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老板朋友给我打电话,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又焦虑的劲儿:张哥,我公司那久悬了3年的基本户终于恢复了!刚谈成个大客户,准备打款进货呢,结果财务一查账,发现2021年有8笔‘备用金支出’,每笔10万,都是前任副总签字的,就一张白条,连个收据都没有!现在这人早离职了,钱去哪了?这账咋弄?万一他回头赖账,公司是不是得背锅?电话那头,我能想象他皱着眉、转着笔的样子——这场景,我太熟悉了。久悬基本户恢复后,公司资金活了,可那些被掩盖的旧账旧人问题,往往跟着浮出水面,尤其是和高管之间的纠纷,稍不注意就可能让公司二次受伤。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你聊聊久悬基本户恢复后,怎么处理这些烫手山芋。<

久悬基本户恢复后如何处理公司高管纠纷?

>

久悬户恢复:不是解冻资金,是揭开旧账

先搞明白一件事:为啥久悬户恢复后,高管纠纷容易集中爆发?说白了,久悬账户就像个被冻结的时间胶囊——公司长期没经营,银行账户因长期无交易被列为久悬户,恢复时需要补年报、解除异常、说明资金用途。这时候,一旦资金重新流动,之前被搁置的问题:比如高管挪用资金、账目不清、违规担保、甚至股权纠纷,都会跟着解冻。我见过不少老板,账户一恢复就急着用钱救急,结果一查账,发现前任高管早就把公司掏空了大半,留下个烂摊子。

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久悬账户恢复后,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交近一年经营情况说明,这就相当于给公司来了次财务体检。而高管作为公司掌舵人,其任职期间的决策、资金使用、账务处理,都会在这时被重新审视。这时候,别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旧账不清,新账迟早乱套。

高管纠纷的老三样:钱、权、人,个个都是硬骨头

处理这类纠纷,得先搞清楚纠纷到底出在哪。我总结下来,无非是钱权人这三类,每类都有对应的坑和解法。

先说钱的问题——高管挪用资金、账外循环。之前有个案例,某科技公司CEO王某,2020年任职期间,以采购原材料名义,让财务把200万转到自己控制的供应商账户,实际只买了50万货,剩下的150万被他挪用买房。后来公司经营不善,账户久悬,2023年恢复后,新财务查银行流水才发现这笔异常支出。这时候公司想追讨,难点在哪?一是证据:王某当时签了采购合同,但合同是假的,供应商也找不到了;二是时间:事情过去3年,早就过了诉讼时效?我当时给老板的建议是:先做资金穿透核查,顺着银行流水查王某个人账户和供应商账户的往来,看有没有资金回流;同时调取公司当时的出入库记录,如果只有采购没有入库,就能证明交易虚假。后来果然在王某个人账户里发现了150万回流,公司这才顺利追回。但说实话,这种事能追回,运气成分占一半——更多时候,钱早被转移了,只能吃哑巴亏。

再说权的问题——股权、资产转移、关联交易。之前有个做贸易的公司,股东兼高管李某,在2021年以公司名义买了一辆豪车,写在自己名下,账上记作固定资产,但没发票,只有一张李某签的收货单。后来公司久悬户恢复,准备注销,才发现这辆车根本不在公司名下,工商档案里也没车辆过户记录。其他股东不干了,说这是公司资产,李某却说是股东会决议同意的,但会议记录找不着。这就涉及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高管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但难点在于证明关联交易和资产归属。我当时建议他们先做资产评估,看这辆车的实际价值;然后找当时的财务、员工做笔录,看有没有人知道这辆车的真实用途。如果证据充分,李某不仅要返还车辆,还得赔偿公司损失。但这个过程,少说也得半年,费时费力。

最后是人的问题——薪酬、竞业限制、离职纠纷。有个案例更典型,某公司高管张某离职时,公司承诺年底给100万分红,但没签书面协议。后来公司久悬户恢复,张某找公司要钱,公司说当时只是口头承诺,现在经营不好,没钱给。张某一气之下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分红补偿。结果呢?因为没有书面协议,仲裁委以缺乏证据驳回了他的请求。但公司也够呛——为了这事,新投资方都差点撤资,觉得公司管理混乱。

处理纠纷的三步走:查、谈、诉,每步都得稳准狠

遇到这些纠纷,别慌,记住查、谈、诉三步,每步都有讲究。

第一步查:全面体检,别放过蛛丝马迹。久悬户恢复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用钱,而是做财务尽职调查——银行流水(重点看大额、异常往来)、账务凭证(有没有白条、无发票支出)、合同协议(尤其是和高管相关的)、工商变更记录(股权、高管变更时间)。我见过一个老板,觉得查账伤和气,结果没查到前任高管挪用了30万,等公司需要资金时才发现,后悔莫及。查账时,最好找专业的财税团队,他们能从凭证逻辑资金流向里发现问题,比如为什么这笔费用和同期业务量不匹配?为什么收款方是高管的亲属?

第二步谈:协商优先,但别和稀泥。如果问题不大,比如高管确实挪用了钱但愿意归还,或者薪酬纠纷有明确约定,尽量协商解决。协商时,注意留痕——最好签《和解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责任划分,别口头答应。之前有个案例,公司高管挪用了20万,承认错误并愿意分期归还,公司心软说算了吧,结果半年后高管反悔,说当时是被逼的,公司还得重新起诉。你说气不气?谈可以,但一定要白纸黑字。

第三步诉:协商不成,别犹豫,赶紧起诉。这时候,证据就是命根子。没有凭证?那就想办法补——找当时的供应商、员工做证人,调取银行流水、微信聊天记录。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高管挪用资金,账上没凭证,但我们从他微信里找到了让财务打款的聊天记录,还有和供应商的分赃记录,最后法院判他全额返还。但说实话,诉讼成本高、周期长,而且就算赢了,能不能执行回来还是两说——所以查这一步,一定要彻底,最好在起诉前做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资产。

给老板的避坑指南:别让旧账毁了新局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预防。久悬户恢复后,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我给老板们提几个建议:

第一,高管离职时,必须做工作交接+财务审计。别觉得都是老熟人,没必要,我见过太多离职时一团和气,离职后对簿公堂的案例。交接时,明确资金往来、账务处理、资产归属,双方签字确认,最好找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免得日后扯皮。

第二,财务制度严起来,别给高管钻空子。比如大额支出必须双签禁止个人账户收公司款所有支出必须有发票、合同。别觉得制度束缚了手脚,我见过最惨的公司,高管用备用金名义挪走了100万,就因为财务制度里备用金上限5万,超过需审批这条没执行。

第三,股权协议、代持协议写清楚。很多纠纷都是因为口头约定股权代持没签协议,结果高管离职后,不承认代持关系,公司陷入股权纠纷。协议里要明确出资比例退出机制违约责任,别怕麻烦,麻烦的都是自己。

写在最后:旧账清了,才能轻装上阵

久悬基本户恢复后处理高管纠纷,就像拆弹——既要胆大,更要心细。别指望一步到位,也别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查的查,该谈的谈,该诉的诉。毕竟,公司要发展,资金是血液,而合规、清晰的账务,才是血液能顺畅流动的血管。旧账不清,新账难立;纠纷不解决,公司永远背着包袱走路。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财务问题时,常遇到因久悬户恢复暴露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财务凭证不完整的企业,在注销时更易陷入知识产权权属纠纷——比如某科技公司注销时,核心专利的研发费用凭证缺失,无法证明专利实际研发人和出资比例,导致专利被认定为无主资产,股东无法主张权益。我们建议企业,久悬户恢复后应优先梳理财务凭证,通过银行流水、合同、研发记录等交叉验证,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对高管任职期间的账务进行全面审计,避免因账外资产违规支出影响企业注销及资产处置。合规经营,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