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一家做了30年的老国企做注销清算,财务总监老王拉着我说:李老师,您得帮我想想办法,我们手里还有28份没履行完的合同,对方天天打电话来催,可公司账户上就剩500万了,这钱到底该怎么分?老王急得直搓手,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国企在注销时都会遇到——人没了,债还在,钱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既合法又稳妥?<

国有企业主体注销后如何处理公司合同履行资金问题?

>

国企注销,这几年太常见了。有的是因为产业调整,比如高污染企业被关停;有的是因为重组整合,几家小公司合并成大集团;还有的是因为经营不善,实在撑不下去了。不管因为啥,公司注销了,不是一拍两散就完事了,尤其是那些没履行完的合同,就像甩不掉的尾巴,处理不好,官司缠身,甚至影响清算组的责任。我见过有的企业因为注销后合同纠纷被起诉,连清算组成员都被追责,所以这个问题真不能马虎。

说到合同履行资金处理,首先得懂法。《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写得明明白白: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也就是说,注销前得先把家底摸清,看看够不够还债。要是够,就按顺序分;不够,可能就得走破产程序了。

处理合同资金问题,第一步不是急着分钱,而是把合同分分类。我见过有的企业把所有合同都当成未履行,结果多赔了不少钱。其实合同得看履行到哪一步。比如采购合同,货已经收了款还没付,那很简单,付钱就行;货没发款也没付,那可能要解除合同,赔偿对方损失;如果货发了一部分,那就得按比例算,已经履行的部分付钱,没履行的部分解除并赔偿。还有服务合同,比如装修工程,干了一半停了,那得按完工进度结算,再赔偿对方因为停工造成的损失,比如设备租赁费、工人遣散费这些。

清算组可不是摆设,他们的责任大得很。《公司法》规定,清算组要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理债权债务。也就是说,所有没履行完的合同,清算组都得接手处理。我见过一个案例,某国企注销时,有个长期供应商的合同没履行,清算组觉得公司都注销了,这合同不管了,结果供应商直接把清算组成员告了,法院判清算组承担连带责任,几个人赔了几十万。所以清算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债权申报通知书》,让所有合同相对人主动申报债权,还要去查公司自己有没有对外债权,能收的赶紧收回来,不然钱就没了。

钱收回来了,怎么分?这可是个技术活,顺序错了,麻烦就大了。《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虽然适用于破产,但清算分配时也参照这个顺序:第一,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比如清算组的报酬、诉讼费、财产保管费;第二,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金,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第三,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所欠税款;第四,普通破产债权。我猜很多人以为谁闹得凶就先给谁,法律上可不行。比如有个国企注销时,有个大供应商天天来闹,清算组心软先给了他结果,其他小供应商没拿到钱,联合起来起诉,最后法院判决先返还,清算组还得赔利息,得不偿失。

去年我处理过一家地方国企的注销,他们有个设备采购合同,货已经发了,款还没付,供应商是个小公司,就指着这笔钱发工资。清算组一开始想按普通债权处理,排在后面,供应商急了,说要起诉。我建议他们先跟供应商协商,看看能不能以物抵债,把设备折价抵给供应商,供应商同意了,双方签了解除协议,设备按市场价评估,从剩余资金里优先支付,供应商拿到了钱,其他债权人也按顺序分了,皆大欢喜。其实很多时候,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协商比硬扛着强。

还有个更麻烦的,某国企注销时,有个租赁合同,租了别人的厂房5年,才租了1年,企业要注销,租户要求退还剩下的4年租金和押金。清算组一看,这钱可不少,得几十万。我当时查了合同,里面写着甲方提前解除合同,需支付乙方3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我跟清算组说,按合同来,退还已预付但未使用的租金,支付3个月违约金,剩下的钱按清偿顺序分。租户一开始不同意,说要赔全部租金,后来我们找了律师,把《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摆出来,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还有违约金条款,租户才没话说。其实很多时候,合同里早就有约定,只是大家平时不注意,注销时才发现。

最头疼的是有未决诉讼的。我见过一个国企,注销前有个合同纠纷在打官司,还没判,公司就注销了。结果法院判公司赔钱,可公司已经没了,执行局只能找清算组。清算组当时没预留执行款,只能从其他债权人的钱里扣,其他债权人肯定不干,最后闹到国资委,清算组成员被通报批评。所以我的建议是,有未决诉讼的,一定要提前预估赔偿金额,从财产里预留出来,别等判决下来了再抓瞎。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祖宗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说实话,做了20年财税,处理过不少国企注销,每次遇到合同资金问题,我都得提醒自己慢一点,稳一点。国企注销不同于民企,涉及国有资产、职工安置、社会稳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有时候看着清算组成员为了一个几万块的债权吵半天,或者供应商哭诉公司快倒闭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但法律就是法律,规矩就是规矩,只能按程序来,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国企注销时都会遇到财务凭证不完整的问题,比如合同原件丢失、付款凭证缺失、验收单据不全等,这会导致债权无法核实,资金分配缺乏依据,甚至引发税务风险。而知识产权方面,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往往容易被忽视,要么没进行价值评估,要么没及时办理转让手续,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上海加喜财税公司(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国企注销业务时,会首先协助企业梳理财务凭证,通过银行流水、业务台账等补充缺失资料,确保债权债务清晰;对知识产权进行专项盘点和价值评估,协助办理权属变更或注销手续,确保合规处置,避免后续法律纠纷。我们深知国企注销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始终以严谨、合规、高效为原则,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让注销之路更顺畅。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