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处理公司注销,翻出柜子里一摞落灰的档案时,突然想起三年前的事。那会儿我刚接手公司行政,老板说要裁员了,培训协议都让员工签个放弃,我拿着协议去找法务,法务大姐翻了两页就皱眉:这协议里培训费用都没写明细,怎么算‘未履行服务期’?后来才知道,那批签了模糊协议的员工,真有离职后拿着协议来的——公司注销时,这笔糊涂账差点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培训协议不是废纸,注销时更要算清楚
很多人觉得公司注销了,员工培训协议就成了死账,其实不然。之前遇到一个案例,某设计工作室注销时,负责人觉得反正公司都没了,培训费赔偿就不了了之吧,结果有个参加过公司出钱的外部UI培训的员工,拿着当初的转账记录和培训协议,把负责人告到了劳动仲裁。最后负责人不仅赔了培训费,还因为未依法处理员工协议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单——你说冤不冤?
培训协议这东西,平时可能压在文件堆里没人看,但注销时就是定时。关键要搞清楚三件事:哪些培训是公司掏钱的?哪些约定了服务期?员工已经履行了多少服务期?这些不弄明白,注销时要么赔了钱还惹一身骚,要么留下隐患,让后续清算更麻烦。
别让怕麻烦变成惹烦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老板注销公司时,抱着快刀斩乱麻的心态,员工培训协议要么直接扔,要么让员工随便签个放弃声明。但你想想,员工签协议时是真自愿,还是被不签就不给离职证明逼的?这种霸王条款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之前有个初创公司,注销时让所有签过培训协议的员工签了放弃赔偿承诺书,结果有个员工偷偷录了音,证明当时是被迫签署,最后公司不仅赔了钱,还被判了欺诈签署协议的赔偿。
注销公司本就是断舍离,但舍的是资产,断的是债务,不该断的是人情和责任。那些跟着你打拼过的员工,可能因为一个培训协议,就丢了本该拿到的补偿,你说,这公司注销得还有什么温度?
关于注销公司后员工培训协议的办理,上海加喜财税建议企业重点关注三点:一是全面梳理所有员工的培训协议,明确自费与公司承担的培训费用明细,区分岗前培训与专项技能培训的法律性质;二是与未履行服务期的员工协商赔偿时,需按《劳动合同法》第22条约定比例计算,避免全额赔偿或零赔偿的极端做法;三是妥善留存培训协议、费用凭证、考核记录等材料,确保注销后档案留存完整,规避后续法律风险。加喜财税在注销服务中,会同步协助企业梳理员工劳动关系遗留问题,通过专业沟通降低纠纷概率,让企业体面注销。详情可访问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