几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希望能给各位老板提个醒——注销不是甩锅,而是善后,处理好了,至少能留个体面;处理不好,后患无穷。
注销前的债务体检:别让侥幸心理害了你
很多机构老板一想到注销,第一反应是能拖就拖能少还就少还,甚至想把公司账户的钱转走,假装没钱可还。这种想法太危险了!我见过太多因为侥幸心理栽跟头的案例。
比如2022年,我遇到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张总,机构开了8年,疫情加上双减,撑不下去了。张总找我咨询注销,我第一句话就问:学员预付款、供应商欠款、员工工资都清算了吗?他当时拍着胸脯说:放心,账上还有20万,够退费了!结果注销前一周,我查了工商系统,发现他偷偷把公司账户的15万转到了个人账户,只留了5万在账上。
我当场就火了:张总,你这是转移资产!知道吗?《公司法》规定,公司在注销前必须清算,清算组要通知所有债权人,未清偿的债务,股东要在未清缴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你现在转移资金,就是抽逃出资,不仅要退回钱,还可能被罚款,甚至列入失信名单!
张总还委屈:我这不是想着机构注销了,账上留点钱,万一以后有事呢?再说,那些家长都上了好几年课,退费也是退给老学员,新学员少退点应该没事吧?
我当时就给他泼了冷水:家长不管你是不是‘新学员’,只要没上完课,就有权退全款。而且你转移资金,一旦家长去法院起诉,法院会直接冻结你个人账户,到时候你不仅得退钱,还得承担利息和诉讼费,更别说机构注销流程也会被叫停。
后来在我的坚持下,张总把转走的15万又转回了公司账户,按照先学员、再员工、后供应商的顺序清偿了债务。虽然过程波折,但总算顺利注销了。张总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就不该动歪心思,注销前的‘债务体检’真不能少,不然自己把自己坑了。
其实,注销前的债务体检,说白了就是算总账。你得把所有债务列个清单:学员预付款多少(按课时算,没上的课都得退)、供应商货款多少(包括教材、设备、场地租赁等)、员工工资多少(包括未发的绩效、奖金)、还有税费、违约金等等。然后看看公司资产能不能覆盖这些债务,不够的话,股东是不是得补足出资。千万别想着蒙混过关,现在市场监管部门、法院对教培机构的债务问题盯得很紧,尤其是学员退费,属于民生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被定性为恶意逃避债务。
学员退费:最棘手的甜蜜负担,别等家长上门才着急
教培机构的债务里,学员退费绝对是最烫手的山芋。人数多、金额不大,但家长一旦闹起来,动静不小。我见过有机构注销时,因为退费问题被家长堵门、报警,最后不仅没顺利注销,还上了本地新闻,口碑彻底崩了。
2023年年初,我处理过一个艺术培训机构的案例。老板李姐是个女强人,开了家画画机构,有30多个学员,总预付款20多万。因为双减政策,加上场地租金上涨,李姐决定停业注销。她当时想的是反正机构没钱了,退费只能等以后有钱了再说,结果消息刚传出去,家长就炸了——有个家长交了2万块钱,孩子才上了10节课(总共40节),剩下的3万块钱还没退呢。
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天天去机构找李姐,还报了警。警察来了也没办法,这是民事纠纷,只能调解。李姐当时慌了神,找我帮忙的时候,眼泪都快下来了:我真的没钱了,房租都欠了3个月,员工工资也没发完,拿什么退费啊?
我先安抚她:别慌,咱们先理清楚账目,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然后我们一起核对了学员名单和课时,发现总共有15个学员有未消课的课时,合计金额12万。账上确实只有5万块,剩下的钱都付房租和工资了。
我跟李姐说:现在有两个办法:要么跟家长协商‘打折退费’,比如退70%,剩下的30%写欠条,约定一年内还清;要么用其他课程抵扣,比如联系其他教培机构,用你们的债权换他们的课程,让家长去上别的课。
李姐一开始不同意打折:家长肯定不乐意啊,我这是违约了,凭什么还要打折?我跟她分析:家长要的是‘尽快拿到钱’或者‘孩子有课上’,你现在没钱,全额退不现实,不如让点步,大部分家长应该能接受。而且如果家长去法院起诉,法院大概率会支持全额退费,加上利息和诉讼费,你最后可能还得还更多。
后来我们开了家长会,把机构的财务状况摊开,跟家长说实话:账上只有5万块,剩下的12万我们确实拿不出来,但我们会负责到底。要么大家同意退70%,剩下的30%我们写欠条,按月还;要么我们联系隔壁的舞蹈机构,用他们的课程抵扣,价值一样,大家可以去上舞蹈课。
没想到大部分家长同意了打折退费,只有3个家长坚持要全额退款,还说要起诉。李姐没办法,只能跟这3个家长签了还款协议,分6个月还清。最后机构顺利注销了,李姐也松了口气:虽然亏了点钱,但总比被家长天天堵门强。
这个案例让我感触很深:学员退费,表面上是钱的问题,深层上是信任问题。家长把钱交给你,是相信你能教好孩子,现在机构注销了,家长最怕的就是钱打了水漂。所以处理退费,一定要透明、坦诚,别藏着掖着。哪怕没钱,也要跟家长说清楚钱去哪了什么时候能还,争取家长的谅解。如果一味拖延,甚至想赖账,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供应商与员工债权:别把人情债变成法律债
除了学员退费,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也是机构注销时的大头。很多老板对供应商能拖就拖,对员工能少发就少发,觉得反正都要注销了,无所谓。这种想法太短视了,供应商和员工都是你的合作伙伴,处理不好,不仅会惹上官司,还会败光人品。
我见过一个编程机构的老板王总,2023年想注销,拖欠了供应商8万块钱的设备款,还有员工3个月的工资,共15万。王总当时想:供应商是生意伙伴,少给点应该没关系;员工嘛,反正也要走了,工资晚点发也没事。结果他先付了供应商的钱,想先把供应商稳住,员工工资却拖着不发。
没想到员工们知道了,集体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赔偿金。法院很快裁定:工资属于优先债权,必须在供应商之前支付。王总傻眼了:钱都给供应商了,哪有钱发工资?最后只能跟供应商协商退货,把8万块钱要回来,才勉强发了工资。但供应商因为被耽误了供货,跟他解除了长期合作协议,损失比那8万块钱大得多。
王总后来跟我说:我以为供应商好说话,没想到员工这么‘刚’。早知道就该先发工资,不然不仅赔了钱,还丢了合作机会。
其实,法律早就规定了清偿顺序:员工工资(包括社保、经济补偿金)>税款>普通债权(比如供应商货款、学员退费)。也就是说,哪怕公司账上只有1万块钱,也得先给员工发工资,剩下的才能还供应商。很多老板不知道这个顺序,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机构拖欠供应商教材款,老板说公司注销了,钱不用还了。供应商直接起诉了老板个人,法院判决:股东未足额缴纳出资的,在未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最后老板不仅得还钱,还承担了诉讼费和利息。
跟供应商和员工打交道,一定要讲规则。该签的合同要签,该付的钱要付,哪怕注销了,也要把人情债变成法律债——签还款协议、约定还款时间,让供应商和员工看到你的诚意。别想着一销了之,法律可不认这一套。
注销后的追偿尾巴:善后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很多老板以为,机构注销了,债务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其实不然,注销只是法律主体的消灭,债务责任可能还没了结。尤其是如果股东有抽逃出资、滥用法人独立地位等行为,债权人完全可以起诉股东个人。
我见过一个最极端的案例:某机构老板注销公司时,故意隐瞒了10万的债务,没通知债权人。结果债权人后来发现,起诉了股东,法院判决:股东因恶意逃避债务,在10万债务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更惨的是,这个股东当时已经把公司资产全部转给家人了,最后只能自己掏腰包还钱。
注销后的追偿尾巴一定要处理好。清算组要通知所有债权人,哪怕是小债权人,比如打印店、快餐店,都得发书面通知。清算报告要如实披露债务情况,不能隐瞒。如果公司资产不够还债,股东得补足出资,别想着金蝉脱壳。
有时候我在想,教培机构的债务追偿,表面上是法律问题,深层上是经营理念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果机构从一开始就把学员利益放在首位,做好风险控制(比如预收费不超过3个月),规范财务管理,是不是很多注销时的债务纠纷都能避免?或者说,当机构不得不注销时,负责任的退出是不是比仓促跑路更能留住最后的体面?
最后想问各位老板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机构不得不注销,你希望家长、供应商、员工记住你跑路的狼狈,还是记住你负责的体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创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