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是我认识的一个企业家,今年65岁,做了20年餐饮,开了8家连锁店,去年退休时决定把公司注销。他找到我时,愁眉苦脸地说:我退休就图个清闲,结果现在天天有员工找我闹,说补偿没给够,还有人说公司注销后以前的提成没结清,这哪是退休啊,简直是‘退’不下来啊!老张的遭遇,其实很多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时都会遇到——平时好好的员工,这时候突然炸锅,离职面谈稍不注意,就可能从好聚好散变成对簿公堂。<

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离职面谈如何避免纠纷?

>

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离职面谈为啥容易踩坑?

咱们先捋捋:创始人退休往往是公司注销的。很多中小企业是创始人驱动型,创始人退了,公司没人接盘,或者业务跟不上市场,注销就成了唯一选择。这时候公司进入清算阶段,员工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社保、甚至以前承诺的年终奖提成都要集中结算,相当于把过去几年的旧账一次性翻出来。再加上创始人退休本身情绪复杂,员工对公司未来没底,双方都处在敏感期,离职面谈稍微没处理好,就容易出问题。

我干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企业注销时因为离职面谈没处理好,最后创始人赔了钱还惹一身腥。比如有的创始人觉得我退休了,公司注销了,员工爱咋咋地,结果员工直接去劳动仲裁,公司清算资产还不够赔;有的清算组没把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说清楚,员工觉得少给了,天天堵门闹;还有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没处理好,注销后前员工用老东家的名义接单,创始人被卷进侵权纠纷……这些坑,其实都能在离职面谈时提前避开。

法律条款背得再熟,不如把这些细节抠清楚

说到离职面谈,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聊感情,但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时,法律和财务才是硬骨头。我常说:这时候谈感情是必要的,但谈法律是必须的。咱们得先明确几个法律底线,不然面谈说得再好听,最后都可能变成空头支票。

第一,劳动合同终止和经济补偿金,必须按《劳动合同法》来。 《劳动合同法》第44条写得明明白白: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第46条也说了,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N+1,N是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算。这里有个坑很多创始人会忽略:月工资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是税前还是税后?我见过有创始人按实发工资算,结果员工仲裁时要求按应发工资算,最后补了一大笔税金和滞纳金。所以面谈时,一定要把工资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补贴等)和计算基数白纸黑字写清楚,最好让员工签字确认。

第二,清算组的通知义务不能忘,不然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司法》第185条规定,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债权人也包括员工!员工的经济补偿金、工资、社保欠费,都属于债权。如果清算组没书面通知员工,直接在报纸上发个公告,员工可能以未依法通知为由,要求公司额外支付赔偿金——相当于经济补偿金的50%。我之前帮过一个客户处理注销,清算组嫌麻烦,只发了报纸公告,结果一个老员工没看到,仲裁时要求支付额外赔偿金,最后公司多赔了8万块。所以面谈时,除了谈补偿,还要明确告知员工:公司已进入清算程序,你的债权已登记,后续会按法定程序结算,最好让员工签个《债权确认书》,避免后续扯皮。

第三,财务凭证必须完整,不然注销都走不下去。 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税务清算是个大头。税务局要看近3年的账本、发票、银行流水,如果财务凭证不完整——比如有收入没发票、有支出没合同、社保个税没申报清楚——税务局会要求补税、罚款,严重的话直接不给注销。这时候员工要是再提以前没报销的费用没发的补贴,公司根本没钱付,纠纷就来了。我见过一个案例,公司注销时发现其他应收款里有20万是创始人借走的,没有借条,员工就闹公司资产被转移,要求先还这笔钱再分补偿金,最后注销流程拖了半年。所以面谈前,一定要让财务先把员工的工资、补偿金、社保、未报销费用等应付未付项目梳理清楚,确保账实相符,不然面谈时员工问一句我的钱为啥还没到账,你答不上来,信任就崩了。

情感沟通不是和稀泥,是预防纠纷的润滑剂

可能有人会说:注销这么忙,哪有时间搞情感沟通?但我要说,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时,员工最缺的不是钱,是确定性和尊重。很多员工跟着公司干了好几年,对公司有感情,突然要解散,心里肯定慌——我的补偿金能拿到吗?社保怎么办?下份工作好找吗?这时候创始人如果能放下老板身份,像老大哥一样聊聊,很多矛盾就能化解。

我之前帮过一个做服装的创始人王姐,她退休注销公司时,有个老员工小林,在公司干了8年,平时对她忠心耿耿,但面谈时突然情绪激动,说王姐,你当年说公司上市给我分股份,现在注销了啥都没有,我不干!王姐没急着反驳,而是倒了杯水,说:小林,你跟我这么久,我啥样人你不知道?上市是画的大饼,但我心里有数,这些年你加班最多,拿得最少。这样,补偿金我按N+1给你,再额外多给你两个月,算是我对你的感谢。我认识几个服装厂的朋友,我帮你推荐工作,你看行不?小林听完眼泪就下来了,最后不仅签了协议,还帮着王姐劝其他员工。你看,这时候情感沟通比讲法律管用多了。

情感沟通不是无底线妥协。我见过有的创始人为了让大家高兴,口头承诺以后公司要是东山再起,优先回来,结果注销后没兑现,员工天天打电话骂他。所以面谈时,承诺的话一定要落地,要么写进协议,要么明确无法兑现的原因,别给员工画第二个饼。

案例复盘:这些坑,咱们千万别踩

反面案例:口头承诺=定时

老李的公司做贸易,去年他退休时决定注销。有个销售员工小张,业绩一直很好,老李觉得这孩子不容易,面谈时口头说:补偿金按N+1给,我再额外给你3个月工资,就当是年终奖了。小张高兴地签了协议,结果清算时发现公司账上没钱,额外3个月工资没给。小张气坏了,拿着录音去仲裁,说老李承诺的额外工资没给,最后仲裁委认定口头承诺有效,公司不仅赔了钱,还因为拒不履行被列入了失信名单。老李气得直拍大腿:我当时就是随口一说,咋还成真的了?其实啊,要是老李当时把额外工资写进协议,或者明确以公司清算资产为准,就不会有这事了。

正面案例:提前规划+书面协议=顺利注销

赵总是做教育的,退休前半年就找到我,说我想把公司注销,提前该准备啥?我让他先梳理员工情况,把每个人的工龄、工资、补偿金算清楚,然后和员工提前面谈。赵总很认真,列了个表格,每个员工的补偿金、社保转移、未结提成都写得清清楚楚,面谈时还拿了份《离职协议》,逐条解释。有个员工对提成计算方式有疑问,赵总当场翻出3年的销售台账,一条条对给员工看,员工看完没话说,签了协议。最后公司注销时,员工没一个闹事的,赵总还办了个散伙饭,大家哭成一团,但都好聚好散。你看,提前规划、书面协议,才是避免纠纷的王道。

写在最后:创始人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体面收场的开始

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大事。但咱们得明白:企业有生命周期,创始人也有退休的一天,但体面和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离职面谈时,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书面确认,少一份口头承诺,不仅能避免纠纷,还能让创始人带着大家的祝福退休,而不是官司和骂名。

最后想说的是,创始人退休、公司注销涉及的法律、财务问题很复杂,比如财务凭证不完整可能导致税务风险,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权)没处理清楚可能引发后续侵权纠纷,这些都不是拍脑袋能解决的。如果咱们自己拿不准,最好找专业的财税、法律团队帮忙,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能少踩坑,多省心。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财务凭证不完整是企业注销的隐形杀手,可能导致税务清算受阻、补税罚款,甚至无法完成注销。而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无形资产,若注销前未明确归属,易引发前员工或第三方侵权纠纷,影响创始人个人信用。加喜财税深耕企业注销领域,通过凭证梳理+税务合规+产权确权三步法,帮助企业补全财务凭证,规避税务风险;同时协助办理知识产权转移或注销,确保企业干净退出,避免后续法律纠纷。我们深知创始人退休不易,用专业服务让注销更省心,让每一段创业旅程都能体面收场。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