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每天都有公司诞生,也每天都有公司退出市场。我做了20年财税顾问,见过太多股东因为公司注销时的合同争议头疼不已——明明公司已经停业,账上没钱,可供应商追着要货款,客户索赔服务不到位,甚至员工还在追讨补偿款。这时候,股东承诺担责注销就成了很多股东的选择:他们向登记机关承诺,愿意对公司注销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只为顺利拿到注销通知书。但承诺容易,履行难。注销过程中那些没处理完的合同争议,就像埋在公司账本里的定时,稍有不慎,股东不仅注销不成,还得赔得倾家荡产。今天我就结合几个真实案例,跟大家聊聊上海公司股东承诺担责注销时,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合同争议。<

上海公司股东承诺担责注销,注销过程中如何处理合同争议?

>

承诺担责不是万能挡箭牌,先搞清法律边界

很多股东有个误区:只要签了《股东承诺担责书》,注销时就能一了百了。其实不然。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公司注销前必须依法清算,清算组要通知已知债权人,公告未知债权人,处理公司未了结事务。如果股东没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债权人没及时申报债权,哪怕签了承诺担责,也得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可不是承诺就能豁免的。

我之前有个客户,上海做服装批发的张老板,公司欠供应商老王30万货款,合同还没到期。张老板想注销公司,觉得反正公司没钱,签个承诺书让老王找我要就行。结果清算组只公告了没通知老王,老王后来发现公司注销了,直接把张老板告上法院。法院判决: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股东张老板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张老板傻眼了:我承诺担责是为了顺利注销,怎么还把自己搭进去了?这就是典型的只承诺不清算,法律可不认。

股东承诺担责的前提是依法清算。如果公司有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清算组必须主动和对方协商,要么继续履行,要么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如果对方不同意,就得走诉讼或仲裁。这时候股东承诺担责,更像是一个兜底条款——清算财产不够赔,股东才需要补足。但如果连清算都没做,直接承诺担责,那承诺书就是一张废纸,甚至可能被认定为逃避债务。

合同还在履行中?先看解除还是继续,清算财产优先赔

注销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公司还有正在履行的合同。比如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租赁合同,这些合同没到期,对方要么要求继续履行,要么要求解除赔偿。这时候怎么办?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先分合同类型,再谈处理。

先说采购合同。上海某科技公司李总,公司要注销时,和供应商签了50万的设备采购合同,货还没到。供应商说:合同没约定解除条款,必须继续交货!李总急了:公司都要注销了,要设备干嘛?这时候清算组得先看合同有没有约定公司注销时合同自动解除,如果没有,就得和供应商协商。我帮李总处理时,先让供应商提供设备库存情况,发现这批设备是定制款,其他客户用不上。于是我们和供应商谈判,解除合同,赔偿10%违约金(5万),从清算财产里出。供应商同意了,因为5万比继续履行再找其他客户划算。这里的关键是:清算财产有限,赔偿要合理,不能漫天要价。如果对方坚持继续履行,而公司确实不需要,那可能只能走诉讼,由法院判定合同解除,赔偿实际损失。

再说服务合同。上海某设计公司王老板,接了个20万的品牌设计项目,做到一半公司要注销。客户不干了:设计稿没完成,我找其他公司接手至少多花10万,你们得赔!这时候清算组得评估:已完成的工作值多少钱?未完成的工作是否可替代?我们当时请了第三方评估,已完成部分估值12万,未完成部分客户找其他公司接手多花8万。最后协商:公司退还8万客户,已完成的设计稿归客户所有,客户不再索赔。王老板的承诺担责书派上了用场:清算财产只有5万,剩下的3万由王个人承担。这里要注意:服务合同的赔偿,通常以实际损失为限,不是合同总价。如果客户不能证明实际损失,很难获得全额赔偿。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租赁合同。很多公司注销时,办公场地还没到期。比如上海某贸易公司租的写字楼,租期还有1年,月租2万。房东肯定不愿意提前解除合同,毕竟租金是稳定收入。这时候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要么找转租,把租约转给其他公司;要么和房东协商支付违约金+提前解除。之前有个客户,我们帮他在园区找了家新注册的公司,以原价转租租约,房东也同意了,既解决了合同问题,又没让房东损失。如果转租不成,那就得算违约金,通常是剩余租金的20%-30%,从清算财产里出,不够的话股东承诺担责补上。

合同有争议?别怕拉锯战,清算程序是缓冲带

注销过程中最麻烦的,是那些已经履行完毕但存在争议的合同。比如客户说你们的产品质量不达标,拒付10万货款,公司说产品没问题,是客户无理取闹。这种情况下,双方各执一词,清算组很难直接判断。这时候,股东承诺担责反而能起到缓冲作用——先把争议搁置,先处理无争议的债务,等争议解决了再分配剩余财产。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上海某食品公司刘老板,给超市供货50万,超市说部分食品过期,要求退20万。刘老板觉得食品没问题,是超市自己存储不当,拒绝退款。清算组先通知超市申报债权,超市提供了检测报告,显示部分食品确实过期。但刘老板坚持检测报告不真实,拒绝承认。这时候我们没硬碰硬,而是做了两件事:第一,把争议的20万单独列出来,作为或有负债,暂不分配;第二,建议刘老板和超市先协商,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复检。复检结果显示,部分食品确实过期,但责任在运输环节(物流公司没冷藏),于是我们让物流公司承担了10万,食品公司赔了超市10万,从清算财产里出。刘老板的承诺担责书没用上,因为清算财产足够覆盖。但如果清算财产不够,刘老板就需要补足剩下的部分。

这里有个关键点: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虽然公司注销不等于破产,但清算程序可参照),清算财产要优先支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比如清算费、诉讼费、员工工资、税款,然后才是普通债权。如果有争议的债权被认定为普通债权,就得和其他债权按比例分配。但如果争议债权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不成立,那就不需要分配。遇到合同争议,别急着和对方撕破脸,先走清算程序,把争议债权隔离出来,等有结果了再处理。这样既能保证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也能避免股东因为争议债务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股东承诺担责后,这些坑千万别踩

做了这么多年财税,我发现很多股东签了《股东承诺担责书》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有几个坑,很容易踩进去,我给大家提个醒:

第一个坑:承诺范围不明确。有些股东承诺担责时,只说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没说清楚是全部债务还是已知债务。如果公司有隐性债务(比如没申报的税款、未披露的担保),股东可能还得赔。所以承诺担责时,一定要明确以清算组确认的债务范围为限,最好让登记机关在承诺书上盖章确认。

第二个坑:清算财产被转移。我见过有个股东,公司账上还有100万,注销前把钱转到自己个人账户,说这是借款。结果债权人发现后,法院判决:股东转移清算财产,承诺担责无效,还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清算期间,公司账户只能用于清算支出,不能有任何转移资金的行为,否则承诺担责等于白签。

第三个坑:知识产权没处理。很多公司注销时,只关注债务,忘了商标、专利这些知识产权。其实知识产权也是公司资产,要么转让,要么注销,否则后续可能被他人抢注,股东还可能面临商标侵权的诉讼。之前有个客户,公司注销时忘了注销商标,结果两年后有人抢注,用这个商标卖假货,原股东被牵连,赔了不少钱。注销前一定要梳理公司的知识产权,该转让的转让,该注销的注销,别留下后遗症。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很多企业注销时才发现财务凭证丢了、账目乱了,这直接影响清算和税务注销,股东承诺担责也解决不了税务问题——税务局可能会因为凭证不完整认定偷税漏税,罚款滞纳金一分不少。加喜财税有专业团队帮企业抢救财务凭证,通过银行流水、合同、发票等辅助资料还原账目,确保税务顺利注销。至于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是公司的重要资产,注销前若未妥善处理,可能导致权利失效或被他人恶意抢注,股东后续维权成本极高。加喜财税能提供知识产权评估、转让、注销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最大化资产价值,避免股东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企业注销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风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加喜财税全程护航,让企业安心退出。官网咨询: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