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老客户王总给我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急:张老师,我们公司要解散了,结果昨天收到律师函,说我们去年没交一批货,现在要赔30万违约金!这钱该我们股东掏吗?公司账上早没钱了,可别让我个人背锅啊!说实话,这种电话我接了20年,几乎每个解散公司的股东都会遇到类似的合同遗留问题。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解散时,一堆没履行完的合同就像,稍不注意股东就得炸伤。今天我就用20年财税经验,掰开揉碎讲讲股东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合同违约,少踩坑、少担责。<

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解散,股东如何处理公司合同违约?

>

先搞清楚:违约的锅,股东到底要不要背?

很多股东有个误区:公司解散了,债务跟我没关系,我是有限责任啊!这话对一半,错一半。有限责任就像有限责任盔甲,但要是你自己把盔甲脱了,或者盔甲本身有漏洞,那锅就得自己背。

根据《公司法》第183条,公司解散得成立清算组,清算组的职责就是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包括那些没履行完的合同。这时候,违约责任的承担主体,严格来说是公司,而不是股东个人。但问题来了,如果清算组没干活,或者股东自己参与了清算,那情况就变了。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刘总的公司做服装贸易,解散时找了外面的会计事务所当清算组,结果清算组压根没查公司的合同台账。有个合作方早就没收到货,但公司一直拖着没处理,等解散后对方起诉,法院判公司赔20万。这时候公司账上没钱,清算组又没通知过股东,刘总以为没事,结果法院追加清算组成员(包括会计事务所)为被执行人,最后刘总作为股东,因为没监督清算组工作,被连带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说白了,股东有限责任不是免死金牌,清算阶段要是没尽到监督义务,照样可能连坐。

清算组不作为,股东会不会被连坐?

清算组是解散期间的临时管家,股东要么自己进清算组,要么委托专业人士。但现实中,很多股东觉得反正公司要没了,随便弄弄,结果清算组要么不通知合同相对方,要么对违约问题不管不问,最后坑的还是股东。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姐的案例。她开了家设计公司,解散时清算组就是她和另一个股东。有个客户签了10万的合同,只付了5万尾款没结清,李姐觉得公司都要注销了,谁还管这个,就没通知客户。结果客户后来发现设计稿没交付,直接把李姐告了,法院判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李姐作为清算组成员,因为恶意逃避合同义务,被判承担连带责任。后来李姐找我哭诉:我就是觉得麻烦,没想到自己要掏钱!其实,清算组有义务通知所有合同相对方,要么解除合同,要么继续履行,不能当甩手掌柜。

这里有个关键点:如果合同还没到期,清算组得决定是解除还是继续履行。解除的话,要根据《民法典》第566条,看有没有违约责任,该赔的得赔;继续履行的话,就得把合同履行完。要是清算组不做决定,或者决定后不执行,导致对方损失扩大,股东可能要对扩大的部分担责。我猜很多股东可能不知道,清算组做决定还得开会形成书面决议,不然到时候扯皮,你说我没同意,对方说你口头答应了,没证据可就麻烦了。

合同没履行完,是解除还是继续?这些坑要避开

处理未履行合同,最怕的就是拖。我见过不少股东,公司解散了,合同相对方联系不上,结果过了诉讼时效,公司本来不用赔的钱,最后因为没人应诉被判全赔。第一步永远是:列清单、找对方、谈清楚。

清单要列清楚:哪些合同履行完了,哪些没履行,没履行的原因是什么(是公司违约还是对方违约),违约金额多少。别小看这个清单,我见过有公司清算时,合同台账都找不着了,结果对方突然拿出一份3年前的合同,说公司没交货,股东直接懵了——连有没有合同都不知道,怎么处理?

第二步,通知合同相对方。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11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用公告方式通知未知的债权人。这里的债权人其实也包括合同相对方,不管是你要找对方赔,还是对方找你要赔,都得通知。我建议用书面通知+快递签收+报纸公告三件套,别只打个电话,到时候对方说我没收到,你连证据都没有。

第三步,协商解除或继续履行。如果是公司违约,比如没交货、没付款,得看合同里有没有违约条款,该赔多少赔多少,别想着公司注销了就不用赔,现在法院对注销逃债查得很严,股东要是恶意注销,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如果是对方违约,比如没付钱、没收货,清算组得及时主张权利,别拖着,不然过了诉讼时效,钱就要不回来了。

我之前帮过一个科技公司处理解散,有个客户欠他们5万服务费一直没付,清算组觉得5万块不多,算了。我赶紧拦住:别!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公司的债权,注销了就属于‘无主财产’,股东拿不到不说,万一以后客户发达了,反过来告你们‘恶意放弃债权’,麻烦更大!后来我们起诉了客户,拿回了5万,股东分红时多分了一笔。所以说,别小看任何一笔债权,处理好了,股东能多分钱;处理不好,可能惹来麻烦。

处理合同违约,股东记住这3步,少踩80%的坑

做了20年财税和清算,我总结出股东处理合同违约的三步法,虽然不能100%避坑,但能少踩80%的雷:

第一步:查家底,搞清楚公司到底欠多少、能收回多少

找专业的会计或清算组,把公司的合同、发票、银行流水都翻一遍,列出所有未履行合同的清单,包括对方是谁、合同金额、履行进度、违约情况。这一步别怕麻烦,我见过有公司漏了一份隐性合同,是口头约定的,结果对方拿着微信聊天记录起诉,股东因为没记录,直接输了官司。

第二步:盯清算组,别让临时工坑了自己

如果清算组是股东自己,得认真干活:开会做决议、通知债权人、协商合同解除/履行。如果清算组是外人(比如会计事务所),得盯着他们干活,定期看清算报告,有问题及时提。别学李姐,当甩手掌柜,最后清算组出了问题,股东照样担责。

第三步:留证据,别让口说无凭变成哑巴吃黄连

不管是和对方协商解除合同,还是催收债权,都得有书面证据:微信聊天记录要截图、电话录音要备份、会议决议要签字。我见过有个股东和对方说违约金少赔点吧,我给你转账,结果对方收了钱反咬一口说这是借款,最后股东有理说不清——就是因为没写书面协议。

最后说句大实话:解散不是终点,而是清算起点

很多股东觉得公司注销就完事了,其实从决定解散的那一刻起,清算阶段的合同处理才是真正的考验。有限责任不是挡箭牌,清算义务不是选择题。我见过太多股东因为不懂这些,本来能拿回的钱没拿回,不用赔的钱赔了,甚至个人背上失信记录,实在不值当。

其实处理这些合同违约,没那么复杂,就是认真、及时、留证据三个词。如果实在搞不懂,别硬扛,找专业的财税或律师团队帮忙,多花几千块清算费,可能给股东省下几十万赔偿金。毕竟,20年经验告诉我,商业上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只有相对不亏的选项。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在处理企业注销时,常遇到财务凭证不完整导致合同纠纷的问题。不少企业为了省税,收入成本凭证缺失,清算时无法证明合同履行情况,股东因此被连带追责。更严重的是,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若在注销前未完成转让或注销,可能被认定为无主资产,后续无法使用或处置,甚至被他人抢注。加喜财税会先梳理财务凭证,补充缺失合同、发票等资料,确保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同时协助股东完成知识产权的评估、转让或注销,避免遗留纠纷。企业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规范收尾,财务和知识产权处理缺一不可。详情可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