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影视圈不好混,政策调整、市场缩水,不少朋友的公司都撑不住,走到注销这一步。但注销这事儿,远不止去税务局销个税、去工商局吊个照那么简单,尤其是劳动局那一摊子事儿——员工工资没结清、社保欠费、经济补偿金怎么算,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员工告到劳动仲裁,甚至影响法人征信。我干财税这行20年,见过太多老板注销时只想着赶紧关门,结果劳动问题没处理好,注销完了还惹一身骚。今天就聊聊,影视制作公司注销后,劳动局那些事儿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不留后遗症。<

影视制作公司注销后如何处理劳动局相关事宜?

>

注销第一步:先把人的问题捋清楚

影视公司最特殊的是什么?人员流动性大,项目制用工多。全职员工、兼职人员、实习生、外包团队、甚至临时借调的演员……劳动关系复杂得很。所以注销前,劳动清算必须是头等大事,不然劳动局那边根本过不了关。

我常说:注销公司就像搬家,得先把每个‘家庭成员’的安置费结清,才能锁门走人。这个安置费包括三块:拖欠的工资、未缴的社保、经济补偿金。这三样缺一不可,不然劳动仲裁一告一个准。

记得有个做纪录片的朋友,公司注销时觉得几个实习生没签正式合同,应该不算事儿,结果这帮实习生拿着工作记录、考勤截图去劳动局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最后公司不仅赔了十几万,还被劳动局列入了重点监控名单,注销流程硬生生拖了三个月。所以说,不管有没有签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得按规矩来。

工资结算:一分都不能少,还得算明白

工资是劳动局最关注的点,尤其是影视公司经常有项目尾款未结导致工资拖欠的情况。注销时,必须把所有员工的工资(包括绩效、奖金、提成)结清,哪怕公司账上没钱,也得想办法凑——不然劳动局会直接冻结法人账户。

这里有个坑:很多影视公司喜欢用现金发工资或者通过个人账户转账,想避税。但注销时这些无记录的工资就成了大问题。劳动局会要求提供银行流水、工资表、个税申报记录,三样对不上就得补税、罚款。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时为了省事,没把几个兼职导演的现金工资入账,结果被认定偷逃个税,不仅补了税,还被罚了滞纳金,得不偿失。

注销前一定要把工资表重新核对一遍:全职员工按劳动合同约定算,兼职人员按劳务合同算,项目提成按协议来。最好让员工签字确认,避免后续扯皮。如果实在没钱,可以和员工协商分期支付,但必须签书面协议,不然劳动局不会认可。

社保补缴:别以为注销了就能赖账

社保欠费是影视公司注销时的重灾区。很多公司为了省钱,不给员工缴社保,或者按最低基数缴。注销时,劳动局会要求补齐所有欠费,不然连工商注销都办不了。

有个案例特别典型:某影视公司注销时,财务觉得员工自己不想缴社保,应该不用补,结果被员工举报到社保局。社保局一查,公司有5年没给员工缴社保,不仅要补缴本金,还要加收0.5%的滞纳金(每天!),最后算下来比正常缴社保多花了三倍。更麻烦的是,如果员工因此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养老金待遇,公司还得承担赔偿责任。

这里要提醒一句:影视公司的灵活用工不等于不用缴社保。比如演员、编剧、后期这些,如果长期合作,接受公司管理,领取固定报酬,就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必须缴社保。只有那种一次性项目合作、独立完成工作、不受公司管理的,才能按劳务关系处理,不用缴社保。但怎么界定?劳动局说了算,所以注销前最好让律师帮忙梳理一遍用工关系,避免踩雷。

经济补偿金:N+1到底怎么算?

公司注销属于劳动合同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N+1:N是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满一年赔一个月,半年以上按一年算,半年以下赔半个月),1是提前30天通知的替代工资(如果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就得多给一个月工资)。

这里最容易算错的是工作年限。影视公司员工经常跳槽,中间断缴社保怎么办?其实只要能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作证明,就算中断过,之前的工龄也得合并计算。我见过一个案例,员工在公司干了3年,中间离职过半年,后来又回来了,注销时公司只按2年半算补偿金,结果员工仲裁后,劳动局裁定按3年算,公司白赔了1.5个月工资。

+1不是必须的。如果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就可以不给+1。但很多影视公司注销时比较着急,往往没提前通知,所以+1基本少不了。最好和员工协商,如果员工同意提前离职,可以少给+1,但必须签书面协议,不然劳动局还是会按未提前通知处理。

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最容易出大问题

除了工资、社保、补偿金,还有些小事也得处理好,不然注销后麻烦不断:

比如离职证明。很多影视公司注销时觉得人都走了,还要离职证明干嘛,大错特错!离职证明是员工的就业凭证,没有它,员工可能无法入职新公司,甚至影响社保转移。我见过一个员工,因为前公司注销时没给离职证明,新公司不录用,结果把前公司老板告了,要求赔偿误工费。最后法院判公司赔了2万块。

比如档案转移。员工的档案、公积金、党组织关系,都得在注销前转移到新单位或人才市场。如果没转移,员工可能无法办理退休、买房贷款,到时候还得找原公司,可公司都注销了,找谁去?

还有工伤待遇。如果员工在职期间有工伤,即使公司注销了,也得支付工伤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我建议注销前先去劳动局核查一下有没有未了结的工伤案件,不然注销后还得应诉,太麻烦。

影视公司注销,劳动局问题的避坑指南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三点:一是早规划,别等要注销了才想起劳动问题,最好提前半年开始梳理员工关系;二是细核对,工资、社保、补偿金一项项对清楚,别漏了任何一个人;三是多沟通,和员工好好协商,该给的钱一分不能少,该办的手续一样不能拖。

影视行业本来风险就大,注销时更要稳扎稳打。我见过有的老板为了省钱,自己处理劳动清算,结果被劳动局罚得倾家荡产;也见过有的老板找专业机构帮忙,虽然花了点服务费,但注销过程顺顺当当,一点没耽误。其实算下来,后者更划算——毕竟时间就是金钱,麻烦少了,就能早点干别的。

上海加喜财税:财务凭证不完整?知识产权别烂尾

影视公司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问题,比如项目拍摄时的场地租赁、设备租赁、演员片酬等凭证丢了,这会影响工资和社保的核算,可能导致清算报告不准确,甚至被税务部门处罚。影视公司的知识产权(剧本、版权、商标等)如果没在注销前处置,可能会成为遗留问题,甚至被员工主张权利。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先帮企业梳理财务凭证,补全缺失资料,确保劳动清算的准确性;同时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协助转让或注销,避免注销后产生法律纠纷。我们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财务和知识产权问题注销后惹上官司,所以一定要提前规划,别让小问题变成烦。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