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老朋友找我,开了一家小设计公司,因为行情不好想注销。他愁眉苦脸地说:账上就剩8万块,3个员工工资加起来12万,还有5万欠着供应商,你说这钱咋分?我反问他:那你欠自己的工资呢?他愣了一下:我自己的工资……没算过啊!我差点笑出声——这想法可太危险了。企业注销时,工资债务不是想给就给,也不是剩多少给多少,这里面门道多着呢。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你好好聊聊企业注销,工资债务如何清算分配这事儿。<
.jpg)
先搞明白:工资在还钱队伍里排第几?
很多人以为公司注销了,剩下的钱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大错特错!企业清算就像排队还债,谁在前谁在后,法律写得明明白白。根据《公司法》第186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后,必须按这个顺序来:
1. 支付清算费用(比如请律师、会计师的钱);
2. 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资欠款+经济补偿金);
3. 缴纳所欠税款;
4. 清偿公司债务(欠供应商的货款、银行的贷款等);
5. 剩下的钱才分给股东。
看到没?工资排第二,仅次于清算费用,比税款、普通债务都优先!也就是说,就算公司账上只剩1万块,只要欠工资,这1万也得优先发给员工。我见过不少老板想先还股东借款先缴税款,结果员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法院一判,工资还是得优先给,老板还多赔了诉讼费,真是得不偿失。
工资债务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这3笔钱都得算清楚
说到工资债务,很多人以为就是没发的月薪,其实没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企业注销时至少要算清楚3笔钱,少哪一笔都可能出问题:
第一笔:拖欠的工资
这个最简单,就是员工应发但没发的工资。比如月薪1万,公司只发了5千,剩下5千就是拖欠工资。但这里有个坑:有些老板会把工资和奖金拆开,说奖金不是工资,后面再说,结果员工一告,法院认定奖金属于劳动报酬,必须一起算。我之前遇到一个做餐饮的老板,把服务员提成拆成基本工资+绩效,注销时只补基本工资,结果员工集体投诉,劳动监察部门认定绩效属于工资,老板不仅得补齐,还被罚款2万。
第二笔:未结的加班费
加班费也是工资的一部分!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作日加班按1.5倍、休息日加班按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倍计算。很多企业注销时总想赖掉加班费,我劝你别这么干。去年我处理过一个案子,公司欠员工3个月加班费,清算时老板说没签加班协议,不算数,员工直接提供了考勤记录和聊天记录,法院判公司支付加班费+25%经济补偿金,最后清算组不得不从其他债务里挤钱支付。
第三笔:法定补偿金(比如N、N+1)
如果公司是因为经营困难注销,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一般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是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员工就注销,或者员工因为公司未缴社保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被迫离职,那经济补偿金就得算上。比如员工工作了3年,公司没提前通知就注销,得支付3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即N)。我见过一个老板,觉得公司都注销了,谁还管补偿金,结果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公司支付补偿金,老板个人还被列为被执行人,影响征信,后悔莫及。
资产不够还工资?别慌,这3步能帮你少踩坑
现实中最麻烦的情况是:公司账上资产不够,清算费用+工资就花光了,税款和普通债务根本还不上。这时候怎么办?我见过太多老板慌得团团转,其实按规矩来,至少能保证员工利益最大化,自己少担责任。
第一步:赶紧成立清算组,别自己瞎折腾
很多老板觉得公司是我的,我想怎么清算就怎么清算,大错特错!根据《公司法》,清算组应由股东、董事、监事,或者律师、会计师等组成。如果公司资产不足,清算组最好找第三方专业机构,比如我们财税公司,至少能保证清算过程合规,避免员工质疑老板转移财产。我之前遇到一个老板,自己当清算组长,偷偷把公司唯一的一辆车过户到自己亲戚名下,结果员工发现后报警,不仅车被追回,老板还涉嫌职务侵占,刑事立案了。
第二步:30天内书面通知员工申报债权,别装看不见
清算组成立后10天内要书面通知债权人,30天内要在报纸上公告。但很多人不知道:员工也是债权人,必须单独通知!我见过一个清算组,只通知了供应商和银行,忘了通知员工,结果员工说我不知道公司要注销,没申报工资,最后清算程序被法院认定为无效,所有清算作废,重新来过,白白耽误了3个月。记住:员工工资债权不用申报,清算组必须主动核查!但如果员工有其他债权(比如垫付的费用),那就要在规定时间内申报。
第三步:资产不够?按比例切蛋糕,但工资优先足额
如果清算后资产不够支付所有工资,怎么办?比如账上有10万,清算费用2万,工资15万,那剩下的8万怎么分?这时候就要按比例切蛋糕:每个员工能拿到的工资=(剩余资产÷总拖欠工资)×个人拖欠工资。比如员工A欠5万,员工B欠3万,员工C欠7万,总拖欠工资15万,剩余资产8万,那A能拿5万×(8万÷15万)≈2.67万,B拿1.6万,C拿3.73万。但注意:这只是工资不够的情况,如果连清算费用+工资都不够,那清算费用优先,工资再看剩余资产。我处理过一个案子,公司账上只有5万,清算费用花了3万,剩下2万不够发工资(总欠工资8万),最后每个员工按25%的比例拿钱,虽然少,但至少比一分没有强。
老板注意:这3个坑,注销时最容易栽跟头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老板因为不懂规矩,注销时不仅没解决工资问题,还惹了一身官司。总结下来,有3个坑最容易踩,你一定要避开:
坑1:公司是我的,我想先拿钱,工资后面再说
这是最致命的想法!我见过一个老板,公司注销前把账上100万全部转走,说留给员工发工资,结果员工发现后申请劳动仲裁,法院判决老板在未清偿工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老板得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给员工发工资。记住:公司是公司,老板是老板,公司注销前必须把工资结清,否则老板可能要背锅!
坑2:员工没签劳动合同,工资可以少给
有些老板觉得员工没签合同,就是临时工,工资可以随便给,大错特错!根据《劳动合同法》,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员工就有权获得劳动报酬。我之前遇到一个老板,说员工是亲戚,没签合同,工资可以不给,结果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公司支付工资+双倍工资(因为未签劳动合同),老板不仅得多给钱,还被列入了失信名单,连高铁都坐不了。
坑3:注销了就没事,员工找不到我
现在信息这么透明,你以为注销了员工就找不到你?我见过一个老板,公司注销后员工找不到他,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通过天眼查找到了老板的个人信息,冻结了他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连他名下的房子都被查封了。更麻烦的是,如果公司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老板可能还要坐牢!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老板欠员工工资8万,注销后玩失踪,员工报警后,老板因为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被判了8个月有期徒刑,出来后公司没了,钱也没了,真是得不偿失。
最后说句大实话:工资债务不是麻烦,是责任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注销,也见过太多老板因为工资债务焦头烂额。但说实话,工资债务不是麻烦,而是企业的责任。员工跟着你打拼,拿不到工资,可能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而你作为老板,注销时优先解决工资,不仅是对员工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避免法律风险,维护个人征信。
我常说:企业可以注销,但责任不能注销。与其注销后天天担心员工找上门、法院强制执行,不如在清算时把工资结清,安安心心开始新的生活。记住:合规注销,才能走得更远。
说到企业注销,除了工资,财务凭证不完整也是个大坑。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客户,因为部分发票丢失,清算时资产无法核实,最后工资只能按账面金额的60%支付,员工闹到劳动局,老板多花了十几万补税罚款。还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注销时觉得商标、专利没用,直接放弃,其实这些无形资产可以转让变现,甚至抵债,白白损失了。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先帮客户梳理财务凭证,补全缺失资料,确保清算合规;同时评估知识产权价值,通过转让或抵债最大化资产回收,避免老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