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分支机构与客户的合同?

已有 19123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8-16 16:32:42

企业注销,分支机构与客户合同处理:20年财税老兵踩过的坑与避坑指南

前几天,一个老朋友急匆匆来找我,说他开了家贸易公司,因为行业不景气准备注销,结果分公司还有几个没履行的合同,客户天天追着要货款,甚至扬言要起诉。他愁得头发都快白了:李哥,我注销总公司,分公司的合同到底咋办啊?总不能赖账吧?说实话,这种事我见得太多了。很多老板觉得注销=关门大吉,却不知道分支机构留下的合同,就像埋的雷,处理不好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企业注销时,分支机构与客户的合同到底该怎么处理,全是干货,也有我踩过的坑,希望能帮大家避坑。<

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分支机构与客户的合同?

>

先搞明白:分支机构到底算独立还是不独立?

要处理合同,得先搞清楚分支机构在法律上到底是个啥身份。很多人以为分公司就是总公司的手下,总公司注销了分公司自然就没了,大错特错!根据《公司法》第十四条,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但!这不代表分公司签的合同可以甩锅给总公司注销——因为分公司有自己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签合同,客户完全可以直接起诉分公司,甚至同时起诉总公司和分公司负责人。

我之前接过一个案子:某餐饮总公司注销时,忘了处理分店的租赁合同,结果房东直接起诉分店负责人,法院判负责人个人承担违约金,理由是分公司注销后,总公司已不存在,但分公司负责人在清算期间未妥善处理合同,需承担连带责任。你看,坑就在这儿:分公司不是法盲,签了合同就得认,总公司注销了,清算组没把分公司合同捋清楚,清算组成员(通常是股东、董事)可能要背锅。

三种常见情况:合同没履行、履行中、履行完,分别咋办?

企业注销时,分支机构的合同无非三种状态:没开始履行、履行了一半、已经履行完。每种情况处理方式天差地别,我挨个跟大家说,顺便讲两个真实案例,大家感受下。

情况一:合同还没履行?赶紧止损!

最简单的是合同还没开始履行,比如客户预付了货款但没发货,或者还没到服务时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解除合同+退款。但注意,不能直接说我们不干了,钱不退了,这属于单方违约,客户能把你告到破产清算组都兜不住。

我2018年遇到一个做设备销售的公司,总公司注销时,分公司还有5台设备没给客户,客户已经付了全款。当时分公司负责人觉得总公司都注销了,这钱要不回来了,想拖着。我赶紧劝他:赶紧联系客户,协商解除合同,扣除已经发生的成本(比如仓储费),剩下的钱退回去。客户一开始很生气,但看到态度诚恳,而且退款速度快,最后没起诉。要是拖着,客户走法律程序,不仅要退款,还得赔违约金,清算财产可能都不够赔。

这里有个关键点:解除合同要书面确认!最好签《解除协议》,明确退款金额、时间,双方盖章(分公司盖公章,总公司盖清算组公章)。别口头说我退你钱,到时候客户不认账,清算组又解散了,麻烦就大了。

情况二:合同履行到一半?要么接盘要么赔偿

最麻烦的是合同履行到一半,比如装修进行到一半、服务提供了一半。这时候客户有两个选择:要么让你继续履行完,要么解除合同让你赔偿损失。作为企业方,得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种成本更低。

我2020年接了个案子:某设计总公司注销,分公司给客户做的VI设计刚完成一半,客户不想换了,要求继续做完。但总公司注销流程已经启动,设计师都走了,根本没人做。最后我们只能跟客户协商:解除合同,按已完成工作量比例收费,再赔客户一部分损失(比如客户重新找设计的差价)。客户虽然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毕竟合同里没写总公司注销必须继续履行,法律上不支持他的诉求。

这里有个专业术语叫合同主体变更。如果客户同意,可以让总公司(在注销前)把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给第三方(比如关联公司或新公司),但必须经客户书面同意。我见过有老板想偷梁换柱,注销总公司前把分公司合同转到自己新公司,结果客户不认,说我只认原来的分公司,最后还是得赔钱。想搞主体变更,一定要先跟客户谈好,白纸黑字写清楚!

情况三:合同履行完了?别高兴太早,发票和质保别漏了

有些老板觉得合同履行完了就没事了,大错特错!我见过一个公司,注销时分公司给客户做的工程已经完工两年,客户也付了全款,但工程还有质保期(比如防水工程质保5年)。总公司注销后,房子漏水了,客户找不到分公司,只能起诉总公司原股东,法院判股东在未了结债务范围内承担责任——质保期内的维修费,就是未了结债务!

合同履行完了,要确认两件事:一是发票开了没?如果客户没开发票,得补开,不然税务注销过不去;二是质保条款怎么处理?如果质保期没过,最好在清算报告中注明质保期内债务由XX承担(比如原股东或第三方),并书面告知客户。如果质保期过了,那恭喜你,这个合同终于彻底了结了。

注销流程中,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处理分支机构合有几个雷区,90%的企业都踩过,我重点强调下:

第一,别先注销分公司,再注销总公司。正确的流程应该是:总公司成立清算组→通知分公司客户→处理分公司合同→分公司注销→总公司注销。我见过有老板图省事,先把分公司营业执照注销了,结果总公司还没注销,合同没人管,客户直接起诉总公司,法院判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扩大损失。

第二,清算报告要写清楚分支机构合同情况。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分支机构合同属于未了结债务,必须在清算报告中列明,包括合同编号、对方当事人、履行情况、处理方案等。我见过一个公司清算报告只写了分公司无债务,结果被客户起诉,法院以清算报告虚假判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别私了不留凭证。有些老板怕麻烦,跟客户口头说我赔你钱,你别起诉,结果钱赔了,客户转头又起诉,说没拿到钱。所有协商过程,最好有书面记录,比如微信聊天记录(要公证)、邮件、录音(注意合法性),或者签《和解协议》。我一般建议客户:咱们先签协议,你收到钱后再撤诉,这样对双方都保险。

注销不是甩包袱,是体面收场

说实话,做了20年财税,我觉得企业注销就像送老人最后一程,得体面,不能留一堆烂账。分支机构合同处理不好,轻则影响注销进度,重则股东个人赔钱,甚至上失信名单。记住三个原则:提前规划(别等注销了才想起合同)、书面沟通(口头承诺不算数)、客户优先(别想着占便宜,该赔就赔)。

最后多说一句:企业注销的坑远不止合同处理,很多企业因为财务凭证不完整,或者没注意知识产权的处置,注销后麻烦不断。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发现财务凭证不完整是硬伤,不仅影响税务注销,还可能让企业承担补税、罚款的风险。至于知识产权,比如商标、专利,如果没在注销前妥善处理,要么被无效,要么被低价转让,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注销前一定要全面梳理,别让身后事变成麻烦事。



特别注明:本文《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分支机构与客户的合同?》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81717.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