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教培的朋友喝茶,他们总提到办学许可证注销这事儿,愁得直叹气。有个校长跟我说:我们机构刚拿了‘双减’合规通知,许可证要注销了,跟着我干了8年的教学主管,以后往哪儿升啊?这话让我想起20年前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家倒闭的培训机构——老板卷款跑路,剩下20多个员工挤在办公室里哭,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还能往哪儿走。<
办学许可证注销,对机构来说是生死关,对员工来说,可能是职业路径突然断崖。以前大家晋升路径清清楚楚:老师→教研组长→教学主管→校长,或者招生→招生主管→校区负责人→区域总监。现在许可证一注销,机构要么转型(比如从K12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要么直接清算,原来的晋升阶梯好像突然被抽走了几级。今天我就以干了20年财税的老会计身份,跟大家聊聊这事儿:办学许可证注销后,员工晋升路径到底该怎么优化?
我有个客户老王,以前是某大型K12机构的教学总监,手下带着50多个老师。2021年双减后,他们的办学许可证被注销,机构被迫转型做成人职业教育。老王一开始懵了:我教了15年初中数学,现在让我给成年人做职业规划课,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更让他焦虑的是,原来的教学总监岗位没了,新业务只需要一个课程研发主管,级别比他低两级,工资直接砍了三分之一。
我跟老王聊了一次,建议他别盯着职位名称,看看自己能力的可迁移性。老王擅长课程体系搭建、老师培训、教学流程管理,这些能力在成人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只是对象从学生变成了职场人,从应试变成了技能提升。后来老王主动跟老板申请,牵头做了成人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化项目,带着团队把原来的初中数学课改成了职场人数据分析入门,又整合了一批企业内训资源。半年后,机构新成立了企业培训事业部,老王被任命为事业部负责人,职位和薪资都超过了原来的教学总监。
老王的案例其实很典型:办学许可证注销后,机构原有的垂直晋升路径(比如教师→校长)可能失效,但横向能力迁移能打开新的晋升空间。关键在于员工能不能跳出教培行业的思维定式,把自己的能力翻译成新业务需要的语言。
再说说李姐,她是我另一个客户的财务兼行政主管。她所在的培训机构因为消防不合规,办学许可证被注销后,进入清算阶段。李姐原来的晋升路径是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但清算阶段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财务岗,她甚至收到了降薪调岗的通知——去做全职行政,工资从8000降到5000。
李姐当时特别委屈,找我哭诉:我干了10年财务,现在让我去管办公用品、订外卖,这不是浪费我的专业吗?但我发现李姐有个优势:她不仅懂财务,还熟悉教培机构的合规流程(办学许可、消防、税务、师资备案),而且行政工作做得特别细致,连员工档案都整理得井井有条。那时候正好双减后,很多教培机构都在注销,但很多人不懂合规清算,容易踩坑。
我建议李姐:你别急着跳槽,把你清算的经验总结一下,考个‘企业合规师’,以后专门帮教培机构做注销合规。李姐听了我的话,一边做清算工作,一边备考,还把她们机构的注销流程写成了一份《教培机构合规清算指南》。后来她把这份指南发到了行业社群,被一家财税公司看中,直接挖她过去做教育行业合规经理,薪资比原来还高了20%。
李姐的故事说明:办学许可证注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短期需求(比如清算、合规、资产处置),这些需求可能催生新的晋升机会。员工如果能在原有岗位上额外多走一步,把清算经验变成专业能力,就能从被动降薪变成主动晋升。
说实话,办学许可证注销后,员工晋升路径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几个方向是大概率能走通的。结合我20年的财税经验,尤其是帮过几十家教培机构转型的案例,我总结出3个破局点:
第一个破局点:内部转岗,把存量能力变成增量价值
机构注销后,如果还能转型(比如转成人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科技),千万别急着裁员或让员工降职待命。很多员工的能力其实是通用的,比如老师的教学能力、招生的话术能力、教务的统筹能力,换个赛道就能用。
举个例子,K12机构的招生主管,擅长家长沟通课程转化,这些能力在成人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只是沟通对象从家长变成了职场人,课程卖点从提分变成了升职加薪。机构如果能主动帮员工做能力盘点,把原来的招生主管转岗成成人教育市场经理,既节省了招聘成本,员工也更容易适应。
这里有个关键:别盯着职位名称,要看核心能力。就像老王,虽然教学总监没了,但课程研发能力在新业务里依然是稀缺资源,所以他能逆袭。
第二个破局点:技能升级,用新资质卡位新赛道
办学许可证注销后,很多行业门槛会变化。比如K12教培不需要心理咨询师证,但成人职业教育可能需要;双减前不需要教育科技产品运营能力,但现在机构转型做在线教育,这个能力就很重要。
员工如果能在转型期主动考取新资质,就能快速卡位新赛道的晋升路径。比如我建议老王考成人教育培训师证,李姐考企业合规师证,都是这个逻辑。
这里有个坑:别盲目考证!一定要结合机构转型的方向。如果机构要转素质教育,考心理咨询师证有用;如果要转教育科技,考AI教学设计师证可能更合适。作为财税从业者,我见过太多员工考了一堆用不上的证,最后钱花了、时间浪费了,晋升还是没戏。
第三个破局点:激励机制创新,用长期价值绑定短期利益
办学许可证注销后,机构可能没钱给员工涨薪,但没钱不代表没激励。如果机构能转型成新业务(比如教育科技公司、企业培训公司),完全可以给员工项目分红股权期权,用长期价值替代短期薪资。
比如我帮过一个教培机构转型做AI题库,老板没钱给教学团队涨薪,就承诺题库上线后,参与研发的老师能拿到项目利润的5%分成。结果老师们干劲特别足,3个月就把题库做出来了,现在每个老师每年都能分到十几万,比原来的工资还高。
这里要注意:股权激励一定要规则明确,比如分红的条件退出机制,不然很容易变成画大饼。作为财税顾问,我见过太多因为股权纠纷闹掰的团队,最后谁都没得到好处。
聊了这么多,还得提醒大家注意政策红线。办学许可证注销不是拍脑袋就能做的事,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的规定,比如非营利性学校终止时,剩余财产应继续用于其他非营利性办学。如果机构清算不规范,不仅老板要担责,员工的晋升路径也可能受影响——比如清算时没给员工结清工资,员工跳槽时背调有劳动纠纷,晋升机会就没了。
员工在转型期也要注意法律风险。比如有些机构注销后,让员工挂靠在其他无证机构继续上课,这属于违规办学,一旦被查,员工可能被列入行业黑名单,晋升就更难了。
作为财税从业者,我经常遇到教培机构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的问题——比如招生收据没开、老师课时费没签收、采购设备没发票。这些看似小事,其实藏着大风险:财务凭证不完整,税务清算时可能被认定为偷税漏税,不仅要补税、罚款,员工的经济补偿金也可能被拖欠。更麻烦的是知识产权(比如课程体系、教学软件、品牌商标),很多机构注销时觉得反正不用了,没做知识产权归属梳理,结果被员工私下使用或被竞争对注,引发纠纷。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专门帮教培机构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会先帮企业梳理财务凭证,补齐缺失的发票、合同、银行流水,确保税务清算合规;然后对知识产权进行清产核资,明确归属(是归机构还是归创始人),办理转移或注销手续,避免后续纠纷。毕竟,企业注销不是一了百了,财务和知识产权处理好了,员工才能安心转型,晋升路径才能走得稳。
特别注明:本文《办学许可证注销,员工晋升路径如何优化?》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15208.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