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做建材的老板老李找我喝茶,气得直拍桌子:你说气人不气人!跟一家签了50万的供货合同,预付了20万定金,结果对方拖了三个月,货没发,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我找律师说要起诉,律师费先交5万,周期还不知道多久,这不是坑人吗?我给他倒了杯茶,慢悠悠问:你有没有去市场监管局投诉过?老李一脸懵:市场监管局?那不是管餐馆卫生、查假货的吗?跟合同有啥关系? <

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处理公司未履行合同?

>

其实啊,很多老板和老李一样,以为合同纠纷就得找法院,但真到了对方玩消失耍无赖的时候,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反而是个容易被忽略的快刀手。作为在财税圈摸爬滚打20年的老人,我见过太多因为不懂用市监局维权,最后钱货两空的案子。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市监局到底怎么处理公司未履行合同,哪些情况找它能比打官司还管用。

处理公司未履行合同,市监局通常这几步走

市监局处理合同纠纷,可不是直接判谁对谁错,它的核心是查违法行为。你想啊,如果对方签了合同收钱不发货,可能是合同欺诈;如果宣传100%正品结果卖假货,那是虚假宣传;如果签了合同后偷偷转移财产、注销公司逃避责任,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这些事,市监局就能管。

具体怎么操作?我以去年遇到的一个案子为例。老刘是做机械配件的,跟一家设备公司签了合同,说好30天内发货,逾期每天按合同金额0.5%支付违约金。结果设备公司拖了60天,老刘催了无数次,对方要么说原料没到,要么直接不回。老刘急用设备,差点耽误了给客户的订单,气得直接去市监局投诉。

市监局接到投诉后,第一步是受理。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办法》,投诉得满足几个条件:有明确的被投诉方(公司名称、地址得清楚)、有具体的投诉请求(比如要求退款并支付违约金)、有事实和理由(合同、付款记录、沟通记录这些证据)。老刘的合同、转账凭证、微信催货记录全有,市监局当场就受理了。

第二步是调查。市监局的工作人员先联系了设备公司,对方一开始还嘴硬没违约,快发货了,结果市监局调了他们的生产记录、物流单,发现压根没生产!这下设备公司慌了,因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合同后收受对方财物逃匿,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市监局可以直接移送公安机关。不过最后设备公司怕事态扩大,主动跟老刘和解,退了全款,还赔了2万违约金。

你看,整个过程比打官司快多了。从投诉到解决,老刘只用了20天,要是走诉讼程序,光立案、开庭、执行可能就得半年。而且市监局调查时,有权查公司的账本、合同、生产记录,这些普通老百姓自己根本调取不了。

哪些情况找市监局比找法院更划算?

可能有人会说:那所有合同纠纷都能找市监局吗?还真不是。市监局管的是合同里涉及的违法行为,不是单纯的你不履行合同,我就要你赔钱。比如:

- 对方用虚假信息签合同:比如冒充国企子公司总代理,结果是个皮包公司,这属于虚假宣传或欺诈;

- 合同里承诺的服务/产品与实际不符:比如宣传进口材料,结果用的是国产次品,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签了合同后恶意逃避责任:比如收了钱直接把公司注销,或者转移财产,导致无法履行,可能涉及抽逃资金损害商业信誉;

这些情况,找市监局比法院更对症下药。我见过一个做食品批发的老板,签了合同给超市供货,结果超市说卖不动拒付货款。老板去法院起诉,法院说这是商业纠纷,你们自己协商。后来老板发现,超市在招商时宣传合作零风险,包销包退,结果根本不兑现,这明显是虚假宣传。他去市监局投诉,市监局一查,超市被罚了5万,乖乖把货款付了。

为啥市监局更管用?因为它的杀伤力不一样。法院判了对方赔钱,对方要是没钱,还得申请强制执行,费时费力;但市监局可以直接罚款、吊销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甚至移送公安。很多老板怕案底,怕影响征信,市监局一介入,他们反而更愿意配合调解。

不过这里有个坑:如果合同不纯粹是因为对方违法,比如就是经营困难没钱了,或者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比如不可抗力怎么界定),市监局可能只能调解,没法强制执行。这时候还得走法律途径,但至少市监局的调查结果,能当证据用。

老板们注意!这些误区可能让你白跑一趟

虽然市监局能解决不少合同纠纷,但我见过太多老板因为不懂套路,投诉时被打了回来。比如:

误区一:以为所有合同纠纷市监局都管

有次有个老板来咨询,说对方签了合同没交货,但合同里没写虚假宣传,也没发现欺诈行为。我问他:对方公司有没有异常?比如地址是假的,或者早就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他说没有,就是单纯耍赖。我告诉他:这种情况市监局没法管,得去法院起诉。市监局不是万能调解员,它只管违法,不管违约。

误区二:投诉时证据不全,等于白告

市监局受理投诉,最看重的是证据。我见过一个老板,投诉对方收钱不发货,结果拿不出合同,只有微信聊天记录,对方又否认说过要发货,最后投诉被驳回。所以啊,签合同一定要书面!付款记录、聊天记录、发货单这些,都得留着,最好都备份到云端。

误区三:以为调解协议能强制执行

市监局的调解结果,一般是双方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没有法律强制力。如果对方签了协议又不履行,你还是得去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或者直接起诉。我见过一个老板,调解时对方答应分3个月还钱,结果第一个月就没给,老板以为有市监局的调解书就能直接扣钱,最后还是得重新起诉,耽误了半年。

最后说句大实话:预防比维权更重要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合同踩坑,最后要么损失惨重,要么注销跑路。其实啊,与其事后找市监局、打官司,不如事前把合同捂紧了。比如:

- 签合同前,先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查对方有没有经营异常、严重违法记录;

- 合同条款别含糊,交货时间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都得写清楚,别用尽快大概这种词;

- 付款别一次性打太多,最好分期付款,比如预付30%,发货付50%,验收合格付20%。

实在不行,花点钱请律师或财税顾问看看合同,几千块钱的咨询费,可能省下来几十万的损失。

上海加喜财税: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其实很多合同纠纷到都和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混乱有关。比如没开发票、没写清楚付款用途,市监局在调查时,财务凭证不完整,很难认定对方是否违约。还有企业注销时,知识产权没处理好,比如商标、专利没转让也没注销,后续可能被他人冒用,引发新的纠纷。作为财税从业者,我建议企业平时就要规范财务,保留完整凭证,注销前处理好知识产权。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常遇到因财务凭证缺失导致无法清算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合同纠纷的解决,还可能导致知识产权被认定为无主财产,影响原股东权益。我们建议企业提前规划,通过专业机构梳理财务凭证,完成知识产权评估与处置,确保企业注销合规,避免后续法律风险。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