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jpg)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一间临窗会议室,桌上摆着茶水、笔记本,远处可见洋山港的吊塔和货轮。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偶尔传来远处货车的鸣笛声。访谈者林薇(自贸区媒体记者)坐在中间,两侧分别是嘉宾:李明(自贸区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芳(某跨境电商企业法务负责人)、张伟(小型外贸公司创始人)。
【访谈实录】
林薇:各位嘉宾好!今天我们聊一个很实际的话题——自贸试验区企业注销时,如果合同还没履行完,客户退货该怎么处理?这可能是很多企业注销时都会遇到的头疼事。先请李研究员从宏观层面聊聊,自贸区企业注销时,客户退货的情况普遍吗?通常是怎么处理的?
李明:(推了推眼镜)这个问题确实普遍。自贸区企业跨境业务多,合同周期长,注销时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占比不低。我们调研过,2023年自贸区企业注销案件中,约35%涉及未完结合同的退货纠纷。处理方式主要分三类:一是双方协商解除合同,按约定退货;二是企业进入清算程序后,由清算组承接退货事宜;三是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但这里有个关键点:企业注销≠合同自动终止,合同权利义务仍需依法处理。
王芳:(打断)李研究员说的合同自动终止我深有体会!去年我们公司做跨境电商,因为业务调整要注销,结果有个欧洲客户说货都生产了,你们公司注销了也得收货,差点闹上法庭。后来我们查了《民法典》,发现注销前必须先处理完合同,不然清算组都通不过工商备案。
李明:对,王总提到的清算组责任是核心。根据《公司法》,企业成立清算组后,由清算组代表公司处理未了结事务,包括退货。但实践中,很多企业注销时急着清盘,对退货流程不重视,容易埋下风险。
林薇:那从企业实操角度看,王总,你们当时具体是怎么处理退货的?有没有踩过什么坑?
王芳:(翻着手中的笔记本)我们当时是跨境电商,卖家居用品,欧洲客户那边还有200万的库存没发。客户要求退货,但跨境物流成本太高,单件运费比货还贵。我们一开始想按合同约定,客户拒收我们扣10%违约金,客户不干,说你们注销是自己的事,凭什么让我们承担损失。后来我们找了自贸区的跨境贸易调解中心,对方建议我们折价回购+部分补偿,客户才同意。但中间有个大坑:我们注销前把仓库转租了,结果退货时仓库说货物没清走,租金照付,最后不得不多花了20万仓储费。
张伟:(突然插话)哎,你们还算好的!我们做服装外贸的,去年注销时,国内客户说你们公司注销了,货款可以不要,但库存必须退回来。我们当时已经没钱了,仓库里的货都是过季款,退回去也卖不掉。最后只能跟客户说你们要么折价拿走,要么我们走法律程序,客户没办法,以三折拿走了货。但这个过程拖了3个月,差点让我们的注销流程卡住。
林薇:张总,您当时对合同解除和退货权的法律清楚吗?有没有觉得政策太复杂?
张伟:(苦笑)哪懂啊!我们小公司,平时就想着怎么赚钱,哪研究这些法律条文。当时就觉得公司要没了,货退回来也没用,不如让客户便宜处理。后来听李研究员说才知道,客户其实有法定解除权,就算合同没约定,只要企业注销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客户就能退货。不过我们运气好,客户也体谅,没太较真。
李明:张总提到的法定解除权是关键。《民法典》第56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企业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对客户不公平,客户完全有权要求退货。但这里有个前提:企业要在注销前通知客户,否则要承担因未通知导致的损失。
王芳:对,通知义务很重要!我们当时是通过邮件、律师函双线通知客户的,还保留了快递记录。后来客户想反悔说没收到通知,我们直接甩出证据,对方没话说了。不过跨境通知更麻烦,要考虑《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送达规则,不同国家对通知生效的定义不一样,比如有的要求收到+确认,有的只要发出就算。
林薇:说到跨境退货,这里涉及关税、物流、检验检疫,自贸区有没有什么特殊政策帮助企业处理?
李明:有的!自贸区有保税维修跨境退货便利化政策。比如企业可以把退货先存到自贸区的保税仓库,暂时不缴关税,等处理完再核销;或者用区内集拼模式,把多个客户的退货集中运到海外,降低物流成本。RCEP协定下,符合条件的退货还能享受原产地关税优惠,但需要企业提供退货证明和未使用证明,这个流程企业容易忽略,导致无法享受优惠。
王芳:这个我们用过!欧洲退货时,我们先把货拉到自贸区的保税区,找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未使用证明,然后申请复出口退税,省了30多万关税。但有个细节:退货的包装必须和出口时一致,我们当时有个客户的货,外箱被水泡过了一点,海关说包装不符,差点不让退,后来重新换了包装才搞定。
张伟:(追问)李研究员,我们小公司哪懂这些政策啊?当时注销时,自贸区的工作人员有没有主动指导?
李明:(叹气)这正是问题所在。自贸区政策虽然多,但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不会用。我们建议注销企业提前3个月启动合同梳理,把未完结合同列个清单,区分国内客户和跨境客户,分别制定退货方案。跨境客户还要注意目的国法律,比如欧盟对退货标签有严格要求,美国要求产品认证文件齐全,这些提前不准备,退货时寸步难行。
林薇:王总,你们作为大企业,有没有什么退货管理工具可以分享给中小企业?
王芳:我们用的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把每个合同的履行状态、退货条款、客户联系方式都录进去,注销时一键导出清单。我们和自贸区的法律服务中心签了协议,注销前请他们做合规体检,帮我们排查退货风险。比如有一次,系统提示有个客户的合同退货期限已过,我们赶紧联系客户,对方说忘了退货,最后我们给了7天宽限期,避免了纠纷。
张伟:(羡慕)你们大公司就是有钱有资源!我们小公司哪请得起法律服务中心?当时注销时,我们只能自己查资料,看政府网站上的注销指引,结果有个政策没看懂,跑错了好几个部门,耽误了两周。后来还是隔壁公司的老板提醒我,说去自贸区‘企业服务专窗’,一站式办理,才把事情搞定。
李明:张总别灰心,今年自贸区推出了中小企业注销帮扶包,里面有《合同解除与退货指引》《跨境退货流程图》,还有法律顾问对接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的。你们可以关注一下。企业注销时,清算组的组成很重要,最好有法务、财务、业务人员,光老板一个人拍板,很容易出问题。
王芳:补充一点,退货时的证据留存太重要了!我们遇到过客户退货后说产品有质量问题,要求赔偿。因为我们当时保留了产品检测报告客户签收记录退货物流凭证,最后证明是客户自己损坏的,避免了损失。建议企业把每个退货环节的文件都扫描存档,至少保留5年,万一有纠纷,这就是护身符。
张伟:这个我们做到了!现在手机里还有当时和客户聊退货的微信记录,虽然最后没打官司,但心里踏实。不过说实话,企业注销时处理退货,真是脱层皮。我建议后来者别学我们,注销前一定要把合同理清楚,该协商的协商,该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别想着注销一了百了,后患无穷。
林薇:三位嘉宾从政策、实操、经验都分享了很多干货。最后想问,如果让您给自贸区企业注销时的退货处理提一条建议,您会说什么?
李明:提前规划,别等注销了才想起退货。把合同清理纳入注销流程的第一步,找专业机构做风险评估,别让退货成为注销的绊脚石。
王芳:别怕麻烦,多沟通。不管是客户、海关还是物流公司,提前说清楚情况,多数问题都能解决。我们当时和客户谈了5轮,才达成一致,但总比打官司强。
张伟:别硬扛,该求助就求助。自贸区那么多政策,那么多服务机构,别自己闷头干。我们当时要是早点去企业服务专窗,能少走很多弯路。
林薇: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分享!从法律条款到实操案例,从大企业经验到中小企业困境,今天的对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企业注销时的退货处理,不仅是清库存,更是对合同精神、法律责任的践行。自贸区作为改革试验田,或许可以在一站式退货服务政策精准推送上再下功夫,让企业注销更体面,让客户权益更有保障。
【访谈后总结】
企业注销是市场新陈代谢的必然,但退货处理这一环,考验着企业的合规意识与自贸区的服务温度。从法律层面,需厘清合同解除权清算组责任跨境退货规则;从实操层面,要打通物流、关税、证据留存的堵点;从政策层面,应强化中小企业帮扶与跨境便利化措施。唯有企业提前规划、专业机构精准服务、政府部门政策托底,才能让注销不再是企业的终点,而是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