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企业注销指引(2024版)》,首次明确吊销营业执照后分支机构的处理流程,引发企业界广泛关注。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发现,不少经营者因对分支机构注销流程不熟悉,导致公司注销卡壳,甚至引发法律纠纷。某餐饮连锁企业负责人坦言:总公司被吊销后,分店的税务清算跑了5趟,多花了3个月,真是教训深刻。<
.jpg)
去年我帮朋友处理过一家贸易公司的注销,这家公司因为长期没经营被吊销了执照,旗下还有两家外地的分公司。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把总公司注销了分公司自然就没了,结果跑工商局的时候,工作人员直接给我怼回来:总公司注销了,分公司得先办注销登记,不然总公司注销手续办不了!当时我脸都绿了,赶紧翻资料、打电话,才知道这里面门道不少。
分公司这东西,就像总公司的手脚——总公司是大脑,分公司就是伸出去的胳膊腿儿。大脑停止运作了(吊销执照),这些手脚不能还留着晃悠啊。不然不仅总公司注销不了,还可能出问题:比如分公司之前签的合同,对方找总公司索赔,总公司没了,股东可能还得背锅;分公司的税务没清算,税务局找上门来,法定代表人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连高铁票都买不了。
当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坎,就是分公司的税务清算。总公司的税务刚清完,以为分公司也能顺便搞定,结果分公司所在地的税务局说:总公司注销证明还没下来,分公司的清算表没法盖章。这就卡死了——总公司要分公司注销证明才能继续注销,分公司要总公司注销证明才能税务清算。最后还是找了代办机构,协调两地税务局,才打通这个死循环。第二个坑是分公司的银行账户。总公司的账户已经冻结了,分公司的账户还没注销,银行说:得总公司出具授权书,才能注销分公司账户。可总公司执照都吊销了,公章还能用吗?最后是拿着法院的清算组证明,才把分公司账户给关了。
北京某律所高级合伙人王律师表示: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法人资格并未立即终止,分支机构作为总公司的组成部分,其法律依附关系依然存在。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规定,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若总公司进入注销程序,分公司必须同步处理,否则总公司无法完成清算备案。据企查查数据,2023年全国企业注销总量达300万家,其中约15%因分支机构未妥善处理导致注销周期延长,平均耗时增加3-6个月。
Q1:吊销营业执照后,分公司可以不管吗?
绝对不行!分公司就像总公司的手脚,总公司倒下了,手脚没处理,总公司注销时工商局根本不受理,而且分公司产生的债务、税务问题,总公司还得背锅,简直是死不瞑目。
Q2:异地分公司注销要跑当地吗?
一般是的,分公司登记在当地,注销也得去当地市场监管局和税务局,现在有些地方可以线上办理,但材料可能还是要邮寄或者现场核验,别想着躺平搞定。我们当时处理的一个分公司,在成都,为了跑注销,来回飞了3趟,机票住宿花了不少钱,真是肉疼。
Q3:分公司注销需要哪些材料?
基本材料包括:分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总公司注销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分公司清算报告、税务清税证明、分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具体以当地市场监管局要求为准,最好提前打电话问清楚,免得白跑一趟。
注销流程就像拆一座老房子,总公司是主体建筑,分公司是旁边的偏房,你不能先拆主体,偏房还在那儿晃悠着,万一砸到人就麻烦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拆偏房(分公司注销),再拆主体(总公司注销)。具体来说,就是先处理分公司的税务清算、银行账户注销、工商注销,拿到分公司注销证明后,再拿这个证明去办理总公司的注销手续。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务大厅都有企业注销专窗,可以一次性咨询分公司和总公司的注销流程,材料也能一起提交,省了不少事。我们后来处理另一个公司的注销时,就是先去专窗咨询,把分公司和总公司的材料清单列出来,逐项准备,最后一次性提交,半个月就搞定了,比之前顺利多了。
处理完那家贸易公司的注销,我才真正理解,企业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负责任的收尾。未来随着数字化政务的推进,希望分支机构的注销流程能更简化,比如实现一网通办,让企业不用再为这点事跑断腿。毕竟,创业不易,关门也要关得利利索索,别让分支机构成了甩不掉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