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在财税圈子里摸爬滚打了20年,见过太多企业从生到死的故事。今天想聊个特别现实的话题——WFOE(外商独资企业)注销后,员工的福利待遇到底该怎么处理?你可能觉得注销了不就结了,但老王我告诉你,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前两天还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所在的外企突然说要注销,员工的年终奖、未休年假工资还没着落,大家心里都慌得不行。其实啊,WFOE注销不是拍拍屁股走人,员工的福利该给的一分不能少,不然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麻烦。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例,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这个问题。<

WFOE注销后员工福利待遇如何处理?

>

先搞清楚:WFOE注销,哪些福利是法定必须给的?

说到员工福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年终奖过节费,但这些其实属于约定福利,看公司制度或者劳动合同。但WFOE注销时,有几类福利是法定硬性规定,不给都不行,这部分必须优先处理。

最典型的就是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款,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四十七条还明确了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要注意,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老王我经手过一个案例:某上海WFOE做电子元器件的,因为母公司战略调整,决定注销中国分公司。当时有个员工在公司工作了7年2个月,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是1.5万元。按照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应该是7.5万元(7年×1.5万元/月 + 2个月×50%×1.5万元/月)。但公司一开始想按基本工资算,只肯给4万多,员工不乐意,申请了劳动仲裁。最后仲裁结果当然是支持员工,公司不仅补了钱,还因为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被加付了赔偿金。所以说,经济补偿金这笔账,千万别想省,省到最后可能更亏。

除了经济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也是法定必须支付的。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因职工本人原因且其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可以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WFOE注销时,员工当年未休的年假,或者应休未休的跨年度年假(如果公司制度允许跨年),都需要按300%的日工资支付。这里有个坑:很多企业会混淆200%和300%,其实300%里已经包含了正常工资的100%,额外只需要再付200%。比如员工日工资500元,未休1天年假,公司需要额外支付1000元(500×200%),而不是1500元。

约定福利:年终奖、商业保险,这些白纸黑字也得认

说完法定福利,再聊聊约定福利。这部分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规定,但如果写入劳动合同、公司制度或者集体合同,就具有法律约束力,WFOE注销时也得按规矩来。

最常见的就是年终奖。老王我见过不少企业,注销时想以公司没了,不发年终奖为由搪塞员工,结果吃了大亏。之前有个案例,某WFOE的《员工手册》里明确写了年度绩效考核合格,次年6月发放年终奖,标准为1-3个月工资。结果公司当年12月决定注销,员工觉得当年工作都干完了,年终奖应该发,公司却说注销了还发什么发。员工把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后认定,《员工手册》是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公司注销不能成为拒付年终奖的理由,判公司按员工平均工资的2倍支付了年终奖。所以啊,企业注销前,一定要把年终奖、季度奖这类约定福利算清楚,别以为注销就能赖账。

还有商业保险。很多WFOE会给高管或者核心员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意外险等商业保险。如果劳动合同里写了在职期间由公司承担商业保险费用,那么员工在注销前如果符合保险条件(比如还没离职、保险期未到),公司应该继续承担费用,或者将未到期的保费折算给员工。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某WFOE给员工买了团体意外险,保期到次年3月,结果公司当年10月注销,员工在11月出了意外,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公司已注销,保单失效。员工把公司告了,法院判公司退还员工已支付的保费,并赔偿员工的损失。所以说,商业保险不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而是基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注销时没处理完,就得买单。

特殊福利:员工持股、培训费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怎么解?

除了常规福利,WFOE注销时还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福利,比如员工持股计划(ESOP)、公司为员工支付的培训费用等,这些处理起来更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先说员工持股计划。有些WFOE会通过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方式激励员工,如果公司注销时,员工的期权还没行权,或者股票还没解锁,该怎么处理?老王我的经验是,首先看员工持股协议的约定。如果协议里写了公司注销时,未行权期权由公司按XX价格回购,那就按协议来;如果没有约定,可能需要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来处理。员工持股属于股权激励,不是劳动报酬,但如果员工已经付出了劳动,公司注销时应该给予合理的补偿。我见过一个案例,某WFOE的员工持股协议规定公司注销时,未行权期权由公司以每股1元的价格回购,但公司注销时净资产每股5元,员工觉得回购价太低,起诉到法院。法院最后认定,虽然协议约定了回购价,但公司注销时员工无法通过正常行权获得收益,回购价应参考公司净资产,判公司按每股4元的价格回购了员工的期权。所以说,员工持股计划不是一纸空文,注销时得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处理。

再说说培训费用。有些WFOE会花大价钱送员工去培训,比如出国进修、专业技能认证等,如果员工在培训后服务期内离职,可能需要赔偿公司培训费用。但如果公司注销,员工还没服务期满,培训费用怎么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如果公司注销,员工已经履行了部分服务期,公司可以要求员工按比例赔偿未履行部分的培训费用;如果公司没有要求赔偿,或者员工已经履行了全部服务期,公司就不需要再追讨。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某WFOE送员工去美国培训,花了10万元,约定服务5年,结果公司3年后注销,员工已经服务了3年。公司要求员工赔偿剩余2年的培训费用4万元,员工觉得公司注销了,我还赔什么。法院最后判,公司注销时,员工已经履行了部分服务期,公司可以要求按比例赔偿,但需要提供培训费用的凭证,最后判员工赔偿了4万元。所以说,培训费用的处理,关键看服务期履行情况和费用凭证。

WFOE注销,员工怎么维权?企业怎么避坑?

聊了这么多福利处理,最后老王想给企业和员工各提个醒。

对企业来说,WFOE注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员工福利处理,一定要提前规划。我见过不少企业,注销时才想起员工的福利问题,结果手忙脚乱,不仅耽误了注销流程,还赔了钱。最好的办法是,在决定注销后,成立清算组,清算组里最好有HR和财务人员,先梳理清楚员工的工资、社保、福利等情况,制定一个员工安置方案,包括经济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年终奖等,然后和员工一一沟通,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样既能避免纠纷,也能让企业体面退出。

对员工来说,如果遇到WFOE注销,福利没着落,千万别慌,也别忍气吞声。要收集好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公司制度、聊天记录等,这些都是维权的铁证。然后,可以向公司清算组提出书面要求,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等。如果公司不答应,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老王我见过不少员工,一开始觉得公司注销了,告也没用,结果最后赢了官司,但公司资产已经处理完了,拿不到钱,那就太可惜了。

上海加喜财税:财务凭证不完整、知识产权处置,注销前必须解决的雷

处理WFOE注销时,除了员工福利,财务凭证的完整性和知识产权的处置也是企业容易忽视的雷区。财务凭证不完整,可能导致税务清算时无法确认成本费用,不仅员工福利的税务处理会出现漏洞,还可能面临税务罚款;而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注销时若未妥善处置,可能引发权属纠纷,影响员工或原股东的权益。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会协助客户全面梳理财务凭证,确保工资、福利、补偿金等支出有据可查,同时对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明确处置方式,避免因权属不清引发的法律风险。我们深知,企业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合规的终点,只有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让企业平稳退出,不留隐患。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