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击】注销≠免责:某科技公司股东因遗漏百万债务被判连带赔偿 <

注销程序中,如何处理公司历史债务问题?

>

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份民事判决书引发企业圈震动:某科技公司因在注销程序中未向债权人披露一笔100万元的技术服务费,公司股东张某、李某被判决对该笔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据悉,该案是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注销后债务纠纷典型案例之一,也是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公司注销合规审查的缩影。

注销不是‘甩包袱’的终点,而是债务清偿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处负责人在近期企业注销合规培训会上强调,2023年全国企业简易注销申请量同比增长35%,但同期因注销程序瑕疵引发的诉讼量同比上升28%,其中历史债务未处理占比超六成。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创业者对注销=债务清零的误解,也是企业退出机制中亟待补齐的合规短板。

【我的踩坑记】从侥幸心理到焦头烂额:一个注销项目的血泪教训

说真的,我接手第一个带病注销的项目时,差点栽了跟头。2022年夏天,一位餐饮老板老王找到我,说他的小餐馆经营不下去了,想尽快注销,账上就剩几万块,员工工资都发完了,应该没啥事儿吧?我当时心里也打鼓,但还是拉着团队开始了清算工作。

第一步是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按《公司法》规定,这事儿得在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老王当时就急了:登报纸多贵啊,而且谁看啊?反正也没人找我催债,别弄了呗。我差点被他说动,但想起法律条文里的未通知债权人导致公司无法清偿债务,股东要赔,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果不其然,公告期刚过,一个装修公司打来电话,说2021年还有5万块尾款没结!

老王当时就炸了:都两年了!早干嘛去了?我只好硬着头皮解释:法律上债务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两年内没主张权利不代表消失,注销程序里必须清偿。后来我们翻出老账,发现还有一笔2万的食材供应商欠款,是老王忘了的。那段时间,我天天在老王和债权人之间传话,从能不能打折到分期付款,最后东拼西凑才把7万块还上。拿到《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那天,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注销时就该把账捋清楚!

现在想想,老王的心态太典型了——很多创业者觉得公司注销了,债务就没了,这就像以为把垃圾藏进柜子,屋子就干净了,其实只是把问题往后拖了。注销程序里的债务处理,就像给公司做临终体检,任何一个病灶没查出来,都可能让股东背锅。

【专家视角】债务处理是注销的生死线:合规清算比省钱更重要

90%的注销债务纠纷,源于清算组未履行‘全面核查义务’。北京某知名律所公司合规部主任李律师在采访中直言,很多企业注销时要么选择性忽视债务,要么图省事用简易注销(简易注销要求无债权债务纠纷),结果埋下隐患。

据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发布的《公司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公司注销后债权人起诉股东的案件达1.2万件,其中78%的案件因清算组未依法通知债权人或未清偿已知债务导致股东败诉。法律对清算义务的要求是‘全面、审慎’,哪怕债权人没主动找你,你也得主动找债权人。李律师强调,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法律给股东的‘保护伞’——只有把该做的程序做到位,才能避免‘注销后被追责’的风险。

数据还显示,通过正规清算程序注销的企业,平均耗时比简易注销多15天,但后续纠纷发生率仅为简易注销的1/10。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哪个更划算?李律师反问,创业者别为了省几天时间、几千块钱公告费,搭上个人全部身家。

【你问我答】注销债务处理,这些坑千万别踩!

Q1:公司账上没钱,债务还不起,还能注销吗?

A:可以,但必须依法清偿。如果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清算组应当立即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注意!这是必须步骤,不能直接注销。否则,债权人可以主张股东在未清偿债务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相当于股东用自己的钱补公司的坑。

Q2:注销前,哪些债务容易被遗漏?

A:除了常见的货款、工资,还有隐性债务:比如未到期的租赁合同(提前解约要赔违约金)、未决的诉讼/仲裁(哪怕还没判决,也可能要赔)、员工未休年假工资、甚至老板个人为公司担保的债务(如果公司没还,担保人要赔)。这些就像,不仔细查就会炸。

Q3:公告期没人申报债务,是不是就代表没债务了?

A:当然不是!公告只是程序性通知,不是债务免责声明。如果清算组明知或应知有债务(比如账上有记录、员工提过),即使债权人没在公告期内申报,注销后依然可以追偿。简单说:公告是‘喊话’,不是‘免责符’。

【注销债务处理三步走:从混乱到清晰】

处理历史债务,别慌,记住这三步,大概率能搞定:

第一步:全面体检——把债务摸清楚

成立清算组后,第一件事就是查账!不仅要看财务报表,还要查合同、聊天记录、甚至员工的小纸条。我见过有企业注销时,因为财务离职时没交接,漏了一笔老板私人借款(其实是公司向老板借的钱用于经营),结果被老板追着要还钱。建议列个《债务清单》,把已知债务(账上有记录的)和潜在债务(可能存在的,比如未决诉讼)都写清楚,越细越好。

第二步:分类拆弹——债务一个一个解决

已知债务:能还的赶紧还,不能还的协商分期或减免(记得签书面协议!);潜在债务:比如还没到期的合同,能提前解除就解除,不能解除的就继续履行(别想着注销不管了,违约了照样赔钱);员工债务:工资、补偿金优先级最高,一分不能少,不然劳动监察大队找上门,注销都进行不下去。

第三步:留痕自证——程序经得起查

所有债务处理过程都要留证据:还钱的银行流水、和债权人协商的录音/聊天记录、公告报纸的样报……这些就像护身符,万一将来有纠纷,能证明你该做的都做了。我见过有企业注销时,和债权人达成口头协议不用还了,结果债权人反悔,企业拿不出证据,股东只能自掏腰包。

【尾声】注销不是终点,而是责任的闭环

处理完老王餐馆的注销项目后,我常常想:创业就像养孩子,从注册到运营,每一步都要投入心血;而注销,则是送孩子最后一程——不是简单抹掉存在,而是把该了结的都了结。

未来,随着市场监管部门对注销程序的监管越来越严(比如企业注销一件事平台会公示清算信息),创业者对债务清偿的重视程度必须跟上。毕竟,真正的成功创业,不是只进不出的辉煌,而是善始善终的担当。注销时能把债务处理干净,不仅是对债权人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创业生涯的尊重。

毕竟,商业世界里的信用,从来不是靠逃避积累的,而是靠每一次清偿垒起来的。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