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注销潮下的供应商难题:某科技企业因纠纷陷入诉讼,行业警示录 <
.jpg)
2023年12月,长三角地区某知名智能硬件企业星辰科技正式完成注销登记。这家曾年营收破2亿的公司,却在清算尾声卷入了一场与核心供应商的诉讼——因未妥善处理一笔30万元的未结货款,供应商拒绝提供结算凭证,导致星辰科技无法完成税务注销,最终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企业注销量同比增长18.7%,其中超30%的注销企业涉及供应商纠纷。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企业新陈代谢频率提升,如何与供应商体面告别成为企业家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我的实战经历】从一团乱麻到有序收尾:我帮3家企业注销的踩坑与爬坑
说实话,第一次帮朋友处理公司注销时,我差点栽在供应商这关。那是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小公司,老板老张急着注销去创业新项目,结果清算组刚成立,供应商A就找上门:你们还有5万的货没提走,要么付钱,要么要么拉走!老张当时就火了:公司都要注销了,哪还有钱拉货?双方当场吵翻,后来A公司直接起诉,硬是把注销周期拖了3个月。
后来我接手了另外两家企业的注销顾问工作,吸取教训后总结出了一套供应商关系调整四步法:
第一步: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注销前,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财务和采购,把所有供应商的合同、对账单、付款记录摊在会议桌上,像拼图一样一项项核对。有个做包装盒的供应商B,我们合作了5年,合同早就找不到了,只能靠邮件记录和付款凭证对账。我跟采购小王说:这事儿不能含糊,哪怕翻遍聊天记录,也得把‘欠了多少钱、货什么时候交、质保金怎么退’算清楚。小王熬了两个通宵,终于把30多家供应商的账目理成了清晰的表格——这就像给病人做CT,得先看清病灶在哪,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分类沟通,别一刀切
供应商不能一视同仁。我习惯把它们分成三类:
- 战略级供应商(比如长期合作的核心原材料商):这类供应商要重点维护,主动上门沟通,说明公司注销原因,协商提前终止合同的补偿方案。我们曾给一家合作8年的芯片供应商写了封感谢信,附上了未完成订单的补偿金,对方不仅没刁难,还把剩余的芯片折扣卖给了我们,回款速度比预期快了一倍。
- 普通供应商(比如办公用品、物流服务商):这类用标准化流程处理,发正式的《合同终止通知书》,明确截止日期、结算方式,避免口头承诺。有个物流商一开始说要提前一个月付全年服务费,我直接甩出合同条款:合同里写了‘按实际服务结算’,注销后不再产生服务,凭什么付全款?最后对方只能按实际发生额结算。
- 问题供应商(有过纠纷、账目不清的):这类要先礼后兵。先发律师函催告,保留沟通记录,实在不行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别怕撕破脸,注销期最怕拖,早解决早脱身。
第三步:钱的事,说清楚、写明白
钱是供应商最敏感的点。我们公司注销时,有个供应商C要求先付全款再开票,但我们财务说必须先开票才能付款。僵持了三天,我想了个办法:让供应商先开收据,我们付50%尾款,等发票到了再付剩下的50%。双方都接受了——这就像过河拆桥,桥得一步步拆,不能指望一步到位。
第四步:留人情,别留后患
注销不是跑路。我们给所有供应商都发了《感谢与致歉函》,感谢过去的合作,为可能带来的不便道歉。有个供应商老板收到信后特意打电话说:虽然合作结束了,但你们的态度让我们心里舒服。后来他主动帮我们对接了设备买家,还省了一笔处置费。
【专家视角】注销期供应商管理,本质是商业信用的‘终考’
中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专家王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企业注销时与供应商的关系处理,本质是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最终检验。很多企业觉得‘都要注销了,无所谓’,但殊不知,供应商的口碑会直接影响创始人未来的创业路。
据王明团队调研,在注销过程中妥善处理供应商关系的企业,有78%的创始人在后续创业时获得了老供应商的支持;而因供应商纠纷陷入诉讼的企业,这一比例不足12%。商业社会里,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但有永远的信用记录。王明强调。
另一组数据更值得警惕:《2023企业注销期供应链风险管理白皮书》显示,超过60%的供应商在遇到企业注销时,会优先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其中35%的供应商会要求额外赔偿。
【读者问答】注销期供应商关系,你最关心的N个问题
Q:公司注销了,供应商还有质保金没退,怎么办?
A:质保金不是不要了。注销前一定要在清算报告中列明应付未付质保金,并书面通知供应商。如果供应商后续提出质量问题,只要在质保期内,仍需承担责任——注销不代表免责,只是主体资格消灭,债务仍由清算组承担。
Q:供应商要求注销前必须结清所有欠款,但我们账上没钱,怎么办?
A:这要看欠款性质。如果是正常经营欠款,必须结清;如果是供应商违约(比如货物质检不达标),可以拒绝支付,甚至反诉。实在没钱,可以协商以物抵债(比如公司剩余设备、库存),或者签订《分期还款协议》(虽然注销了,但清算组可以继续追偿)。
Q:怕供应商在注销期搞事情(比如恶意举报、拖延开票),有什么应对办法?
A:提前留证据。所有沟通尽量用书面形式(邮件、微信文,保留合同、对账单、付款凭证。如果供应商无理取闹,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投诉,或者发律师函警告。记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要你占理,别怕对方闹。
【反思与展望】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商业关系的新起点
处理完第三家企业注销时,我突然明白:企业注销就像一场毕业典礼,不是逃离,而是对过去合作的总结与告别。那些妥善处理的供应商关系,会成为创始人未来创业的隐形资产;那些潦草收尾的纠纷,则会变成商业道路上的绊脚石。
未来,随着简易注销政策的普及,企业注销流程会越来越快,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只会增加。或许有一天,会出现注销期供应链管理这样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更体面地告别。但无论如何,诚信、透明、负责的态度,永远是处理商业关系的。
毕竟,商业世界很小,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和曾经的供应商再续前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