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责任、程序与现实的深度对话 <

科创板上市失败,公司注销,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债权清偿?

>

【环境描述】

下午三点,市中心一家共享办公空间的访谈室里,百叶窗半透,阳光斜照在长桌上,茶杯里飘着龙井的清香。录音指示灯闪烁,桌上摊着三份材料:一份科创板上市终止公告复印件、一份公司注销登记通知书,以及一份《企业破产法》摘要。访谈者小林(财经媒体记者)坐在中间,左侧是张律师(40岁,专攻公司法与破产重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右侧是李总(50岁,某科技创业公司前CEO,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咖啡杯,声音带着沙哑),对面是王经理(35岁,中小供应商负责人,穿着朴素,眼神里带着警惕)。

小林清了清嗓子,开场白打破了沉默:今天想请三位聊聊科创板上市失败后公司注销的债权清偿问题。这既是创业者、债权人的痛点,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先从‘为什么会走到注销这一步’开始,李总,您能先说说吗?

一、从冲刺科创板到黯然退场:失败背后的无奈

小林:李总,您公司当初是业内公认的硬科技明星,2022年就申报了科创板,用了第五套上市标准(未盈利企业),后来为什么突然终止上市,最终选择注销呢?

李总:(叹了口气,停顿了三秒)说实话,现在提起来还是……挺难受的。我们做的是半导体材料研发,投入周期长,前五年基本没盈利,但技术壁垒高,一直靠融资烧钱。2022年申报科创板,就是想着科技自立自强的风口,能融到钱继续搞研发。结果,(苦笑)审核问询函来了十几轮,核心卡在持续经营能力上——我们的产品还没大规模量产,客户验证周期太长,现金流撑不住了。

小林:当时没想过调整业务,或者寻求并购吗?

李总:想过啊!2023年上半年,我们接触过两家上市公司,对方愿意收购,但条件是剥离研发团队,只买现有设备。我们团队是核心啊,卖了就等于把心血扔了。后来又想找A轮融资,但市场环境变了,投资人都说先活下去再说。到2023年底,账上只剩下2000多万,每个月工资、研发就要烧掉800万,实在撑不住了。清算组进场那天,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科创板上市倒计时海报,五味杂陈……

小林:(转向张律师)张律师,从法律角度看,上市失败后直接选择注销,而不是重整或破产,通常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律师:(推了推眼镜,语速平稳)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公司注销和公司破产是两个程序。注销是主动退出,破产是被动清算。李总公司的情况属于资不抵债但主动申请注销,这在法律上叫清算注销,需要先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清理财产,清偿债务,最后才能去工商局注销。

小林:为什么没选择破产重整?有些企业通过重整能活下来啊。

张律师:(轻轻摇头)重整的前提是企业有挽救价值,比如核心资产、技术、团队还在,且能找到投资方。但李总公司的问题很典型:研发投入大,但短期看不到回报,现金流断裂后,重整需要大量资金注入,2023年那个环境下,投资人都很谨慎,找不到接盘侠,清算反而是最高效的方式——至少能让公司彻底退出,避免持续消耗资源。

二、债权清偿:谁的钱能优先拿回来?

小林:(转向王经理)王经理,您是李总公司的供应商吧?当时是怎么知道公司要注销的?债权申报过程顺利吗?

王经理:(身体前倾,语气急促)我们给李总公司做零部件加工,合作三年多,2023年10月突然收到他们邮件,说经营困难,暂停付款,11月就清算组公告了,说要在30天内申报债权。我当时就懵了——我们还有120万货款没结清啊!(拍了一下桌子)申报材料要合同、发票、对账单,我们公司小,财务不规范,有些发票找了好久才凑齐,差点错过申报时间!

小林:申报之后,多久拿到钱的?清偿比例是多少?

王经理:(叹了口气)等了三个月,2024年2月,清算组通知我们去拿钱,每块货款只给了30%,也就是36万。我问为什么,清算组的人说公司财产不够,优先付工资和税款。我当时就急了:我们也是辛苦钱啊!他们拿出《企业破产法》,说按顺序来,没办法。

小林:(打断,看向张律师)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债权清偿的顺序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供应商的钱只能拿30%?

张律师:(拿出笔记本,翻到一页)根据《企业破产法》113条,清偿顺序是固定的:第一,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比如清算组的报酬、财产保管费);第二,职工债权(工资、社保、经济补偿金);第三,社保和税款;第四,普通债权。王经理的货款属于普通债权,排在最后。

小林:那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具体指什么?会不会被滥用?

张律师:(皱眉)破产费用是清算过程中必须花的钱,比如清算组报酬、诉讼费、财产评估费;共益债务是为全体债权人利益产生的债务,比如继续履行合同产生的债务。这两笔钱优先受偿,是为了保证清算程序顺利进行。但实践中确实存在争议——比如清算组报酬是不是太高?有没有必要花高价请评估机构?这就需要债权人会议监督,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提出异议。

小林:(追问)如果公司财产连破产费用都不够,怎么办?

张律师:(严肃)那就直接注销,普通债权一分钱都拿不到。这种情况在中小科创企业里挺常见的——账上没钱,资产都是专利、设备,但设备可能贬值快,专利又没人买,最后资不抵债。

三、创业者的最后一课:责任与反思

小林:(看向李总)李总,清算过程中,您作为创始人,有没有亲自和债权人沟通?比如王经理这样的供应商?

李总:(低头搓了搓手,声音有些哽咽)有。清算组成立后,我主动留下来帮忙,挨个给债权人打电话、见面。王经理那次,我请他吃饭,当面道歉,说我知道这钱对你们很重要,但我实在拿不出来了。(停顿)我当时把个人账户里剩下的50多万都拿出来了,先给了员工工资——他们跟着我拼了五年,不能让他们寒心。供应商的钱,只能按比例分,我心里特别愧疚。

小林:您个人需要为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吗?比如有些股东出资不实或抽逃出资?

李总:(苦笑)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律师。我们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我认缴700万,已经实缴500万,没有抽逃出资。但如果清算组发现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比如我为了上市把资产转到个人名下,那债权人可以要求刺破公司面纱,让我承担连带责任。但我们是正规经营,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个人不用承担。

小林:如果时光倒流,您还会选择硬扛到注销吗?有没有其他可能?

李总:(沉默了十秒,抬头)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可能会更早启动债务重组。比如2023年初,就主动和供应商谈展期或以货抵债,而不是等到清算组进场。还有,(叹气)科创企业融资太依赖上市这条路了,一旦失败,几乎没有退路。如果当时能多找几家投资人,或者早点接并购,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

四、债权人的生存法则:如何规避风险?

小林:(转向王经理)经历了这件事,以后和其他企业合作,您会注意什么?有没有给同行一些建议?

王经理:(眼神坚定了很多)肯定要查底细!现在合作前,我们都会用天眼查查企业征信,看有没有被执行记录,注册资本是不是实缴的。合同里加担保条款——比如对方用设备、专利做抵押,或者法定代表人个人担保。控制账期,以前合作是月结30天,现在改成预付款30%,货到付款40%,尾款30天,尽量减少应收账款。

小林:如果对方企业已经出现经营困难,比如拖欠货款,您会怎么做?

王经理:(快速回答)赶紧发《催款函》,保留证据!如果对方不回应,直接起诉!别想着再等等,像我们上次,等了三个月,最后只拿回30%。早起诉,至少能查封对方账户,多拿点回来。

小林:(看向张律师)从法律角度,债权人如何主动保护自己的债权?

张律师:(点头)王经理的经验很实用。我再补充几点:第一,及时申报债权。破产清算中,债权申报有严格期限,逾期可能无法受偿;第二,参加债权人会议。对清算组提出的财产分配方案、清算组报酬等有异议的,要及时提出;第三,核查债务人财产。如果发现股东出资不实、抽逃出资,或者转移财产,可以要求撤销权或代位权,追回财产。

五、科创企业的生死局:制度与现实的平衡

小林:最后想请三位聊聊,科创板上市失败后公司注销的债权清偿问题,对整个科创行业有什么启示?

张律师:(正了正身体)科创企业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但法律框架是刚性的。我建议:第一,企业要合规经营,别为了上市粉饰财务,一旦被查,不仅上市失败,还可能面临处罚;第二,投资者要理性评估,别只看硬科技概念,要看现金流、盈利模式;第三,监管要完善机制,比如建立科创企业债务预警平台,帮助企业提前化解风险,而不是等资不抵债才清算。

李总:(眼神里带着疲惫但坚定)创业就像一场赌局,但赌的不是运气,是底线。我这次最大的教训是:不能只盯着上市,要把活下去放在第一位。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再好的技术,没钱也白搭。以后如果有创业者问我,我会说:先做好小而美,再谈大而强。

王经理:(笑了笑)我们小企业不懂那些高大上的,只希望大企业讲信用。你们科创企业拿投资人的钱,烧的时候也想想我们这些小供应商,我们也是靠这个养家糊口的。如果实在不行,好聚好散,别拖着我们。

【访谈者总结】

三个小时的访谈下来,阳光已经偏西,桌上的茶水凉了,但讨论的热度未减。李总的无奈、王经理的警惕、张律师的理性,共同勾勒出科创板上市失败后公司注销的众生相。

债权清偿,从来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它考验着创业者的责任担当——是否愿意在绝境中仍为债权人争取最后一丝希望;它检验着法律程序的公平性——破产清偿顺序是否被严格执行,债权人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它更折射出科创行业的生态困境——高投入与高风险的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正如张律师所说:法律是底线,但人情是温度。李总用个人资产垫付员工工资,王经理在催款中学会主动保护,这些细节或许比冰冷的法条更让人动容。科创企业的成长之路注定崎岖,但唯有守住诚信的底线,完善风险的机制,才能让更多硬科技梦想,在破土发芽后,真正长成参天大树。

(全文完,约4386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