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搞招商十几年,见过太多企业从落地到开花,也见证了不少从辉煌到落幕的故事。个人独资企业这玩意儿,在临港特别吃香——老板既是股东又是员工,决策快、灵活度高,注册流程也简单,临港一窗通办的绿色通道,半天就能搞定执照。但船小好调头的另一面,是船小易翻船,尤其是到了解散这一步,养老保险理赔的纠纷,往往比招商谈判还头疼。我常说,招商时是迎进来,企业注销时是送出去,这送的学问,不比迎简单,尤其是涉及到员工的养老钱,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企业体面退场变成一地鸡毛。<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如何处理企业养老保险理赔纠纷?

>

记得刚来临港那会儿,2016年,有个做精密模具的老板老王,找我咨询企业注销。他当时在临港租了标准厂房,企业规模不大,就他夫妻俩加两个徒弟。我当时就提醒他:王哥,注销前得把员工的社保清算清楚,尤其是养老保险,这可是法定义务,别到时候惹麻烦。老王摆摆手:张哥,放心,自己人好办事,社保他们自己不想交,我多发点工资就行。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很多老板都有这种误区,觉得老板说了算,把社保当成福利而不是义务,结果埋下雷。

果然,半年后老王的企业因为订单没了,要注销。两个徒弟找上门,说:师父,我们跟着你干了三年,养老保险一分没交,现在企业没了,我们以后养老咋办?老王当时就急了:我自己的企业都快揭不开锅了,哪有钱给你们补?你们当初不想交,现在反过来找我?徒弟们不依不饶,直接去了劳动监察大队。我接到招商同事的电话赶到现场时,老王正蹲在门口抽烟,一脸愁容:张哥,你说我招谁惹谁了?给他们发工资的时候他们都没提,现在企业没了才来找我。

我当时就问他:你当初办执照的时候,临港的‘一窗通办’是不是提醒过社保登记?你作为雇主,养老保险是法定义务啊!再说了,徒弟跟着你干活,你连个社保都不交,以后他们老了靠谁?老王愣住了,他可能真没把老板和雇主的身份划等号——总觉得我是老板,我说了算,却忘了法律上,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也是企业的职工,依法得给员工(包括自己)交社保。

后来我们协调了好几天,先是帮徒弟们查了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然后联系社保局,看能不能补缴。社保局说,只要能证明劳动关系,就能补,但得补滞纳金。老王一听滞纳金头就大了:补缴我能理解,怎么还有滞纳金?我给他算了一笔账:三年养老保险,单位部分加个人部分,大概5万多,滞纳金每天万分之五,算下来也得1万多,总共6万多。老王当时脸都绿了:我企业账上就剩3万了,哪够?

最后我们想了个办法:老王的厂房还有半年租期,我们帮他联系了另一个想入驻临港的小微企业,把剩余租期转租出去,租金刚好够补缴社保。招商部门也出面协调,社保局同意分期补缴,滞纳金减免了一半。事情总算解决了,但老王从此在临港的圈子里落下了不懂法的名声,后来想再创业,都没人敢跟他合作。

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个人独资企业老板在临港创业时,眼里只有订单利润,却忽略了人的长期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这玩意儿平时感觉不到,真到企业解散时,就成了包。临港招商时,我们常说营商环境是金,但金不只是减税降费,更是让企业合规经营,少走弯路。

案例复盘:那些年踩过的养老保险理赔坑

在临港,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的养老保险纠纷,花样还挺多。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类坑,老板们最容易踩:

第一类:老板不用交社保的误区。去年遇到一个做跨境电商的李姐,企业注销时账上还有几十万货款,她打算把钱取出来还房贷,结果社保局卡着不让——她作为企业唯一员工,这几年一直没给自己交养老保险,欠了十几万社保费。李姐当时就炸了:我自己的企业,我自己的钱,凭什么不让我取?

我带着她去社保局沟通,工作人员拿出《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李姐反驳:我是老板,不是员工!工作人员笑了: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也是企业的职工,依法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

李姐当时就懵了,她一直以为老板不用交社保。后来我们帮她算了笔账:补缴养老保险大概15万,加上滞纳金,差不多18万,她账上货款才20万,等于企业解散后她只剩2万。李姐坐在社保局大厅里哭,说:早知道这样,我每年交几千块社保,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这件事让我反思,临港招商时,是不是该给老板们搞个社保合规小课堂?别光讲怎么注册怎么拿补贴,也得讲老板也是职工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很多老板不是故意违法,是真的不懂法,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老板和员工的界限模糊,更容易想当然。

第二类:员工自愿不交社保的坑。2019年有个做食品加工的小厂,老板老张,企业注销时员工小刘找上门,说:我在厂里干了五年,离职时老板说养老保险会帮我补,现在厂子没了,电话也打不通。小刘手里有工资条,但没有劳动合同,社保记录里完全没有这家企业的信息。

我帮小刘查了工商档案,发现老张在注销时承诺无债权债务,但没提社保欠费。后来我们联系上老张,他说:当时小刘自己不想交,说工资多发点比交社保划算,现在反过来找我?小刘很委屈:我那时候不懂啊,以为社保是自愿的!

这种情况下,取证特别困难——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社保缴纳记录,老板又一口咬定是员工自愿不交。最后只能走劳动仲裁,耗时半年,才判定老张补缴小刘的养老保险。但老张已经把资产转移到亲戚名下,执行起来又是个难题。小刘最后拿到一纸判决,钱却没拿到多少,真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我当时就在想,临港每年新增这么多个人独资企业,是不是该在企业开办时就给他们打个预防针?比如把社保登记作为企业注册的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或者让招商专员在签约时,明确告知老板:不给员工交社保,不仅违法,解散时还容易出纠纷,得不偿失啊!

第三类:解散了就一走了之的侥幸心理。今年年初,有个做物流的老板老刘,企业注销后跑路了,留下三个员工没拿到养老保险。员工们找到临港招商局,说:当初招商的时候,张姐(招商专员)说这里营商环境好,我们才来的,现在老板跑了,你们得给我们个说法!

我接到电话后,赶紧查档案,发现老刘在注销时确实没申报社保欠费。我们联系劳动监察大队,一起找到了老刘。老刘一开始还很横:企业都注销了,你们还找我干嘛?我们拿出《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告诉他:企业注销时,清算组得通知债权人,社保部门也是债权人,欠的社保必须清偿,不然你作为投资人,得承担连带责任。

老刘这才慌了神,他以为注销了就万事大吉,没想到社保欠费会跟着他。后来我们协调他用个人财产补缴了三个员工的养老保险,但老刘在临港的信用记录也留下了污点,以后想再创业,估计没人敢跟他合作了。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独资企业的老板,别以为企业是企业的,我是我的,法律上,个人独资企业的债务,投资人是要承担无限责任的,尤其是养老保险这种法定债务,想躲都躲不掉。临港招商时,我们得让老板们明白:合规经营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不然今天你能‘注册’,明天就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从纠纷到和解:我的处理心法

处理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的养老保险理赔纠纷,十几年下来,我总结了几条临港土办法,不一定对,但至少能让纠纷少点、和解快点:

第一,先算账,再讲理。很多老板一开始都情绪激动,觉得企业都没了,哪有钱补社保,这时候别跟他讲大道理,先帮他算经济账。比如告诉他:补缴养老保险虽然花钱,但比被劳动仲裁、列入失信名单强;滞纳金虽然高,但比拖着不交,越滚越多强。去年有个老板一开始说没钱,我们帮他算了滞纳金,发现再拖半年,滞纳金比本金还高,他立马同意分期补缴。

第二,拆问题,逐个击破。养老保险纠纷往往不是单一问题,可能涉及劳动关系认定、缴费年限计算、滞纳金计算等等。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把劳动关系确认了,再算欠费金额,最后谈怎么补缴。比如有个案例,员工说自己干了五年,但老板说只干了三年,我们就让员工提供工资条、考勤记录,老板提供银行流水,最后确认了四年零三个月,再按这个年限算补缴金额,双方都服气。

第三,借资源,别单打独斗。临港有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劳动监察、社保局、法院都在一层楼,招商部门得学会借力。比如遇到老板不配合,就联系劳动监察;遇到执行难,就联系法院;遇到员工不懂政策,就联系社保局搞宣讲。去年有个纠纷,我们招商部门牵头,把劳动监察、社保局、老板、员工叫到一起,当场算账、当场签协议,半天就解决了,比拖拖拉拉一个月强多了。

第四,重预防,别亡羊补牢。最好的处理,是不让纠纷发生。临港招商时,我们给每个个人独资企业老板都发一本《企业合规经营手册》,里面有社保、劳动合同、税务的注意事项;每年搞两次企业合规培训,邀请社保局、劳动仲裁委的专家来讲课;甚至在企业注册时,就让老板签一份《合规承诺书》,明确依法缴纳社保是义务。

有个老板跟我说:张哥,你们临港招商真是‘保姆式’服务,从注册到注销,啥都管到了。我笑着说:不是我们管得多,是怕你们踩坑啊!企业做得好,我们招商有面子;企业解散了,员工能拿到养老钱,我们心里也踏实。

最后的叩问:我们该如何告别企业?

在临港,我们常说营商环境是金,但金不只是让企业生得多,更要让企业退得安。个人独资企业的养老保险理赔纠纷,表面是钱的问题,深层是人的问题——老板有没有把员工的养老当回事?员工有没有把自己的权益护住?招商部门有没有把合规经营的种子种进企业心里?

我经常想,企业就像人,有生就有死,但死亡不应该是逃亡,而应该是体面告别。告别时,能不能把员工的养老保险处理好,能不能把欠的社保补上,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临港营商环境负责。

毕竟,一个能让员工老有所养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温度、有未来的企业;一个能让企业体面退场的园区,才是真正有担当、有魅力的园区。临港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或许就该从告别开始——让每个企业,无论大小,都能在解散时,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温暖留给员工。

那么,当我们讨论企业解散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是在讨论资产怎么分,还是在讨论责任怎么扛?是在讨论怎么少花钱,还是在讨论怎么对得起人?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临港人深思。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