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红筹架构拆除,企业注销税务筹划有哪些挑战?

>

下午3点,某税务师事务所的会议室落地窗外,CBD的天际线渐次亮起。长桌上摊开着几份标注密密麻麻的红筹架构示意图,茶杯里飘着淡淡的龙井香。访谈者(以下简称访)与三位不同背景的受访者围坐一圈,一场关于红筹架构拆除税务筹划的对话即将展开。

访谈对象

- 李明: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从业20年,主导过50+红筹拆除项目,语言严谨,善用政策条文和数据说话。

- 王芳:某教育科技公司CFO,亲身经历企业2022年红筹拆除,语速稍快,带着实战中的烟火气。

- 赵磊:赵磊科技创始人,2010年在开曼设立红筹架构,2023年完成拆除并回归A股,表达感性,常带个人情绪。

第一部分:红筹架构——从出海捷径到回归必修课

访:李老师,先请您科普下,什么是红筹架构?近年为什么很多企业选择拆除?

李明:(推了推眼镜)红筹架构简单说,就是境内企业通过境外特殊目的载体(SPV)实现境外上市的模式,典型的是开曼/BVI+香港+境内运营实体的三层结构。比如十年前,中概股赴美上市,红筹是主流——境外融资、外汇便利、规避外资限制。但2018年后,政策风向变了:中概股审计监管趋严、VIE架构(协议控制)的合法性争议、A股注册制改革,很多企业觉得根在国内,拆除红筹、回归A股成了必修课。

访:王总,您当时作为CFO,企业为什么决定拆除?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王芳:(打断)别叫我总,叫我王芳就行!当时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策窗口期就那么几年,不拆可能就错过A股了。最直观的感受是?(苦笑)比想象中复杂太多!原以为就是换个马甲,结果发现是拆房子重建,每个砖头(税务问题)都得重新捋。

赵磊:(叹气)我2010年搞红筹,就是为了去纳斯达克敲钟,觉得那是企业家的勋章。但2020年后,看着中概股股价跌、监管查,我天天失眠——公司主体在开曼,钱在BVI,业务在国内,像三头六臂的巨人,哪头都顾不上。拆?是无奈,也是回家。

第二部分:税务挑战——看不见的阵

访:李老师,红筹拆除涉及哪些主要税种?最大的税务风险点是什么?

李明:(翻开笔记本)核心税种有三个:一是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比如BVI公司)转让境内股权,要按25%缴税;二是增值税,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可能涉及6%;三是印花税,产权转移书据按万分之五。最大的风险点?(停顿)转让定价合理性——比如香港公司向境内子公司转移技术,定价高了,境内成本增加;定价低了,税务局可能认定避税,要求特别纳税调整。

访:能举个具体例子吗?怎么证明合理商业目的?

李明:比如某教育科技拆除时,香港公司持有境内100%股权,评估值10亿。如果香港公司以1亿转让,税务局会问:为什么卖这么便宜?有没有利益输送?这时需要准备同期资料——技术开发的成本、市场可比价格、未来盈利预测,证明1亿是公允价。我们曾有个客户,因为没准备同期资料,被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税加滞纳金3000万。

访:王总,您企业拆除时,税务上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比如资金压力?

王芳:(敲了敲桌面)困难多了!最头疼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十年前成立时,注册资本没实缴到位,现在要拆,税务局要求先补缴注册资本,再转让股权,一下子多出2000万。还有,我们2018年从BVI拿了笔融资,利息支出没取得合规发票,现在拆除时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税800万,加上滞纳金,资金链差点断了。(语速加快)当时财务部天天加班,算税算到哭,我说:早干嘛去了!

访:那递延纳税政策用了吗?财税〔2009〕59号文不是有特殊性税务处理吗?

王芳:用了!但条件卡得死——境内居民企业股东持股比例要超过50%,我们当时找了各种材料才证明控制权未变更。递延不是不交,只是分期5年,但压力还是大。而且,(叹气)递延纳税要税务局审批,材料交了三个月没动静,天天去催,人家说排队,你说急人不急?

访:赵总,您作为老板,对税务成本有预期吗?实际和预期差多少?对企业运营有什么影响?

赵磊:(沉默片刻)预期5000万,实际花了8000多万,多出来的都是滞纳金和罚款——有个2015年的关联交易合同没报备,税务局查出来,说我们隐瞒收入,罚了1200万。(声音低下来)影响?融资节奏慢了半年,投资人看到税务问题,估值都压了10%。最难受的是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听说要拆架构,怕公司不稳定,三个人提了离职,我天天请吃饭挽留。

第三部分:深层挑战——跨境、历史与合规的三重门

访:李老师,除了税种和资金,红筹拆除还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税务挑战?比如跨境协调?

李明:(喝了口茶)跨境信息交换越来越严。CRS(共同申报准则)下,BVI公司的股权变动会被税务机关掌握,如果之前有避税港安排(比如利润不分配、通过离岸公司避税),很容易被稽查。我们有个客户,BVI公司2015年没申报分红,2023年拆除时,国内税务局通过CRS拿到信息,要求补缴10%的预提所得税,滞纳金按日万分之五算,一年就是180万。

访:企业提前做哪些准备能降低风险?

李明:提前3-5年规划!第一,梳理历史股权变动,把2010年成立以来的所有股权转让、增资、融资都列出来,查有没有瑕疵;第二,建立税务档案,关联交易合同、发票、资金流水都留着,别等税务局上门才翻箱倒柜;第三,关注政策变化,比如反避税条款更新了,要及时调整架构。

访:王总,您觉得税务筹划在拆除中扮演什么角色?有没有踩过坑?

王芳:(笑)筹划就是救命稻草,但坑也多!一开始我们想用免税重组,符合财税〔2009〕59号文的合理商业目的,结果税务局说你公司业务还在国内,资产没实质性转移,不符合条件,打了回来,最后只能交税,还多交了滞纳金。(正色)别迷信捷径,税务筹划要穿透式思考——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查,别为了省税留后患。

访:赵总,现在回头看,如果重来一次,您会在税务筹划上做什么调整?

赵磊:(握紧拳头)早点请专业的人!当时为了省钱,找了家小事务所,说能避税3000万,结果材料不全,补了三次税。现在想想,(苦笑)省了咨询费,多交了2000万税,还耽误了上市时间。还有,税务不是财务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公司的战略问题——我当年要是听财务总监的,早五年开始规划,哪有这么多麻烦?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合规才能走得更远

访:三位怎么看未来红筹拆除的税务环境?企业该如何应对?

李明:政策会越来越细,监管越来越严。比如2023年税务总局出了《关于完善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对关联方的定义更广,同期资料要求更高。企业要建立税务合规常态化机制,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王芳:别想着钻空子,现在税务局的大数据比我们想象中厉害——金税四期能监控每一笔资金流,关联交易定价稍微异常,系统就会预警。踏踏实实做业务,该交的税交,该留的资料留,反而省心。

赵磊:(眼神坚定)对企业来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红筹架构曾经是翅膀,但现在,根在国内才是根本。税务合规短期看是成本,长期看是护城河——我们拆完架构后,投资人反而更信任了,说这家企业敢直面问题,靠谱。

【访谈后记】

三个小时的访谈结束时,窗外的霓虹已将城市染成金色。李明的严谨、王芳的务实、赵磊的感慨,让我对红筹拆除的税务挑战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不仅是政策与数据的博弈,更是企业战略、历史包袱与合规意识的大考。正如赵磊所说,拆架构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回归理性、扎根国内市场的起点。税务筹划或许不能点石成金,但能为企业扫清障碍,让回家的路走得更稳。

(全文约3493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