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老客户找到我,他们公司准备注销,账上还持有几百万的某上市公司股票,问我怎么处理。我一听就警觉了——这可不是简单卖掉就完事儿的,这里面藏着不少税务和法律风险。很多企业老板觉得,公司注销就是关门大吉,账上股票、债券这些闲钱随便处理就行,其实不然。我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因为证券交易处置不当,注销完还被税务局追税、被债权人起诉的案例。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公司注销时,证券交易的那些风险到底该怎么应对。<
先说个我去年遇到的案例。有个做科技的小型微利企业,账上持有另一家公司的原始股,成本50万,注销时市值120万。老板觉得公司都要没了,直接把股票转给大股东,也没签正式协议,就想内部消化。结果呢?税务局在注销清算时发现了,直接认定为视同销售,要求确认120万的转让所得,补了30万的企业所得税,还有滞纳金。老板当时就懵了:我股票又没卖钱,怎么还要交税?
这就是典型的误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6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都算收入总额。公司注销时处置证券资产,不管有没有实际收到钱,只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税法上就可能认定为视同销售。我见过不少企业,注销时把股票低价转给股东、甚至直接抵债,觉得反正公司没了,税务局查不到,殊不知现在税务清算时,证券资产的市值是公开可查的,税务局一比对,成本价和市场价差多少,税基就出来了。
那怎么处理才合规呢?我的建议是:要么在注销前通过正规交易市场卖掉,要么按公允价值作价转让给股东,并签订正式协议,保留好交割单、完税凭证这些资料。如果股东确实想低价拿走,那得有合理的商业理由,比如股东个人长期持有,且能提供低价转让的合理性说明(比如市场行情突变等),否则大概率会被纳税调整。我一般会跟客户说:别想着钻空子,证券资产的处置价格,税务局心里有杆秤,合规才是最省钱的。
除了已持有的证券资产,很多企业注销时还会忽略未了结的证券合约——比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收益互换这些衍生品,或者还没到期的债券回购。这些合约不像股票那样拿在手里,不处理的话,风险可能直接炸雷。
我之前帮过一个投资公司做注销清算,他们账上有一笔股指期货空单,临近交割月,但清算组觉得反正公司要注销了,不管了。结果期货合约到期强行平仓,市场波动大,一下子亏了200多万。更麻烦的是,期货公司直接起诉了清算组的全体成员,要求承担连带责任。最后清算组成员不仅赔了钱,个人信用还受了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根据《公司法》第184条,清算组在清算期间,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如果因为清算组未妥善处理未了结合约,导致公司损失,清算组成员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证券法》里也明确,证券合约的清算交收必须遵守货银对付原则,合约不了结,交收就无法完成,风险自然存在。
公司注销前,一定要把所有证券合约梳理一遍:是提前平仓,还是转移给其他方?转移的话,对方资质是否合规?有没有签订书面协议? 我一般会建议客户,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梳理这些合约,尤其是有杠杆的衍生品,越早处理越主动。实在处理不了的,宁可承担少量违约金,也别让风险爆雷——毕竟清算组成员的责任,可不是注销完就能甩掉的。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证券资产的清算程序。很多企业注销时,觉得股票卖了、债券兑付了,钱回到账户,直接分配给股东就行,其实这里面还有合规要求。
我见过一个案例,某企业注销时,把持有的国债在二级市场卖了,钱回到公司账户,清算组直接把钱转给了股东,没有先缴纳公司欠税。结果税务局发现后,要求企业用卖国债的钱补税,股东拿到的钱又被追回了一部分,差点闹上法庭。
根据《公司法》第186条,公司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保、法定补偿金、所欠税款后,才能清偿公司债务,剩余财产再分配给股东。证券资产处置所得,属于公司财产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来。我一般会跟客户强调:别想着‘先分钱后缴税’,税法上有个‘税款优先’原则,就算你把钱分完了,税务局照样能追缴,而且股东还得把钱吐出来。
证券资产的处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我见过有企业为了省手续费,找第三方场外平台卖股票,结果钱没收到,股票也没了,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这种操作不仅税务风险大,法律风险也高——场外交易不受《证券法》保护,一旦出事,维权都找不到门。
说了这么多风险,其实核心就一点:公司注销时的证券交易风险,大多源于临时抱佛脚。我做了20年财税,发现那些注销顺利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提前3-6个月就开始规划证券资产的处置。
比如,我有个客户做制造业,账上持有一些限售股,他们提前半年就跟我沟通,决定在解禁后通过大宗交易卖出,提前计算好税负,预留了资金缴税。清算时,证券交易凭证、完税凭证、股东会决议一应俱全,整个清算过程非常顺利,3个月就完成了注销。
相反,那些出问题的企业,基本都是注销前一个月才想起来股票还没处理。这时候市场行情可能不好,卖不掉;或者急着处理,只能低价转让,税负还高。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公司有注销计划,账上又有证券资产,一定要尽早找专业机构评估,制定处置方案。包括什么时候卖、怎么卖、税负多少、资金怎么安排,这些都要提前规划好。
财务凭证不完整是企业注销时的常见问题,尤其在证券交易方面,如果缺少买卖合同、交割单、完税凭证等关键资料,不仅可能导致证券资产无法准确核算,引发税务风险,还可能影响知识产权的处置——比如以证券作价入股的知识产权,若交易凭证缺失,可能被认定为出资不实,影响后续转让或注销。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会重点梳理证券交易全流程凭证,协助企业合规处置资产,同时针对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专项方案,确保企业注销不留法律隐患。
特别注明:本文《公司注销,证券交易风险如何应对?》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80143.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