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

跨境电商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公司商标?

>

午后三点,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在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散着咖啡豆的醇香,偶尔夹杂着键盘敲击声和压低的交谈声。我们选靠窗的位置,桌上放着三杯冒着热气的美式,一本翻开的《商标法实务指南》,还有几张写满问题的便签纸。今天,我们邀请到三位嘉宾,共同探讨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那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商标。

【访谈对象】

- 李律师:40岁左右,知识产权领域资深律师,从业12年,擅长跨境企业商标布局与风险防控,说话逻辑清晰,偶尔会用法律条文较真。

- 张总:35岁,跨境电商创业者,曾主营3C产品亚马逊店铺,两年前因供应链问题注销公司,目前正在孵化新品牌,语气直爽,带着创业者的务实与感慨。

- 小林:28岁,独立站运营者,两年前收购过两个注销跨境电商企业的商标,现在用其中一个做家居用品独立站,语速轻快,像个淘品牌的猎人。

【访谈实录】

访谈者:欢迎三位今天来参加我们的访谈。最近很多跨境电商朋友咨询,公司注销时商标到底该怎么处理?想先请张总聊聊,您当年注销公司时,商标是怎么处理的?

张总:(叹气)别提了,当时一团乱。公司是2021年注销的,主要做亚马逊FBA,3C类目。商标是我2019年注册的,花了小一万,想着有商标才有品牌,结果疫情后供应链断了,库存压着,资金链断了,只能注销。那时候光顾着处理库存、遣散员工,商标的事完全没顾上,就放在那儿了。直到去年想新项目,才想起这事儿——(拍大腿)哎哟,差点出问题!

访谈者:出什么问题了?

张总:我翻出商标证,发现已经过期了!因为公司注销后没人管理,续展费没交,商标局发通知我没看到,直接撤三(连续三年不使用撤销)了。后来找律师咨询,如果想再用,得重新申请,等于白忙活两年。而且之前商标用在亚马逊上,有些评价和链接跟着商标,注销时没处理好,现在想用新商标接盘,老客户根本认不出来。这就是典型的重注册、轻管理,现在想想,商标才是真金白银的资产啊!

李律师:(推了推眼镜)张总的情况很典型。很多创业者把商标当成注册完就没事的摆设,其实商标是用进废退的。根据《商标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10年,期满前12个月需要续展,逾期还有6个月宽展期,但超过宽展期没续展,商标就会被注销。而且,企业注销后,商标作为无形资产,如果不及时处理,要么被撤三,要么被他人抢注,要么成为无主资产,想再拿回来成本极高。

访谈者:那如果不想让商标消失,有哪些处理方式呢?

李律师:主要有三种:转让、许可和注销。转让是首选,既能变现,也能让商标继续活下去;许可的话,可以收取许可费,但需要持续管理,避免被他人撤三;注销就是彻底放弃,商标权终止。转让和许可都有前提——商标必须有效,且没有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

小林:(插话)对对对,我就是转让的受益者!我2022年收购了张总同行的那个商标吗?(笑)不是,是另一个做户外电源的跨境电商商标。原公司因为融资失败注销,商标还没到期,他们老板急着回国,就想低价甩卖。我通过中介联系,花了3万块拿下来,现在用这个商标做独立站,因为之前商标在亚马逊上有个Best Seller标签,我接手后稍微优化一下listing,流量比新商标高多了!

访谈者:小林能具体说说收购流程吗?怎么判断商标值不值得买?

小林流程其实不复杂,但得细心。首先得查商标状态,比如有没有被异议、无效宣告,有没有在质押。然后看使用痕迹,原公司用在哪些平台?亚马逊、eBay还是独立站?销量怎么样?评价好不好?这些数据能直接反映商标的市场价值。我买那个户外电源商标,就是查到它在亚马逊美国站有3年销售记录,年销大概50万美金,差评率低于5%,这种商标就值。

价格方面,中介一般收10%-15%佣金,商标本身价格看类目和知名度。我那个是9类(科学仪器),不算热门类目,所以3万拿下。如果是25类(服装)或者3类(化妆品),没准能翻倍。对了,还得签《商标转让协议》,去商标局备案,大概2-3个月能拿到转让证明,这期间不能再用原商标,不然侵权。

张总:(皱眉)我那时候怎么没想到转让呢?肯定是信息不对称啊!注销公司时,工商、税务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人告诉我商标能卖。后来才知道,有些中介专门收这种注销商标,价格可能比新注册便宜一半,但品牌基础好。

李律师:这里有个关键知识点:企业注销后,商标权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由原股东继受。如果原股东在注销前没处理,注销后商标局会公告,这时候其他企业或个人可以申请受让。如果不想转让,至少要在注销前完成商标注销,避免被他人捡漏。跨境企业还要注意国际商标。很多跨境电商注册了马德里商标或者单一国家商标,注销时国内商标处理了,国际商标可能还在,得单独看目标国的法律,比如美国商标,如果不用,也可能被撤销。

访谈者:说到跨境,张总您做亚马逊时,商标布局有没有踩过坑?

张总:坑太多了!刚开始不懂,以为国内注册就行,结果亚马逊欧洲站要求欧盟商标,美国站最好有美国注册,不然跟卖投诉不下来。后来补注册,花了不少冤枉钱。还有,不同类目要分开注册,比如我做3C,又想做配件,得注册不同群组,不然保护不到位。注销时更麻烦,国际商标续展费比国内高,欧盟商标一次要几千欧元,当时公司没钱,只能放弃几个小国家的商标,现在想想,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小林:我补充一点,收购跨境商标时,一定要查目标国注册情况。我之前想收购一个做服装的商标,查了发现它只注册了美国,没注册欧盟,而我想做欧洲站,这商标就不够用,只能放弃。创业者注销公司前,如果商标还有价值,最好提前规划国际商标的转让,不然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访谈者:那从法律风险看,商标处理不当会有什么后果?

李律师:风险分三块。一是商标权纠纷,比如原公司商标被他人抢注,新公司用类似商标,可能被起诉侵权;二是资产流失,商标作为无形资产,不转让就等于白送,很多企业注销后,商标被中介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原股东一分钱没拿到;三是信用风险,如果商标被用于不良产品,原股东可能要承担商标权属不清的责任,虽然企业注销了,但法人股东如果未履行清算义务,仍需担责。

去年我处理过一个案子:某跨境电商注销后,商标被中介卖给做保健品的公司,结果对方卖假货,消费者起诉到商标局,原股东因为没在注销前办理商标转移,被牵连进去,赔了20多万。清算时同步处理商标,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张总:(后怕)幸亏我后来新项目注册商标时,找了李律师做尽调。不然真可能踩坑。现在想想,创业就像打怪升级,商标就是装备,不能光顾着往前冲,得定期维护,不行了就卖装备回血,总比扔了强。

访谈者:那对于现在还在经营的跨境电商,有什么建议?避免以后注销时踩坑?

李律师:第一,商标注册要战略性布局,核心类目、相关类目、目标国家都要覆盖,别头痛医头;第二,管理要常态化,定期做商标监控,看看有没有人近似注册,有没有被撤三风险;第三,财务要同步,商标续展费、许可费要计入成本,别等过期了才想起;第四,注销前提前规划,至少在清算组成立时,就把商标评估、转让或注销提上日程,别等工商注销了才着急。

小林:作为买家,我也建议创业者多关注注销商标市场。现在有很多平台做商标交易,价格比新注册低,而且有使用痕迹,能省下很多推广成本。收购时一定要找专业机构做尽调,别贪便宜买到问题商标。我收购那两个商标,前前后后花了5万块中介费和律师费,但省下的品牌推广费,至少20万起。

张总:我补充一句,别把商标当成公司的附属品,它应该是独立的资产。哪怕公司注销了,商标还能活下去,换种方式继续创造价值。我现在新项目,就打算先收购一个轻资产商标,再慢慢做,比从零开始强多了。

访谈者:听了三位的分享,感觉商标处理确实是个技术活。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给跨境电商创业者提个醒?

李律师:商标是企业的无形生命线,经营时要精心培育,注销时要妥善安置,别让它死得不明不白。

张总:别让商标成为沉没成本,及时处理,至少能回血或者留后路。

小林:注销商标不是终点,是转手的机会,淘好了,能当创业第一桶金。

【访谈后记】

走出咖啡馆时,夕阳正红。三位嘉宾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商标不是注册完就束之高阁的证书,而是需要持续经营、适时处置的活资产。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商标既是护城河,也是压舱石。当企业不得不注销时,妥善处理商标,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毕竟,有些品牌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持久。

(全文约3721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