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下午,一个老朋友急匆匆来找我,他是做电子贸易的,这几年生意难做,终于决定把公司注销了。一坐下就叹气:公司账上还有点钱,几个股东为怎么分吵翻天;更头疼的是,还有三份合同没履行完,对方天天催,你说这股权咋分?合同咋办?注销的事能不能顺顺当当弄完?说实话,我做了20年财税,这种场景太熟悉了——清算注销公司,股权如何处理公司合同?这绝对是老板们最头疼的硬骨头,处理不好,不仅注销流程卡壳,还可能惹上官司。今天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聊聊这里面门道,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
.jpg)
先搞懂:清算注销到底是个啥流程?为啥股权和合同是关键?
很多老板对清算注销的理解就是关门大吉,其实没那么简单。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后,得先成立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处理未了结事务、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最后才能去工商局注销。整个流程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大半年,而股权处理和合同处理恰恰是清算组最核心的两项工作——股权关系到股东最后能分多少钱,合同关系到公司会不会留下烂摊子被追责。
我见过太多老板,一开始觉得注销嘛,把账平了就行,结果清算组一查股权:有的股东没实缴完注册资本,有的股东偷偷转移过资产,还有的股东连股权协议都没签明白;合同那边更乱:有的合同对方已经违约了,公司没追究;有的合同公司违约了,对方狮子大开口;还有的合同履行到一半,继续履行亏钱,不履行又赔违约金。最后呢?股权没分明白,股东闹上法庭;合同没处理好,清算完还被债权人起诉,真是注销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股权处理:清算组得先给股东算笔账,别光盯着钱
清算注销公司,股权如何处理公司合同?先说股权——这本质是清算财产分配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公司把所有资产卖了(或者直接用资产抵债),还完所有债务后,剩下的钱才轮到股东分。但这里面有几个坑,清算组必须盯紧了。
第一个坑:股东出资是否到位?现在很多公司是认缴制,股东一开始说100万注册资本,20年缴清,结果公司经营不善要注销了,股东一分钱没掏就想拿回剩余财产?想得美!《公司法》第186条写得明明白白:清算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保、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剩下的才归股东。如果股东没实缴出资,清算组会要求他补足,否则不能参与分配。
我之前接过一个案子,张老板的科技公司,三个股东,认注册资本300万,A股东实缴了100万,B和C股东一分没缴。公司清算时,账上剩余财产150万,B和C股东觉得反正公司没钱了,我们也不用掏了,这150万平分吧。结果清算组直接说:不行!B和C股东各欠公司100万出资,得先从150万里扣掉200万还债,还欠50万,这50万还得继续追缴,股东一分钱都拿不到。最后B和C股东不得不补缴了出资,才分到一点点剩余财产。所以说,别以为认缴制就是空头支票,清算时清算组会翻旧账,股东没实缴的,跑不了。
第二个坑:股权比例和分配顺序。一般情况下,股东按出资比例分剩余财产,但如果公司章程有特殊约定,或者股东之间有书面协议,按约定来。我见过一个合伙企业,章程写盈利时按出资比例分,清算时老股东优先分20%,清算时年轻股东不乐意,闹到法院,最后按章程执行了。所以公司注销前,股东们最好坐下来把分配方案谈清楚,白纸黑字写下来,免得事后扯皮。
还有个特殊情况:如果公司资不抵债,剩余财产不够分,那股东就什么都拿不到,甚至可能要为公司的债务兜底——比如股东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同,清算组会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我之前帮一个餐饮公司清算,老板用个人账户收公司款,账上其他应收款挂着老板个人借了公司50万,清算时直接从老板个人财产里扣了50万还债,老板当时脸都绿了。所以说,股权处理不是分钱那么简单,清算组得先把公司的家底摸清,把该追的追回来,该补的补上,才能谈分配。
合同处理:没履行完的合同,是继续还是解除?清算组得拍板
说完股权,再聊聊合同——这绝对是清算注销公司,股权如何处理公司合同?里最麻烦的部分。公司注销时,肯定有不少合同没履行完,有的是公司没交货,有的是对方没给钱,有的是服务没提供完。这些合同怎么办?《民法典》第566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简单说,清算组有权决定继续履行还是解除合同,但决定前得算笔账:继续履行对公司有利还是解除有利?解除的话违约金怎么赔?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李总的外贸公司,要注销了,还有份采购合同:从国外进口一批钢材,货款已经付了30%(100万),钢材还没到港。如果继续履行,钢材到港后得找仓库存储、找买家,可能要花额外费用,而且钢材价格波动大,万一跌价了,亏更多;如果解除合同,对方可能要求赔偿100万货款的10%违约金(10万),但至少不用承担后续风险。清算组跟对方谈判,摆出继续履行可能亏20万,解除赔10万的账,最后对方同意解除,赔了8万违约金,公司省了12万。所以说,合同处理不能一刀切,得看哪个方案对公司更有利。
还有一种情况更麻烦:公司已经违约了,对方不解除合同,非要继续履行。比如王公司的装修合同,装修到一半公司要注销,对方说你必须给我钱,我把活干完,否则就起诉。这时候清算组得评估:继续履行装修,对公司还有没有价值?如果公司注销后这装修用不上,那只能硬着头皮赔违约金。我见过一个公司,注销时还有份广告合同,对方已经做了部分广告,公司要解除,对方不同意,最后法院判公司赔了30万违约金,直接导致清算财产不够,股东又掏了10万才补上。所以啊,合同处理一定要快,清算组成立后,赶紧梳理所有未履行合同,主动跟对方沟通,别等对方找上门。
还有个小细节:如果合同里有合同终止后不影响违约责任条款,那解除合同后,该赔的违约金一分都不能少。我见过一个老板觉得公司注销了,合同就没了,结果注销半年后,对方拿着合同起诉,股东因为清算时没处理违约金,被法院判承担连带责任,真是注销一时爽,事后泪两行。
20年经验清算注销,这3件事千万别做
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清算注销的坑,总结下来,有3件事老板们千万别做:
第一,别想着转移财产。有的股东觉得公司注销前把钱转走,清算组就查不到了。现在银行监管这么严,大额转账都要说明用途,清算组会查近3年的银行流水,一旦发现不合理转移,股东不仅要吐出来,还可能被罚款,甚至坐牢。我之前帮一个公司清算,发现老板在清算前3个月,把公司100万转到自己个人账户,说是借款,但没借条,没利息,最后清算组直接认定为抽逃出资,老板又把这100万还了回来,还赔了20万罚款。
第二,别忽视小合同。有的老板觉得几万块的合同不算啥,结果清算时忘了处理,对方起诉后,公司账户已经被清零,股东只能自己掏钱赔。我见过一个公司,注销时忘了处理一份5万的设备租赁合同,对方找到清算组,清算组说账上没钱了,对方直接起诉股东,股东最后赔了5万,还搭了律师费。
第三,别自己瞎清算。很多老板觉得清算组不就是股东自己组成嘛,随便找个人算算账就完事了。其实清算组有严格的法律责任,如果清算时没发现公司债务,导致债权人没得到清偿,清算组成员要承担连带责任。我见过一个公司,股东自己清算,漏了一笔20万的应付账款,清算完注销后,债权人起诉,三个股东每人赔了6万多,真是省了代理费,赔了更多钱。
上海加喜财税的服务见解:财务凭证和知识产权,注销时别踩坑
在处理企业注销时,我们经常遇到财务凭证不完整的情况,比如缺少发票、银行流水对不上、成本费用没取得合规凭证,这会导致清算组无法准确核算公司资产和债务,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无法清算,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真是得不偿失。还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注销时只关注资产清算,忽略了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如果不及时转让或注销,可能会被他人恶意抢注,导致原股东或关联企业日后使用时侵权。我们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注销服务中,会提前梳理财务凭证,协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处置,确保企业干净、彻底退出,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