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做红烧肉,踩的坑比肉都多,倒是有几句想唠叨的话,憋在心里有点痒,得说说。<

上海注销环保违规企业有哪些市场监管公开要求?

>

其实一开始我根本没想学这玩意儿。我妈总说你那叫红烧肉?糖炒糊了加酱油,跟熬中药似的,我嘴硬说那是创新,心里其实发虚——上次做确实像把糖炒成了炭,肉切得有厚的,有薄如纸的,最后炖出来肥的像肥皂,瘦的像柴火,连我家狗闻闻都扭头走了。

这次下定决心,是因为刷到个视频,说红烧肉要选五花肉,肥瘦相间像大理石,我盯着屏幕里的肉看了半天,突然馋虫上脑。周末一大早,我冲到菜市场,在肉摊前站了十分钟,跟老板说要那个……肥瘦相间的,带点皮的。老板是个大叔,胳膊比我腿粗,拿起刀唰唰两下,切下一块,放秤上:五斤,够不够?我赶紧摆手:够了够了!太多了吃不完!他瞥我一眼:年轻人,做红烧肉得多练,五斤刚好,一次吃不完放冰箱,下次就不会手生了。

拎着肉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手里的塑料袋往下沉,沉得像揣了个秘密。回家先处理肉,视频里说要焯水,我烧了锅水,把肉扔进去,水咕嘟咕嘟冒泡,浮出一层沫子,我拿勺子使劲撇,撇了十分钟,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捞出来冲干净,看着肉块皱巴巴的,像刚洗完澡的胖老头,心里有点发愁:这能做好吗?

接下来是炒糖色,这可是我的克星。视频里说冰糖小火慢炒,炒到冒泡变琥珀色,我盯着锅里的冰糖,手心直冒汗。一开始冰糖只是慢慢化,后来突然噗地一声,冒起大泡,颜色也变深了,我赶紧倒肉,结果哗啦一声,糖色溅到手上,烫得我嗷一叫,手背上立马红了一片。肉倒是倒进去了,可糖色有点糊,一股焦味儿,我赶紧往里加酱油、料酒,又扔了几个八角、桂皮,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炖的时候,我每隔十分钟就掀开锅盖看看,肉汤翻滚,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我忍不住用勺子舀了一块肉吹了吹,塞进嘴里——哎?居然不难吃!肥肉炖得有点化了,瘦肉也软乎乎的,就是有点偏咸,估计刚才酱油倒多了。

晚上我爸回来,尝了一口,眉头皱起来:太咸了,糖色也有点焦。我赶紧说下次下次,这次比上次强多了!我爸笑了:第一次做成这样,不错了。我教你个秘诀,炒糖色的时候加一勺水,就不会糊了;盐要最后放,不然肉会紧,不入味。

第二天,我把剩下的肉热了热,又按我爸说的试了试,这次糖色炒得刚好,肉炖得更烂了,肥肉入口即化,瘦肉带着点甜。我尝了一口,突然想起小时候,我妈也是这样站在厨房里,炖红烧肉,香味飘得我围着锅转,她总说慢工出细活,肉要炖够时间,才香。

以前我总觉得学会就是一次就做好,现在才发现,哪有那么容易?那些切歪的肉、炒糊的糖、加多的盐,都是老师在悄悄告诉你这里该慢点那里要注意。原来完美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把这些毛边一点点磨出来的,就像我妈说的,慢工出细活。

现在每次吃自己做红烧肉,都会想起第一次失败的焦味,还有我爸教我炒糖色时的样子。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总会有点小失误,有点小笨拙,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最后的结果显得更珍贵,更有温度。

对了,上次剩下的红烧肉,我留了一块给楼下的王奶奶,她尝了说比我孙女做的还香,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红烧肉还甜。

大概,这就是学会的意义吧——不是做得多完美,而是愿意一次次尝试,愿意把那些毛边藏进心里,变成自己的故事。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