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专利权税务清算:专访资深财税专家陈建国——责任追究,得掰扯清楚每一个环节\<
.jpg)
【访谈背景】
2023年深秋,中国税务合规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会场外,桂花香混着咖啡香飘散,刚结束《企业注销税务风险防控》主题演讲的前某省税务局稽查局局长、现任某知名税务咨询机构首席专家陈建国,被《中国税务报》记者堵在了茶歇区。他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说话时总喜欢用手指轻轻敲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面对公司注销专利权如何处理税务清算义务人责任追究标准的提问,他笑了:这个事儿啊,得掰扯清楚——专利不是'废纸',注销也不是'一销了之',税务上的'坑',多半藏在'想当然'里。\
【访谈实录】
问题一:陈老师,我们最近接到不少咨询,说公司注销时专利权没处理,后来被税务局追缴税款甚至罚款,这种情况在您看来常见吗?背后是什么原因?
陈建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杯上留着淡淡的龙井茶渍,眉头微蹙:太常见了!我去年还处理过一个案子,某科技公司注销时,账面上挂着一项'智能控制系统'专利,账面价值50万,清算组觉得'专利又没卖,注销了就没了,不用管',结果被税务局稽查,补缴企业所得税37.5万——(200万评估值-50万账面值)×25%,还有18万滞纳金。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为啥?三个字:不懂税。企业总觉得'专利是我的,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税法不认这个。专利权是'无形资产',注销时不管是放弃、抵债还是没处理,都算'处置行为',得确认所得或损失。很多清算组连《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长啥样都没见过,更别说填'资产处置损益'那栏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我当年当稽查员时,遇到过一个老板,拍着胸脯说'专利我送人了,没一分钱收入,缴什么税'?我问他'你送人,有没有签协议?有没有评估价值?'他愣了——白送也要缴税!因为税法上'处置'包括'转让、捐赠、抵债、放弃'所有权的行为,所得=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相关税费。他白送专利,公允价值200万,账面50万,所得150万,企业所得税37.5万,一分不少。
问题二:那专利权在税务清算中到底算什么?清算义务人具体指谁?法律依据是什么?
陈建国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起来:先说结论:专利权是清算企业的'剩余财产',处置它产生的所得,属于'清算所得',必须先缴税,才能分配给股东。
他翻开随身带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指着第11条:你看,'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等债务-按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专利权属于'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就是评估值,计税基础是账面价值,处置时产生的所得,自然要进清算所得。
那清算义务人是谁?他放下条例,手指继续敲桌子:清算组和股东。公司法第184条写得很清楚,清算组'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业务',专利权没处理完,就是'未了结业务';股东呢?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规定,'股东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的,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说白了,股东不盯着清算组把专利权的事搞清楚,就可能'背锅'。
他想起一个案子:某食品公司注销时,专利权评估值300万,清算组说'先放着,以后再说',结果公司账上没钱缴税,股东们觉得'专利又没分,跟我们没关系'。后来税务局起诉股东,法院判了: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处置专利权导致税款无法缴纳,承担连带责任。股东们傻眼了——专利没分,但税得缴!
问题三:专利权评估增值但实际未收到现金,注销时确认所得后没钱缴税,这种情况责任怎么划分?清算组和股东谁背锅?
这个问题让陈建国停顿了一下,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这是实务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所得'实现了',但'没拿到钱',税怎么缴?责任怎么算?
他坐直身子,语气加重:税法上'所得实现',不以'收到现金'为标准!企业所得税法第6条明确'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专利权处置属于'非货币形式收入',评估增值就得确认所得。哪怕你拿专利抵了债,抵了100万,评估值200万,还是有100万所得要缴税。
那没钱缴怎么办?他反问,清算组得想办法啊!要么把专利卖了缴税,要么用公司其他资产抵,要么股东先垫付。如果清算组说'没钱缴,就这样吧',那就是'不履行清算义务',税务局可以直接追清算组的责任;如果清算组尽了义务,但公司确实没钱,股东呢?股东作为剩余财产分配人,得在所得范围内缴税——比如专利增值150万,企业所得税37.5万,股东分到112.5万,这112.5万里就包含37.5万的税,股东得先缴了税才能拿钱。
他讲了个亲身经历的案子:2019年,某生物科技公司注销,专利评估增值300万,企业所得税75万。公司账上只有20万现金,清算组说'没钱了'。税务局查了会议记录,发现股东们在清算时就知道专利增值,但没提缴税的事,反而把剩余财产全部分了。法院判了:股东在分得的112.5万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最后股东们卖了房子才缴上税——你说冤不冤?不冤!他们要是早知道'分钱得先缴税',至于卖房子吗?
问题四:实践中,有些股东会以不知情专利权未处理抗辩,这种理由成立吗?法院一般怎么判?
陈建国听到这个问题,突然笑了,手指在桌上敲得更快:'不知情'?在税务面前,'不知情'是最苍白的抗辩——除非你能证明自己'傻白甜',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到一页:去年有个案子,股东张某说'清算组开会我没去,不知道专利权的事'。法院调取了会议记录,记录里写'讨论专利权处置,评估值200万,张某未发表意见'。法院说:'你是股东,清算组讨论重大事项,你连会都不开,怎么证明你不知情?就算你没开会,事后清算组给你发了《清算报告》,里面有专利权处置的内容,你签了字,还说不知情?这不是糊弄鬼吗?'
那什么情况下'不知情'能成立?他顿了顿,得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清算组确实没通知你开会;第二,《清算报告》里没写专利权的事,或者你根本没收到报告;第三,你事后不知道专利权没处理,比如清算组偷偷把'专利权处置'那栏划掉了。但这种情况,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现在清算报告都要税务局备案,税务局怎么可能让你漏填一项资产?
他想起一个极端案例:有个股东老太太,70多岁了,不识字,清算组让她签字,她看也不看就签了。后来被追责,她哭着说'我连字都不认识,怎么知道专利权的事'?法院判了:'虽然你不识字,但你有权委托律师或家人帮你审报告,你没委托,有过错'。最后还是得担责——所以说,做股东,尤其是公司注销时的股东,'甩手掌柜'当不得啊!
问题五:您觉得当前税务清算义务人责任追究的标准存在哪些模糊地带?未来会有什么趋势?
陈建国靠回椅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模糊地带?不少!最大的两个:一是'未了结事务'的界定,二是'重大过失'的认定标准。
'未了结事务',专利权算不算?肯定算。但有些企业注销时,专利权还在申请中,没拿到证书,算不算'未了结'?税法没明确。我处理过一个案子,企业申请中的专利,账面价值0元,评估值100万,税务局说'你得缴税',企业说'专利还没下来,怎么处置?'最后扯了半年,协商按50万缴税——这就是模糊地带带来的争议。
'重大过失'呢?他叹了口气,股东没问专利权处置,算不算重大过失?有的法院说算,有的法院说不算。比如某股东问'公司还有啥资产?'清算组说'就些设备,没别的',结果漏了专利权,股东没再追问,有的法院判'股东已尽合理注意义务,无重大过失',有的法院判'股东应进一步核实,有过失'——标准不统一,企业就不知道怎么防范。
未来趋势?他眼神亮了起来,肯定会越来越严,越来越细!你看现在大数据,市场监管、税务、法院都联网了,公司一注销,系统自动比对'资产处置清单'和'纳税申报表',漏一项就预警。而且各地税务局都在出指引,比如广东去年出了《企业注销税务操作指引》,明确专利权处置的流程和责任认定;浙江也搞了'清算义务人责任清单',列了10种'必须做'的事,不做就追责。
还有啊,他补充道,以后'责任追溯期'可能会延长。现在一般是3年,但如果是'故意不缴税',无限期追溯!我当年当稽查员时,处理过一个案子,企业10年前注销时漏了专利权税款,后来被查到了,老板补了税还罚了款——所以说,别以为注销了就没事,税法上的'账',迟早要算的。
问题六:给行业新人一些建议吧,特别是在处理公司注销和专利权税务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陈建国笑了,眼角的皱纹像菊花一样绽开:建议?就三个字:别想当然。
他伸出手指:第一,细心。查清楚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评估价值、处置方式——是卖、是抵债还是放弃?每一项都要有证据,评估报告、转让合同、捐赠协议,一样不能少。我见过一个新人,帮企业办注销,专利权评估值200万,他直接按账面50万填申报表,结果被稽查,企业补了税,新人差点被开除——你说冤不冤?
第二,责任心。他敲了敲桌子,别怕麻烦。清算组开会,你得参加;《清算报告》,你得逐字逐句看;税务局问问题,你得如实答。我当年带徒弟,总说'税务这事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多问一句,企业就少一个坑'。比如专利权评估增值,你得问企业'有没有钱缴税?没钱怎么办?'——这不是你分内的事,但这是你该提醒的事。
第三,同理心。他语气放缓,理解企业难处,但守住法律底线。有些企业确实没钱,你可以帮他们申请分期缴税;有些企业不懂,你可以给他们讲政策。但别为了'帮企业',教他们做假账、隐瞒所得——我见过一个顾问,帮企业把专利权评估值做低,结果被查了,不仅吊销执照,还进了局子——不值啊!
说到这里,他端起茶杯,望着窗外的桂花树:我30年前刚当税务时,师傅跟我说'做税务,就是做良心'。现在我也跟新人说:你手里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企业的真金白银,也是国家的税收。你认真一点,企业就少一点风险;你负责一点,行业就多一点清白。
【访谈尾声】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陈建国的花白头发上,他笑了笑,站起身:税务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一个'真'字——认真学政策,真心为企业,真守法律底线。企业注销时,专利权不是'麻烦',是'责任';税务清算不是'任务',是'义务'。把这些掰扯清楚了,责任追究自然就清晰了。
记者握了握他的手,感谢他的分享。他摆摆手,转身走向会场,背影有些佝偻,但脚步很稳——就像他30年税务生涯,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模糊地带都走成了清晰标准。
(全文完,约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