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手机突然响了。来电的是个老客户李总,声音里透着慌张:张老师,出事了!我们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了,现在客户天天追着要货,还有几十万预付款没退,我该怎么办啊?电话那头的李总,我认识十几年了,做外贸生意的,一直挺稳当,这次显然是被吊销这两个字打懵了。其实像李总这样的情况,我在财税这行干了20年,见得太多了。上海作为经济中心,每天都有公司因为税务逾期、长期未经营、年报漏报等原因被吊销营业执照,而吊销之后最棘手的,往往不是法律程序,而是怎么跟客户交代——毕竟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处理不好,轻则丢掉合作,重则惹上官司。<
很多人觉得,营业执照被吊销了,公司死了,客户关系也就无所谓了。大错特错!吊销和注销完全是两码事:注销是主动申请,清算完毕后寿终正寝;吊销则是被动处罚,相当于公司被拉黑,但法人资格还在,债权债务还没了结。这时候客户要是找上门,你躲是躲不掉的,反而可能让矛盾激化。我常说,处理吊销后的客户关系,就像给病人做术后康复,既要止血(解决当前纠纷),还要调理(重建信任),稍有不慎就可能感染(引发法律风险)。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结合这么多案例,我总结出几个关键步骤,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讲,希望能帮到像李总一样遇到麻烦的老板们。
第一步:别慌!先搞清楚吊销到底意味着什么
接到吊销通知时,90%的老板第一反应是完了,公司没了,客户也得跑光。其实不然,你得先弄明白,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你的公司和客户之间到底还有哪些法律牵扯。
根据《公司法》第180条,公司因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也就是说,吊销不是终点,而是清算起点。这时候,你和客户之间的合同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会因为执照吊销就自动消失——该履行的合同还得履行,该退的钱还得退,该赔的责任还得赔。
我之前遇到过个案例,是做电商的陈总,公司因为连续三年没年报被吊销,结果有个客户买了5万的货还没发货,陈总觉得公司都没了,还发什么货,直接把客户微信拉黑了。客户不乐意了,直接起诉到法院,最后法院判陈总公司(虽然执照吊销,但法人资格存续)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还把他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你说,这亏不亏?
所以啊,第一步稳住心态:吊销执照≠公司消失,你和客户之间的账还没算完,别急着摆烂。
第二步:黄金72小时!主动沟通比躲猫猫强一百倍
搞清楚吊销的后果后,接下来就是黄金72小时原则——从收到吊销通知开始,72小时内必须主动联系核心客户。别等客户找上门,那时候你就被动了。
主动沟通说什么?别绕弯子,直接、坦诚、给方案。就说:XX总,不好意思跟您说个事,我们公司因为[简单说明原因,比如税务逾期补缴晚了],营业执照被吊销了。现在公司正在走清算流程,您手头有我们未履行的合同/未退的款项/未发的货,您列个清单给我,我们优先处理,绝对不拖您后腿。
为什么强调主动?因为客户最怕的是失联。你主动联系,至少传递两个信号:一是你没跑路,还在负责;二是你尊重客户,愿意解决问题。我见过不少老板,觉得理亏不敢联系,结果客户一看联系不上,直接发律师函,甚至在网上曝光,那局面就更难收拾了。
举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2021年,做餐饮供应链的张总,因为疫情加上管理问题,税务欠款没及时交,执照被吊销了。他手头有个大客户,连锁餐厅王总,还有20万的货款没结,同时还有10万的预付款(是王总提前订的节日礼盒)。张当时慌得不行,觉得王总肯定得跟他急。我劝他:赶紧打电话,别等王总找你。张总半信半疑地打了,没想到王总虽然有点生气,但说:张总,你早说啊!我还以为你跑路了呢。这样,货款你先退5万,剩下的5万等我下个月结款再给你;预付款的礼盒,你帮我找别的供应商调货,差价我来出。你看,主动沟通一下,问题反而好解决了——客户要的不是你永远不犯错,而是你犯错后态度好、肯担责。
第三步:清算期透明化操作,让客户吃定心丸
主动沟通之后,就进入清算阶段了。这时候客户最担心的就是钱没了,货没了,人也没了。清算期的核心就是透明——让客户清楚地知道,他的钱/货/合同,现在是什么状态,什么时候能解决。
怎么透明?我建议做三件事:
第一,列个客户清单。把你所有客户的情况分类:未履行的合同、未结的货款、未退的预付款、还有质保期内的售后问题,每个客户对应多少金额、什么进度,都列清楚。这个清单可以发给客户,也可以放在公司官网(如果还能登录的话)让客户自查。
第二,定期进度汇报。清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这时候你要定期(比如每周)给客户发个清算进度说明,告诉大家:本周我们已经收回了XX万欠款,预计下周可以优先退还XX客户的预付款XX客户的货物,我们已经联系好物流公司,下周三发出……别觉得麻烦,你多发一次信息,客户就少打一次电话,矛盾就少一分。
第三,优先级排序。客户那么多,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这时候要按紧急程度排序。预付款、未发货的订单最紧急,要优先处理;其次是已发货但未结款的;最后是质保期内的售后。如果有大客户或者长期合作客户,也可以适当特殊照顾——但前提是公平,别厚此薄彼引发其他客户不满。
我之前帮过一个做机械配件的刘总,公司被吊销后,客户有30多家,光未退的预付款就有80多万。我让他按金额大小+合作时长排了个序,先处理金额最大的5家(都是合作5年以上的老客户),每周五下午统一发邮件汇报进度。结果呢?这些客户不仅没闹,反而说:刘总你这么透明,我们放心,剩下的钱不急,你慢慢处理。你看,有时候客户要的真的不是马上拿到钱,而是知道钱去哪儿了。
第四步:注销后人情味维护,别把路走死
清算结束,公司注销,是不是客户关系就彻底结束了?也不是。我常说,生意做的是人情,不是一锤子买卖。注销后,适当的人情味维护,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比如,有些老客户可能还有历史数据需要查询,或者售后问题需要解决,你虽然公司注销了,但可以帮忙从旧电脑里翻翻资料,或者推荐个靠谱的同行。我有个客户赵总,公司注销后,有个老客户突然联系他,说2018年买的设备出了问题,需要当时的维修记录。赵总本来觉得公司都没了,管这闲事干嘛,但我劝他:帮个忙,顺手的事,客户记你情。结果赵总不仅找到了记录,还帮客户联系了维修师傅,客户特别感动,后来介绍了个新项目给赵总的朋友。
再比如,有些客户可能跟你合作多年,有感情基础,公司注销后,你可以建个老客户群,偶尔发发行业资讯、政策解读,保持联系。说不定哪天你东山再起,这些老客户就是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提醒几个雷区,千万别踩!
处理客户关系时,有几个雷区,踩了就麻烦了:
第一,失联。前面说了,这是大忌,客户一旦联系不上,直接认定你跑路,律师函、起诉状马上就到。
第二,画大饼。明明没钱退款,还跟客户说下周肯定到下个月就有钱了,结果一次又一次失信,客户只会越来越急,矛盾越来越大。
第三,区别对待。对大客户点头哈腰,对小客户爱答不理,这种势利眼行为,清算期一旦传开,其他客户肯定不乐意,集体找你麻烦。
第四,逃避责任。有些老板觉得公司注销了,一了百了,但根据《民法典》第70条,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导致法人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的,应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该你承担的责任,跑不掉的。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财务凭证不完整是企业注销时的硬伤,很多老板觉得反正公司都注销了,凭证乱丢也没事,大错特错!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需保存10年以上,注销时若凭证缺失,可能导致清算报告无法通过税务审核,进而影响客户债权清偿——客户要是起诉,你连家底都说不清,更别谈妥善处理客户关系了。至于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在注销时若未妥善处置,可能被他人恶意抢注或闲置,不仅影响原品牌价值,还可能让客户对历史产品的售后失去保障。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会先协助客户梳理财务漏洞,通过凭证补全+税务合规双管齐下,确保清算报告顺利通过;同时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处置方案设计,建议转让、注销或保留,避免客户钱没了,品牌也没了的尴尬。毕竟,企业可以注销,但对客户的责任和品牌的人情味,不能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