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我们店下个月要注销了,您看之前进的那批货,尾款能不能这周结一下?电话那头,老王的声音有点发紧。对面是合作了8年的连锁药店采购经理,平时称兄道弟,一听注销两个字,语气立马客气起来,但话里话外都是等财务走流程的拖延。老王挂了电话,看着仓库里堆着的滞销药品和墙上诚信经营的牌匾,心里五味杂陈——开了15年的药店,最后竟卡在客户关系这道坎上。<
作为做了20年财税的老会计,我见过太多像老王这样的药店老板。大家忙着跑工商、税务办注销,却忘了药品销售渠道的客户关系处理,轻则货款拖欠、库存砸手里,重则惹上官司、口碑崩塌。其实药店注销不是一拍两散,而是把老关系变成旧账的过程,处理好了,能全身而退;处理不好,可能留下一堆烂摊子。今天我就结合经手的真实案例,跟大家聊聊药店注销后,那些客户关系里的坑和解。
第一步:别当甩手掌柜——通知客户,这事儿得明明白白
很多老板觉得注销就是关门大吉,客户爱找谁找谁,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药品销售渠道的客户,不管是上游供应商还是下游药店、诊所,都属于债权人范畴,不通知就是违法,轻则被起诉,重则影响个人征信。
我之前帮康泰连锁处理过一家分店的注销。老板李总觉得反正总公司还在,通知不通知无所谓,结果没给合作的10家诊所发书面通知,只是口头说了句我们店不开了。有个诊所老板正好进了一批货没提,听说店注销了,直接找到总公司,最后总公司不得不替分店垫了5万货款,还赔了诊所违约金。你说冤不冤?
所以通知客户必须双管齐下:一是书面通知,盖清算组公章,列明注销时间、库存处理方案、联系方式;二是电话+微信同步,特别是长期合作的大客户,最好当面沟通。记得有个仁心大药房注销前,老板挨个给20家社区诊所打电话,还带着财务上门对账,诊所老板感动得不行,不仅当场结清3万欠款,还把老顾客的用药需求推荐给了隔壁药店——你看,注销也能积人品。
这里有个细节:通知时别只说我们要注销了,得把库存怎么处理欠款怎么还后续服务找谁说清楚。我见过有老板通知时含糊其辞,结果下游客户以为还能进货,又进了1万货,最后货砸手里,差点打起来。
第二步:库存药品处理——清仓不是甩卖,合规是底线
药店注销最头疼的就是库存药。处理不好,要么过期浪费,要么低价串货惹麻烦。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销售渠道必须票账货一致,注销前库存处理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为了回本就乱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益生堂单体药店的案例。老板老陈急着注销回老家,把库存药按3折卖给了一个药贩子,结果对方把药倒卖给了没有资质的村卫生所,出了问题后追溯起来,老陈作为原经营者,被药监局罚款10万,还吊销了执业药师证。你说冤不冤?其实他要是稍微懂点规矩,把这批药通过正规医药公司回收,虽然价格低点,但至少能合法合规。
库存处理一般有3个路子:一是上游供应商回购,特别是临近效期的药品,很多供应商会按折价回收的方式拿回去,不过这得看平时关系好不好,我见过有供应商趁火打劫,压价压到成本以下,老板只能认栽;二是下游客户内部消化,比如合作的诊所、药店,可以按批发价优先采购,记得签个《库存处理协议》,明确药品效期、质量问题责任;三是通过正规医药公司代销,虽然要扣点手续费,但省心省力,还能保证药品流向可追溯。
这里有个坑:千万别把处方药随便卖!《药品管理法》规定,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注销前处理库存处方药,必须要求客户提供处方,否则就是违法。我之前帮同济大药房注销时,有个店员为了清库存,把降压药随便卖给没处方的老人,结果老人吃出问题,药店被罚了8万,清算组还额外赔了2万医疗费——划不来,真的划不来。
第三步:应收账款回收——催款要软硬兼施,别不好意思
货款收不回,注销等于白干——这句话我跟很多老板说过。药店注销后,清算组就没了主体资格,再想收欠款难上加难。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债权人转让权利,通知债务人即可,但清算组作为临时机构,催款时最好用原药店名义,或者让所有债权人书面确认债务。
我经手过一个德济堂连锁的案例,他们注销一家分店时,有个下游药店欠了2万货款,一直拖着。清算组的会计觉得都是老客户,不好意思催,结果拖了3个月,那家药店也注销了,2万块直接打水漂。后来我建议他们找律师发了《律师函》,对方股东才把钱还上——所以说,催款别不好意思,该硬的时候就得硬。
催款技巧有几个:一是分类处理,大客户(欠款5万以上)上门谈,小客户(欠款1万以下)发催款函+电话轰炸;二是打折谈判,比如对方实在困难,可以协商还80%结清,总比拿不回来强;三是留证据,所有催款记录(微信聊天、电话录音、邮件)都得保存好,万一要起诉,这就是证据。
这里有个不确定的点:如果欠款方也经营困难,没钱还怎么办?我猜测,现在经济环境下,至少30%的客户会有这个问题。这时候可以建议对方以货抵债,比如用他们店里的商品抵账,不过得评估抵债货物的价值,别又换来一堆滞销品——这就叫拆东墙补西墙,墙墙都有洞,得小心。
第四步:老顾客售后——别让信任跟着店一起注销
药品销售渠道里,除了B端客户,还有一群C端老顾客。他们可能不是大客户,但却是药店的口碑担当。注销前处理好老顾客的售后,不仅能减少差评,还能体现药店的责任感。
我见过康健大药房注销时,老板在店门口贴了张告示:老顾客凭会员卡,可到隔壁‘仁和药房’享受9折优惠,并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很多老顾客都去了仁和药房,老板还特意给康健的老顾客送了小礼品。你说这操作高不高?既维护了老顾客,还帮隔壁药店做了推广,一举两得。
老顾客处理主要是用药衔接和健康服务。比如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可以推荐周边正规药店,甚至帮忙联系医生;如果有会员卡里的余额,按规定退还,或者协商转到合作药店。我之前帮百草堂注销时,有个老阿姨会员卡里有200块余额,老板亲自把钱送到家里,阿姨感动得直抹眼泪,还在小区群里夸他有良心——你看,注销也能攒口碑。
这里有个提醒:别把老顾客信息随手扔!《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取得个人同意,注销后必须删除或匿名化。我见过有药店注销时,把顾客名单卖给保健品公司,结果老顾客天天接到骚扰电话,直接投诉到市场监管局,药店被罚了5万,清算组还额外赔了每人500元精神损失费——得不偿失啊。
最后一步:清算组收尾——客户关系处理完了,账也得算明白
客户关系处理完了,别忘了清算组的最终任务:把所有客户往来账目整理清楚,形成《清算报告》,报税务和工商部门。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宣告。
我之前帮济生堂注销时,清算组把客户往来账目理了3遍,发现有家供应商少算了1万货款,赶紧联系对方补开了发票,不然税务清算时肯定出问题。还有个老板,把客户招待费算成了业务宣传费,被税务局要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多交了2000块税——所以说,账目一定要细,别在最后栽跟头。
这里有个个人感受:做财税20年,我发现很多药店注销时,客户关系处理和税务清算往往是两张皮。其实客户往来账目直接影响税务清算,比如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得做坏账损失,需要提供催款记录、法院判决等证据;库存药品处理,也得有销售合同、出入库单据作为凭证。所以客户关系处理和税务清算,必须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企业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硬伤,尤其在药品行业,涉及大量采购、销售票据,若进货发票缺失、销售台账不全,税务清算时可能被认定为成本不实,导致企业所得税补税、罚款,甚至影响注销进程。更麻烦的是,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若未提前规划,注销后可能面临权利终止或被抢注风险。例如某药店老字号商标未及时转让,注销后被他人抢注,原老板想重新启用却无权主张。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全流程服务,通过凭证合规审查+知识产权梳理,帮助企业规避财税风险,同时通过商标评估、优先权申报等手段,保障知识产权价值延续。我们深知,企业注销不是终点,资产与权益的妥善处置才是对经营成果的最好守护。加喜财税官网:https://www.110414.com,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注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