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上海这边跨境电商圈子里,注销两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前阵子跟一个做母婴用品的朋友吃饭,他苦笑着说:三年前注册公司时觉得商标专利是‘宝贝’,现在要注销了,才发现这些‘宝贝’处理起来比税务清算还头疼。其实这事儿太常见了——很多跨境电商老板创业时雄心勃勃,把商标专利布局得满满当当,可一旦经营不下去要注销,往往忽略了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最后要么白白流失,要么惹来一堆麻烦。作为做了20年财税的老法师,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商标专利处理不当,注销时多花几十万甚至打官司的案例。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上海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商标专利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既合规又能尽量回血。<

上海跨境电商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商标专利?

>

商标:别让闲置变废弃,转让或放弃都有门道

先说说商标。很多老板以为公司注销了,商标自然就没了,这可是大错特错。商标是公司的重要无形资产,就算公司不干了,商标本身不会自动消失,但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无主之物,甚至被别人抢注。

我之前遇到一个案例,是一家做家居用品的跨境电商,2020年注销时,老板觉得反正公司没了,商标也没用,既没转让也没续展,结果去年发现,他之前注册的舒眠家商标被一家同行抢注,对方用这个商标做了同类产品,还反过来告他们侵权。最后老板花了20万才把商标买回来,多冤枉!

商标处理主要有三条路:转让、注销、放弃。咱们一个个说。

转让是首选。如果商标还有价值,比如有点知名度、对应的产品类目有市场,赶紧找下家。上海这边有很多商标交易平台,或者找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帮忙对接。记得转让得签《商标转让协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申请,核准后才算完成。这里有个坑:转让前得确认商标有没有被质押、有没有侵权纠纷,不然转让了也麻烦。我猜很多老板可能不知道,转让商标还能抵债,之前有个客户把商标抵给供应商,直接抵了30%的货款,比直接卖现金还方便。

如果商标没价值,就主动注销。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撤销。所以如果商标一直闲置,不如主动申请注销,省得以后被别人撤销还影响公司信用。注销流程相对简单,向商标局提交《商标注销申请书》,交了申请就完事了,不用缴费。

放弃是最后的选择。如果商标既不想转让,也不想保留,可以申请放弃。但要注意,放弃是全类放弃,一旦放弃,商标就彻底没了,以后别人也能注册。而且放弃后3年内,你不能再在相同类目注册相同或近似商标,这点想清楚再决定。

对了,还有个细节:商标有有效期,注销前得看看商标是不是在有效期内。如果快到期了(比如还有6个月以内),要么续展(续展费1000元/类),要么赶紧处理,不然过期了想续展还得交滞纳金,更麻烦。

专利:职务发明权属要分清,转让许可都能变现

再聊聊专利。相比商标,专利的处理更复杂,因为它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而且涉及职务发明的权属问题,很多企业在这里栽过跟头。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一家做电子配件的跨境电商,老板有个员工离职前,用公司的设备和资源研发了一个手机支架实用新型专利,当时没签书面协议。后来公司注销时,员工突然跳出来说专利是我的,双方闹到法院,最后法院判定专利属于公司(因为《专利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属于单位)。但公司注销时,专利还没转让,最后只能以极低价格卖给员工,亏大了。

所以第一步,必须明确专利权属。如果是职务发明(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用公司资源研发的),专利权属于公司;如果是员工个人利用业余时间研发,且没用公司资源,才属于个人。注销前,最好让所有参与研发的员工签一份《权属确认书》,避免后续纠纷。

权属确认清楚后,专利的处理方式和商标类似:转让、许可、放弃。

转让最直接。如果专利有市场价值(比如技术领先、有应用场景),赶紧找买家。上海这边有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对优质专利感兴趣。转让流程需要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转让申请》,登记公告后才生效。记得转让前要做专利评估,别把价值百万的专利卖了几万块。我之前有个客户,把一个智能穿戴发明专利转让给了一家上市公司,卖了80万,直接覆盖了注销时的所有成本。

许可也能睡后收入。如果不想转让,但专利还能用,可以签专利许可合同,让别人用你的专利,你收许可费。许可分独占许可(只有被许可人能用)、排他许可(你和他都能用)、普通许可(你随便给别人用),根据情况选。有个做灯具的跨境电商,注销时把3个外观设计专利做了普通许可,每年还能收10万许可费,相当于给公司留了个摇钱树。

放弃最后考虑。如果专利没价值(比如技术过时、没人要),且不想维护,可以申请放弃。放弃需要提交《放弃专利权声明》,声明后3个月内没人提异议,就生效了。但要注意,放弃后专利就公开了,别人可以免费使用你的技术,所以除非确定没用,不然别轻易放弃。

专利每年要交年费,如果专利快到期(比如发明专利还有1年到期,实用新型还有2年到期),评估一下:续展年费值不值?如果年费比专利价值还高,不如直接放弃,省点钱。

注销前必看:这些坑千万别踩

做了这么多案例,我发现很多企业在处理商标专利时,总爱踩几个坑,总结出来给大家避避雷。

第一个坑:以为公司注销=商标专利自动失效。前面说了,商标专利是独立资产,公司注销不代表它们消失,反而可能变成无主财产,被别人捡漏。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公司时把商标证书扔了,结果两年后发现有人用他的商标卖假货,想维权都找不到证据,只能干瞪眼。

第二个坑:忽略财务凭证对知识产权的影响。很多跨境电商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比如研发费用没发票、商标注册费没入账),导致商标专利的权属证明不清晰。比如你主张某个专利是职务发明,但研发费用的付款凭证、员工劳动合同里没体现研发职责,法院可能不认可。我猜至少30%的企业注销时,都遇到过知识产权相关凭证缺失的问题,最后要么花大价钱补材料,要么直接放弃。

第三个坑:转让时买家找不对。有些老板着急注销,随便找个皮包公司转让商标专利,结果对方拿了商标专利去搞诈骗,最后自己背锅。之前有个客户把商标卖给一个没资质的公司,对方用商标卖假货被查,商标被冻结,客户还得承担连带责任,得不偿失。

第四个坑:没做知识产权清算。很多企业注销时只盯着税务、银行账户,忘了商标专利也是资产,没纳入清算范围。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公司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商标专利作为剩余财产,也应该参与分配,但很多老板忘了,相当于把本该分给股东的钱扔了。

加喜财税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知识产权处置难上加难

作为深耕上海财税领域20年的从业者,我见过太多企业因财务凭证不完整,在注销时知识产权处置陷入困境。比如某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因商标注册费发票丢失、研发费用无明细账,导致商标权属被质疑,最终只能以极低价格转让;还有企业因专利研发阶段的会议纪要、技术方案缺失,无法证明职务发明属性,被迫放弃专利价值。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日常经营中未将知识产权相关收支纳入规范财务体系,导致注销时权属不清、价值难估。加喜财税(官网:https://www.110414.com)在服务企业注销时,会优先梳理知识产权相关的财务凭证,从商标注册费、专利年费到研发人员工资,逐一核对、补全,确保权属证明链完整。我们会联合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商标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帮助企业选择转让、许可或放弃的最优方案,避免沉没成本。记住,规范的财务凭证不仅是税务清算的基础,更是知识产权安置的护身符,企业日常经营时就应重视,别等到注销时才追悔莫及。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