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几个老朋友小聚,其中有个刚接手餐饮公司注销的年轻财务总监,愁眉苦脸地问我:姐,咱们餐饮公司注销时,客户那些堆积如山的加班审批单,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少惹麻烦?我一听就乐了,这问题啊,我当年可是交了不少学费——从差点被客户告到劳动局,到后来练就火眼金睛处理审批单,其中的弯弯绕绕,今天就跟你们好好唠唠。<

注销餐饮公司,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加班审批?

>

一、问题:注销期加班审批,为啥总是一团乱麻?

说实话,餐饮公司注销时,客户加班审批这事儿,就像即将分手的伴侣——双方都没心思好好处,但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例:某连锁餐饮品牌 regional 分公司注销时,客户那边积压了整整3年的加班审批单,厚厚一摞,财务部小姑娘翻出来的时候,纸边都卷成了波浪形,上面还沾着咖啡渍和油点子(毕竟餐饮人的文件,多少带点烟火气)。

这些审批单为啥能堆成山?核心就三个字:没人管。公司一旦决定注销,业务部门心思早就飞到下一份工作上了,客户那边更觉得你们都要没了,还审什么审,于是审批流程直接躺平。结果呢?财务部天天被追着问:这批加班费到底给不给?客户不签字,我们怎么走账?最要命的是,有些加班单上只有个模糊的帮忙做活动的描述,具体时间、内容、金额全靠回忆,最后对账时双方各执一词,差点对簿公堂。

根据我的经验,注销期加班审批的雷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时效性——注销有时间节点,客户拖延审批会导致整个流程卡壳;二是合规性——加班审批涉及劳动法,处理不好可能被员工或客户投诉克扣工资;三是财务风险——审批不清会导致坏账,或者让注销时的资产清算变得复杂。这些问题看似是流程问题,实则是人心问题——公司注销期的混乱,最容易让平时被掩盖的矛盾爆发出来。

二、挑战:注销期的人情账与法律账,怎么平衡?

处理客户加班审批,最难的不是算账,而是算人心。我之前带团队时,有个小伙子特别较真,拿着一份加班审批单去跟客户沟通,客户总监直接拍桌子:我们公司都快半年没给你们新业务了,这点加班费还磨磨唧唧?你们是不是不想好好注销了?小伙子当场就懵了,回来跟我说客户不讲理,我哭笑不得——这哪是客户不讲理,是他没明白注销期的潜规则:这时候谈事情,不能只讲对错,还要讲情分和利益。

餐饮行业的客户,尤其是长期合作的,平时难免有人情往来。比如节假日帮客户临时加个班,或者活动结束后多留两小时收拾场地,这些事儿可能当时没走正式流程,就靠微信一句辛苦了,回头给你补审批。结果到了注销期,这些口头承诺全变成了烫手山芋。客户那边会说当时就是客气一下,财务部又觉得没有审批就不能入账,两边僵持不下,最后往往是我们自己吃亏。

更麻烦的是法律风险。我见过一个极端案例:某餐饮公司注销时,客户有20多份加班审批单没签字,员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理由是公司未支付加班费。虽然最后查实是客户拖延审批,但公司注销期间打官司,不仅影响声誉,还可能让整个清算流程停滞——毕竟法院一旦查封账户,注销就彻底黄了。这时候才明白,平时觉得走形式的审批流程,到了注销期就是救命稻草。

时间压力也是个大挑战。餐饮公司注销通常有3-6个月的缓冲期,但工商、税务、银行流程环环相扣,客户那边一旦拖延,很容易导致来不及注销。我之前有个项目,客户答应在注销前一周审批完所有加班单,结果前三天突然说财务总监出差了,签字要等下周,我们团队只能连夜加班,把能确认的先对账,最后硬是压缩了3天时间才搞定——那几天办公室的咖啡,喝得比水还多。

三、解决方案:三步走,把乱麻捋成麻花\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出一套注销期客户加班审批处理法,核心就三步:提前沟通、分类处理、留痕避险。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有讲究,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步:提前吹风,把潜规则摆上台面

注销不是突然宣布的,通常会有1-2个月的准备期。这个阶段,千万别急着让客户签审批单,而是要先打预防针。我会让客户经理牵头,跟客户高层开个注销沟通会,主题不是催审批,而是如何顺利过渡。会上我会说:咱们合作这么多年,感情比山还重。现在公司要注销,不是想一拍两散,而是想把所有事儿都清清楚楚,免得以后双方都有麻烦。尤其是加班审批这种事儿,咱们提前把流程定下来,既能保障员工权益,也能让你们财务那边好做账,对吧?\

这里有个小技巧:给客户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比如强调税务要求注销前必须完成所有成本费用的确认,或者审计公司需要完整的审批记录才能出具清算报告,把责任甩给第三方,客户反而更配合。我之前有个难缠的客户,平时连签字都要等半个月,这次我搬出审计师,说审计师说了,没有审批单的加班费不能计入成本,否则清算报告会有风险,客户当天下午就把积压的审批单全签了——有时候,专业权威比人情面子还好使。

别忘了给客户画个饼。比如提前告知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我们可以优先结算尾款,或者后续有新业务,我们还会优先推荐给你们。虽然公司要注销了,但人情账还是要算,客户觉得有利可图,自然更积极。

第二步:分类处理,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积压的加班审批单,肯定不能一刀切处理。我会让团队先把所有审批单分成三类:已执行未审批已审批未结算存疑单据,不同类别用不同方法对付。

已执行未审批是最常见的,就是员工确实加了班,但客户没签字。这类单子要快准狠:先让业务部门提供加班记录(比如排班表、活动照片、微信沟通记录),确认加班真实性和时长,然后整理成《加班审批汇总表》,发给客户确认。这里有个潜规则:汇总表别一次性发太多,最好分批发,每次控制在10-15单。客户一看数量不多,签字的抵触心理会小很多。我之前有个客户,一次性发了50单,直接说太多了,看不过来,后来我拆成5批发,每批附上加班事由简述,客户反而痛快签了。

已审批未结算相对简单,主要是核对金额和付款条件。但要注意,有些客户会在审批单上写注销后统一结算,这时候一定要跟客户确认注销后的具体时间,最好写成书面补充协议,免得客户又说等下次再说。我建议团队在跟客户谈这类单子时,把注销时间点作为谈判:比如如果能在注销前10天结算,我们可以给98折;如果注销后结算,就要全额付款,用利益倒逼客户配合。

存疑单据最头疼,要么是加班内容模糊(比如协助处理客诉),要么是时长不合理(比如连续加班24小时)。这类单子不能硬碰硬,要软磨硬泡。我会先让业务部门跟客户对接人沟通,确认加班的具体情况,如果确实有问题,就主动跟客户协商按实际工作量调整金额。比如之前有个客户,审批单上写周末加班协助盘点,但盘点记录显示只工作了4小时,客户却按8小时批。我没直接指出问题,而是跟客户财务总监说:盘点记录显示那天你们人手不够,是不是临时加的急活?这样吧,咱们按实际4小时算,剩下的算我们'友情赞助',您看行吗?客户一听友情赞助,也不好意思再坚持,最后顺利调整了金额。

第三步:留痕避险,把口头承诺变成白纸黑字\

餐饮行业的人情社会,最怕口头承诺。我见过太多案例,当时客户说放心,我知道这事儿,到了注销期就翻脸不认账。所有沟通、确认、协商,都必须留下书面痕迹。

这里有个小技巧:用对账确认书替代单纯的审批单。对账确认书里要列明加班期间、工作内容、应付金额、审批状态、结算方式,最后让客户盖公章或财务章。比单纯的审批单更正式,也更有法律效力。我之前处理过一个客户,一开始只肯让对接人签字,后来我搬出审计要求,说没有公章的对账确认书,审计师不认可,客户才乖乖盖了章——有时候,专业术语就是最好的尚方宝剑。

所有沟通记录都要存档。微信聊天记录要截图(记得带时间戳),电话沟通要录音(提前告知对方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我们会做录音记录),邮件往来要保留原始邮件。我有个习惯,团队每处理完一份审批单,都会在共享表格里备注客户确认方式沟通时间对接人,这样即使后续有纠纷,也能快速找到证据。

四、经验教训:那些年我踩过的坑与悟出的道\

做财务这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太实在了。我处理注销期加班审批时,踩过的坑比吃过的盐还多,今天就分享两个印象最深刻的,希望能帮你们少走弯路。

坑一:只讲道理,不懂人情——差点让注销黄了

我刚当财务总监那会儿,特别较真,觉得制度就是制度。有一次注销分公司,客户有30多份加班审批单没签,我直接发函给客户财务总监,说根据合同约定,未审批的加班费不予支付,结果客户直接炸了,说我们合作这么多年,你这点钱都不肯付?是不是不想好好注销了?不仅拒绝签字,还扬言要跟总部投诉,甚至找媒体曝光。

当时我急得嘴上起泡,老板把我叫过去,说:你跟客户讲道理,客户跟你讲情分;你跟客户讲情分,客户才跟你讲道理。后来我亲自带着客户经理去客户公司,没提审批单的事儿,先请客户吃了顿饭,聊了聊合作时的趣事,又送了些公司周边(当时还没决定注销,所以还有存货)。酒过三巡,我才小心翼翼地说:姐,这次注销主要是流程问题,您看这些加班审批单,能不能帮着签一下?员工们都等着呢,咱们别让这些小事儿影响感情。客户总监听完,哈哈一笑:早说嘛!我还以为你嫌我们麻烦呢。当天下午,所有审批单就签完了。

教训:注销期处理客户问题,千万别当冷面判官。客户这时候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尊重和面子。先讲情分,再讲道理,才能把事儿办顺。

坑二:迷信口头承诺,结果自己吞苦果\

还有一次,处理一个高端餐饮客户的注销,客户总监跟我关系特别好,拍着胸脯说:放心,加班审批的事儿你不用管,我帮你搞定。我当时觉得有人罩,就没让客户补书面确认,结果呢?客户总监离职了,新来的总监不认账,说我不知道这事儿,没有审批单不能签。20多份加班单,金额差不多10万,最后只能我们自己认栽——财务报表上直接计提了坏账损失。

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加班,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在财务的世界里,口头承诺比废纸还不值钱。后来我跟团队说:不管客户跟你说得多好听,没有书面确认,就等于没发生。宁可多花时间补手续,也别事后后悔。\

教训:永远不要相信口头承诺,哪怕对方是公司老板。注销期的每一笔账,都要有白纸黑字作为支撑,这才是对自己、对公司最大的负责。

写在最后:注销不是终点,而是情谊的起点\

现在啊,我处理客户加班审批,就像给即将分手的对象收拾行李——该留的留好,该扔的扔掉,别留后患。虽然过程有时候挺闹心,但看到最后顺利注销,财务报表干干净净,客户还发来消息下次有新业务还找你们,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其实餐饮行业就是这样,今天可能因为注销闹掰,明天可能因为新合作重逢。咱们做财务的,不就是要在刀尖上跳舞嘛——既要守住原则,又要灵活变通;既要算清楚经济账,也要算明白人情账。毕竟,钱可以再赚,但情谊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注销期的加班审批处理得好,是功德圆满;处理不好,就是一地鸡毛。但只要咱们用真心换真心,用专业换信任,再乱的麻也能捋顺,再难的坎也能迈过。 毕竟,咱们财务人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数字说话,让情谊长存嘛!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