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定】 <
.jpg)
某企业服务公司新人小王(入职3个月)正在处理第一个企业注销项目,面对堆积的合同犯了难,于是向从业13年的财税专家李姐请教。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实录:
Q1:李姐,咱们公司要注销了,是不是所有合同都直接撕掉就行了?
小王挠着头,一脸困惑地问:我翻柜子找到一摞合同,有和供应商的、有员工的、还有客户的,老板说‘注销了就没了’,直接扔了行不?感觉留着也没用……
李姐放下手里的咖啡杯,笑出了声:哎哟小王,你这想法可有点‘危险’啊!合同可不是随便就能‘撕掉’的,它就像咱们企业的‘契约骨架’,每一份都连着外部的债权债务关系。我刚开始做这行时,也以为注销就是‘关门大吉’,结果处理第一个客户合直接把合同收起来没管,对方后来找上门说我们单方面违约,赔了好几万,那会儿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她顿了顿,正色道:记住,企业注销不是‘人间蒸发’,而是‘依法退出市场’,所有未了结的合同都得‘说清楚’,不然公司注销了,股东、法定代表人都可能还要背锅!
Q2:啊?那具体要怎么处理呢?所有合同都要签终止协议吗?
小王瞪大眼睛:难道……每一份合同都要单独签协议?那得签到什么时候去?
李姐摆摆手:别急,不是‘所有’合同,得分情况。就像咱们出门旅游,订了酒店和机票,如果行程取消了,得去取消订单,不然会扣钱;合同也是这个道理——已履行完毕的(比如货款两清、服务结束的),不用签;还在履行中的(比如供应商没交完货、员工劳动合同没到期),或者未生效但双方没解除的(比如预付了定金但没开始服务的),必须处理。
她举例说:比如你跟供应商签了采购合同,付了50%定金,货还没到,公司要注销了,就得跟供应商商量:要么退定金,要么把货发过来然后你找别人卖,总之不能‘钱货两空’。员工合同也一样,如果还没到期,得按《劳动合同法》给补偿,不然员工能去劳动仲裁局告你,注销程序都会被卡住。
Q3:劳动合同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处理起来有啥不一样吗?
小王拿出笔记本:您刚才分了几类,我想记清楚点,免得漏了。
李姐点点头:好孩子,分类处理确实重要。劳动合同要特别注意‘人’的问题——员工不是‘物品’,不能说辞退就辞退。我之前帮一个科技公司注销,他们老板想省补偿金,让员工自己走,结果员工集体仲裁,公司注销程序被卡住,拖了半年多,多花了十几万补偿金,还耽误了新项目启动,真是得不偿失!
她强调:劳动合同终止,得提前30天书面通知员工,支付N+1补偿(N是工作年限),还要给员工开离职证明、社保转移单。如果员工有工伤、医疗期等特殊情况,还得按额外标准补偿,这个千万别省!
供应商合同呢?主要是钱和货的结算。比如你欠供应商10万货款,得想办法还清,或者协商分期;如果供应商欠你货,得赶紧收回来,实在收不回来的,做坏账处理。有个小技巧,跟供应商谈的时候,可以适当给点‘甜头’——比如提前付款给个95折,或者承诺‘下次合作优先’,对方更愿意配合签终止协议。我以前遇到一个供应商,一直拖着不签,后来我们说‘这次尾款给您打9.5折,下次有项目优先找您’,他很快就同意了。
客户合同则是服务和信誉的问题。特别是长期合作的客户,最好当面沟通,发书面通知,说明公司注销情况,协商终止合同。比如我之前处理一个广告公司的注销,他们和客户签了年度服务合同,还没到期,我们提前三个月发书面通知,说明公司注销原因,主动提出退还剩余服务费,结果客户不仅没违约金,还把剩余费用结清了,甚至介绍新客户给我们,这就是‘好聚好散’的好处!
Q4:那终止协议书到底要写哪些内容啊?感觉挺复杂的,怕写漏了。
小王翻着手机里的模板,一脸纠结。
李姐接过手机,指着屏幕说:别怕,协议书就像‘分手协议’,核心是把‘怎么分手’说清楚。我给你拆解成6块,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就行:
第一块:双方信息。你们公司的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还有对方公司的全称、信用代码、地址——就像‘身份证号’,不能错,不然协议可能无效。
第二块:合同基本信息。要写清楚是哪份合同(合同号、签订日期、主要内容),比如‘2023年XX月XX日签订的XX设备采购合同(合同号XXX)’,别让对方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合同’。
第三块:终止原因。必须写‘因公司依法进入注销清算程序,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及相关协议约定,双方一致同意终止’。这里有个‘潜规则’:别写‘公司没钱了’‘经营不下去了’这种话,显得公司信誉不好,就写‘依法注销’,既合规又专业。
第四块:权利义务处理。这是最关键的!比如款项怎么结(‘乙方应于X年X月X日前退还甲方预付款XX元’)、货物怎么退(‘甲方应于X年X月X日前退还剩余货物,运费由乙方承担’)、保密条款是否继续有效(‘双方仍需遵守原合同保密义务’)——就像离婚协议里‘房子归谁、孩子归谁’,必须明明白白,不然后续扯皮。
第五块:违约责任。可以写‘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向对方支付XX元违约金’;但如果双方都同意终止,也可以写‘双方互不追究违约责任’,减少纠纷。
第六块:争议解决和生效。一般写‘因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XX法院诉讼’;生效日期就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她补充道:对了,协议书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我们这边要归档到清算材料里。我刚开始写时,漏了‘争议解决条款’,后来对方反悔,只能重新谈,浪费了一周时间,记住:宁可多写,别漏!
Q5:如果合同里有‘提前终止要付10%违约金’,我们注销了还要赔吗?
小王的语气有点紧张,这10%可不是小数目,老板肯定不愿意……
李姐喝了口咖啡,慢慢说:这个问题问得关键!公司注销前要成立清算组,清算组负责处理未了结债务,违约金属于债务,所以必须处理。但别慌,‘因公司注销’属于法定终止情形,可以和对方协商减免违约金。
她分享了个案例:我之前遇到一个客户,和房东签了5年租赁合同,刚租1年就要注销,合同里写了‘提前终止付20%违约金’。我们跟房东沟通时,没直接说‘我们不付’,而是带了公司注销的公告、清算组文件,说明‘公司确实经营不下去了,不是故意违约’,还提出‘分12个月付违约金’,最后房东同意只收8%,还帮我们写了‘双方互不追究’的条款。记住,谈判时别硬刚,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知道‘我们是依法注销,不是跑路’。
她强调:如果对方就是咬着违约金不放,清算组可以发公告,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告,公告期满后,视为送达,法律上就可以处理了。不过尽量别走到这一步,注销期间时间紧,精力有限,协商解决最省事。
Q6:这个协议书需要公证吗?要去工商局备案吗?
小王一边问一边翻着《公司法》条文,显得有点手忙脚乱。
李姐笑了:别急,慢慢来。公证一般不用,除非金额特别大(比如几百万),或者对方要求公证(比如国企、外企),公证一下相当于给协议上了‘双保险’,对方也放心。我之前处理一个外资客户的注销,对方总部要求必须公证,我们花了2000块公证,后来对方付款特别痛快,也算值了。
备案的话,大部分行业不用她继续说,但有些特殊行业,比如金融、建筑、医疗器械,可能需要把终止协议报主管部门备案,具体看合同约定和行业要求。不管要不要备案,协议书原件一定要保存好,至少保存5年以上——这是‘护身符’,万一以后有审计或者纠纷,拿出来就能用。我见过一个公司,注销时把协议书当废纸扔了,后来供应商起诉,他们拿不出证据,只能赔钱,可惜!
Q7:如果对方就是不肯签协议,拖着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耗着吧?
小王叹了口气,我催了三次了,对方说‘等我们老板回来’,结果老板‘出差’了一个月……
李姐放下咖啡杯,眼神坚定:别急,按‘三步走’来:
第一步:书面催告。用公司名义发《关于签订合同终止协议的函》,写明‘因公司注销,请于X日内配合签订协议,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用EMS邮寄,保留邮寄凭证和签收记录。我之前遇到一个客户,一直拖着,我们发了函后,他怕影响公司征信,第二天就联系我们了。
第二步:发律师函。如果书面催告没用,找律师发律师函,不用打官司,就是给对方‘施压’——律师函上有律师的执业证号和律所公章,比我们自己发的函更有分量,很多对方收到律师函就会服软。
第三步:公告终止。实在不行,清算组可以发公告,在报纸(比如《中国工商时报》)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告,说明‘因对方不配合,现依法公告终止合同’,公告期满60天后,协议就生效了。虽然有点‘伤和气’,但总比注销不了强。
她拍了拍小王的肩膀:不过记住,咱们做服务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不是‘结仇’。尽量用协商的方式,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万一以后创业了,还能互相帮衬呢。
Q8:李姐,听您说了这么多,我感觉注销企业的合同处理就像‘拆’,每一步都得小心……
小王长舒一口气,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但我还是有点怕,万一漏了什么,给公司造成损失怎么办?
李姐笑了,语气温柔:小王啊,刚开始做这行,谁没踩过坑?我当年处理第一个注销项目,因为漏了一个小额贷款合同,被银行起诉,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那段时间天天吃不下饭,后来还是带我的师傅帮我补救的。记住,‘细心’和‘沟通’是关键——把所有合同列个清单,逐个核对;遇到不懂的,多问对方、多查资料,别自己瞎琢磨。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洒在她身上:企业注销就像‘送企业最后一程’,咱们得把它干干净净地‘送走’,不留后遗症。你今天能想到这些问题,已经比很多新手强了,别怕犯错,有我帮你兜底呢!
小王看着李姐的背影,眼眶有点热:谢谢李姐,我今晚就把合同清单整理出来,逐个核对,明天再向您汇报!
李姐回头,笑着摆摆手:去吧孩子,记住,咱们做企业服务的,不仅要把事办了,还要让客户觉得‘靠谱’,这才是长久之道。遇到问题随时找我,咱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结语】
企业注销中的合同终止处理,看似繁琐,实则是企业体面退场的关键一步。正如李姐所说,它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是对过往契约精神的尊重,对各方利益的负责。对于新手而言,多一份细心、多一次沟通,就能少一份风险、多一分安心。愿每一位企业服务者都能以专业和温度,陪伴企业走好每一步,也愿你在成长的路上,永远有前辈的指引和同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