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工作指南:劳动局视角下公司注销时担保责任未解除的员工权益处理<

劳动局:公司注销,担保责任未解除,如何处理员工权益?

>

【对话场景】

某企业服务公司办公室,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上。新手专员小李(22岁,入职3个月)正拿着一份注销材料,眉头紧锁地翻看。资深财税专家王姐(35岁,从业13年)端着咖啡走过来,看到材料上的对外担保未解除字样,笑了笑坐下。

小李:(挠头)王姐,我最近接了个注销案子,老板说所有债务都处理完了,但材料里写着公司为A企业的500万贷款提供担保,尚未解除。员工群里都炸锅了,大家担心工资和补偿金拿不到,问我公司注销了,担保是不是得我们还?我……我有点懵,担保责任和员工权益到底有啥关系啊?是不是老板想赖账,故意不解除担保?

王姐:(喝了口咖啡,笑)哎,小李啊,我刚入行那会儿也犯过类似的迷糊,觉得注销=万事大吉,结果被劳动局的朋友教育了一顿。你这个问题啊,得拆开揉碎了说,咱们慢慢聊。

一、先搞懂:担保责任未解除到底是个啥?

小李:担保不就是公司帮别人借钱,别人不还,公司得还吗?这和员工有啥关系?员工又没借公司的钱,也没让公司担保啊?

王姐:(放下咖啡杯,身体前倾)你这么说,就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我给你打个比方:公司就像一栋房子,注销就是拆房。但拆房前,得先把房子里的隐形拆了——担保就是其中一颗。

你看,公司注销前,得先清算,也就是把家里的财产(资产)和欠条(负债)都摆出来,用财产先把欠别人的钱还了,剩下的才能分给股东。如果这时候有担保责任没解除,就相当于房子里还压着别人的抵押物(比如公司账户里的钱、设备、房产),一旦被担保的A企业还不上钱,债权人(比如银行)就有权直接从清算财产里扣钱,用来还担保债务。

小李:(眼睛一亮)哦!那扣走的钱,本来该给员工的工资、补偿金,不就少了?

王姐:(点头)对喽!员工工资、经济补偿金这些,在清算顺序里是优先债权,就像排队打饭时VIP窗口,得先保证他们拿到钱。但如果担保责任没解除,清算财产被债权人插队扣走,员工就可能拿不到钱,这时候员工肯定要找劳动局投诉,公司注销流程也得卡住。

小李:那……是不是只要担保没解除,公司就注销不了?

王姐:(摆手)也不是绝对的,但风险很大。我以前处理过一个案子,老板急着注销,觉得担保是A企业的事,和我没关系,结果清算时银行直接从账户划走了200万,员工工资差了50万没发,十几个员工堵在劳动局门口,最后老板不仅没注销成,还被列入了失信名单。所以啊,担保责任没解除,就像拆房时墙里还藏着钢筋,不处理清楚,迟早要出事。

二、关键一步:注销前,必须给员工权益上保险

小李:那具体怎么处理呢?是不是得先把担保解除,才能给员工发工资?

王姐:(思考了一下)嗯,这个问题得分情况看。我给你梳理三个步骤,就像三道防火墙,把员工权益护住:

第一道:查清楚担保到底有多深

你得先搞明白:① 担保的金额是多少?② 担保的期限快到了没?③ 有没有抵押物?(比如公司房产、设备抵押给了债权人)④ 债权人有没有主张过权利?

我以前带过一个新人,直接问老板担保多少啊,老板说不多,100万,结果一查,是连带责任担保,而且A企业已经逾期了,债权人随时可能起诉。这要是没查清楚,工资发下去,第二天就被法院冻结了,员工不得闹翻天?

技巧:别光听老板说,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A企业的经营状况,去裁判文书网搜有没有涉及担保的官司,必要时让老板提供《担保合同》原件,逐条看有没有担保期间反担保这些关键条款。这就像体检,不能只看表面指标,得CT、B超都做一遍。

第二道:和担保方谈判,要么解除,要么切割

查清楚情况后,就得找A企业和债权人谈了。这里有两个方向:

方向1:让A企业找新的担保,解除原担保

如果A企业经营还行,就劝老板你赶紧找别的公司担保,或者让股东个人担保,把我们的责任摘了。我之前遇到一个案子,A企业老板是老板的亲戚,不好意思催,后来我们帮老板拟了《催告函》,写明若X月X日前未解除担保,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追偿,亲戚这才急了,找了新的担保方解除了。

方向2:公司自己还债,解除担保

如果A企业快不行了,就得让老板拿钱出来,把担保债务还了。这里有个潜规则:还钱的时候,一定要让债权人出具《担保责任解除证明》,白纸黑字写清楚XX公司的担保责任已全部解除,别光口头说。我见过有老板还了钱,债权人拖着不办手续,结果注销时又被卡住,最后又花了好几万请律师才搞定。

小李:那如果老板不愿意拿钱还担保债务,或者A企业找不到新担保,咋办?

王姐:(叹气)这就到最麻烦的第三步了——给员工权益优先垫底。

三、最坏情况:担保债务抢钱,员工权益怎么保?

小李:如果清算财产不够还担保债务,又不够付员工工资,是不是员工就倒霉了?

王姐:(严肃)当然不能!根据《劳动合同法》和《企业破产法》,员工工资、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这些,是第一顺位受偿人,比担保债权人有优先权。就像分蛋糕,员工先切最大的一块,剩下的才轮到担保债权人。

但现实中,很多老板不懂,或者债权人不讲理,直接去法院起诉,申请财产保全,把公司账户冻结了。这时候你得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在清算报告里明明白白写清楚

清算组做《清算报告》时,必须列明对外担保未解除,并说明已优先预留员工工资、补偿金等费用。我见过有清算组怕麻烦,干脆不写担保的事,结果劳动局审查时直接打回来,理由是清算财产不透明,可能损害员工权益。

第二件事:主动找劳动局报备,申请优先垫付

如果确实没钱付员工工资,别等员工投诉,主动去劳动局说明情况,申请职工债权优先垫付基金(有些地方有这个政策)。我以前处理过一个案子,公司资产100万,担保债务80万,员工工资30万,我们提前和劳动局沟通,劳动局协调了20万垫付基金,先给员工发了基本工资,员工情绪稳定了,后续处理也顺利多了。

小李:那担保债权人会不会不同意?说担保债权优先?

王姐:(笑)这就是潜规则了——你手里得有武器!《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第一顺序就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担保债权只有在担保物价值范围内优先,没担保的部分,排在员工后面!

我以前给老板培训时,喜欢举这个例子:员工是‘亲生儿女’,担保债权人是‘干亲’,亲生儿女没吃饱,哪能先喂干亲?老板一听就明白了。

四、新手避坑: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小李:王姐,听你这么说,感觉每一步都有坑啊!有没有什么必杀技,能让我少走弯路?

王姐:(拍拍小李肩膀)别怕,我当年踩过的坑,今天都告诉你:

坑1:以为注销公告=免责

很多老板觉得,在报纸上发个注销公告,45天后没人反对就能注销了。但公告只能通知债权人,不能免除担保责任!我见过有公司注销后半年,债权人找上门,员工才发现工资没保障,最后只能起诉股东(股东没履行清算义务)。

技巧:注销公告里,一定要加上对外担保未解除,相关债权人请及时申报债权这句话,虽然不能直接免责,但能证明公司尽到了通知义务,万一以后打官司,法院可能会从轻处罚股东。

坑2:和员工口头承诺,不留证据

员工担心工资,老板可能会说放心,肯定给你,但没写进清算协议里。结果钱不够了,老板翻脸不认账,员工没证据,只能干着急。

技巧:和员工谈补偿金时,一定要签《书面协议》,写明即使担保债务导致清算财产不足,员工仍优先受偿XX万元,最好让劳动局盖章备案,这就像给员工吃了定心丸。

坑3:忽略股东连带责任

如果股东没履行清算义务(比如没查清担保债务),导致员工拿不到钱,员工可以起诉股东,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见过有股东因为不懂这个,房子都被法院拍卖了。

技巧:让老板签《股东承诺书》,写明若因对外担保未解除导致员工权益受损,股东自愿承担连带责任,虽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但至少能让老板长点记性。

结尾:别怕,咱们一起把坑填平

小李:(舒了口气,拿出笔记本)王姐,我明白了!处理注销时的担保责任,就像拆弹,得先看清引线(查担保),再小心拆除(谈解除),最后给员工穿上衣(优先保障)。以前我觉得注销就是走流程,现在才知道,每个细节都连着员工的饭碗啊!

王姐:(摸摸小李的头)小李啊,你今天能想到问这个问题,就比很多老手强了。企业服务这行,表面是办手续,本质是解人心——老板怕麻烦,员工怕吃亏,咱们得在中间搭桥,既要让老板合规注销,又要让员工安心拿钱。

我当年第一次处理担保注销的案子,也被员工骂过黑心中介,后来我带着员工去查担保合同,帮他们算清优先受偿的账,最后员工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王姐。那一刻,我觉得所有加班都值了。

所以啊,别怕犯错,别怕麻烦。遇到拿不准的,随时来找我,咱们一起查资料、跑部门,总能把问题解决。记住,咱们做企业服务的,不光是办手续,更是守底线——守住法律的底线,守住员工对咱们这行的信任。加油,小李!你一定行的!

(对话结束,小李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字:担保未解除,注销先停步;员工权益在,心中要有数。)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