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jpg)
下午三点,市市场监管局三楼的会议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上摊着几份《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暂行办法》,旁边放着两瓶矿泉水和一台录音笔。访谈者小林(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正整理着笔记本,等待三位访谈对象的到来。
【访谈对象】
1. 王教授:税务系统退休专家,从事税收征管工作30年,语言严谨,习惯用数据说话。
2. 李科长: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科科长,基层一线工作者,说话务实,常带咱们这儿这样的口语。
3. 张老板:经营了8年小餐馆的个体工商户,刚完成简易注销,语气直爽,带着点市井气。
【访谈开始】
小林:各位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市场监管局简易注销流程对税收征收的影响。先从最基础的问起吧——王教授,您能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简易注销吗?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简单说,就是针对特定市场主体,比如未开业、无债权债务,或者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毕的企业,简化注销流程的一种制度设计。以前注销企业,得登报公示、成立清算组、提交清算报告,少说也得一两个月;现在简易注销,承诺通过公示期(一般是20天)没人反对,就能直接办结。核心是信用承诺制,用企业信用替代繁琐的材料审核。
小林:那李科长,从市场监管局执行层面看,简易注销主要针对哪些主体?有没有门槛?
李科长:(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咱们这儿主要针对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如,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申请注销时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都能申请。门槛其实不低——首先得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次得税务部门出具清税证明。哦对了,个体工商户还可以口头申请,不用交书面清算报告,这是咱们去年刚推的便民措施。
小林:等等,您提到清税证明,这是不是意味着税务部门在简易注销流程中必须参与?那会不会出现企业没清税就注销的情况?
李科长:(摆摆手)这个不可能!咱们和税务系统是数据共享的。企业一申请简易注销,系统会自动推送给税务部门,税务必须在20天内反馈同意或有异议。如果有欠税、未申报的税款,或者有未结的税务处罚,税务会直接打回来,咱们这边就不能注销。清税证明是硬门槛,绕不过去。
小林:王教授,您觉得这种税务前置审核的设计,对税收征收能起到什么作用?
王教授:(沉吟片刻)从理论上说,这是个防火墙。以前普通注销,企业可能通过假清算、真逃债转移资产,导致税款流失;现在简易注销虽然流程简化,但税务审核卡在前头,相当于把住了最后一道关。我查过数据,2022年全国简易注销占比达35%,其中因税务问题被驳回的占12%,说明这个机制确实能堵住一部分漏洞。
小林:那有没有可能存在漏洞?比如企业通过某种方式让税务部门放水?
王教授:(皱眉)理论上不可能。税务系统有金税四期,企业的开票、申报、银行流水都联网了。哪怕企业少报了一笔收入,税务系统一比对就能发现。不过……(话锋一转)现实中确实有个别钻空子的。比如,有些小微企业为了快速注销,会主动放弃一些难以核实的债权,或者通过阴阳合同把收入做低,导致实际应缴税款和申报税款有差距。这种情况,税务部门事后很难追溯。
李科长:(插话)王教授说的这个情况,咱们基层也遇到过。去年有个卖建材的个体户,申请简易注销时税务没发现问题,结果注销后三个月,有供应商拿着以前的欠条找上门,说当时没申报债权。咱们一查,发现他确实有几笔收入没入账,但当时税务只核了申报记录,没查银行流水——因为简易注销要求里,银行流水不是必须提交的材料。
小林:这算不算简易注销流程对税收征收的负面影响?
王教授:可以这么说。简易注销的核心是效率优先,但效率和安全永远是矛盾的。为了方便企业,我们简化了材料要求,但同时也减少了税务部门的审核维度。比如,普通注销要求提交清算报告,其中会详细列明债权债务和资产处置情况,而简易注销只需要企业承诺无债权债务,这种承诺在现实中约束力有限。
小林:那张老板,作为刚完成简易注销的受益者,您当时注销时,税务流程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和税收相关的问题?
张老板:(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顺利,太顺利了!我那小餐馆,去年疫情撑不下去了,就想注销。一开始听朋友说注销麻烦,要补税、罚款,愁得我好几晚没睡。结果到市场监管局一问,说符合简易注销条件,让我先去税务所。税务的小姑娘看了我的营业执照和发票存根,说你这几年没欠税,也没领过发票,直接在APP上申报一下‘清税’就行。我花十分钟填了表,第二天就拿到了清税证明,再到市场监管局,当场就注销了,总共没跑三趟。
小林:那您有没有担心过,比如有些收入没申报,以后税务部门找上门?
张老板:(摆手)嗨,我这小本生意,就租了个小门面,雇了两个服务员,收入都开票了,税务系统里一清二楚。再说了,注销时税务都查过了,要是真有问题,还能让我过?不过……(犹豫了一下)我听说有些同行,为了少交税,会收现金不开发票,这种要是申请简易注销,税务是不是查不出来?
李科长:(赶紧解释)张老板,您说的这种情况,咱们叫隐匿收入。虽然简易注销不要求企业提供所有流水,但税务系统会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异常。比如,您申报的收入和您的银行流水对不上,或者同行业平均利润率远高于您,系统就会预警。去年就有个餐饮老板,申报年收入20万,但银行流水显示有80万,税务直接把他列为重点监控,最后补了12万税款和5万罚款。
小林:王教授,您觉得大数据监管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简易注销的税收风险?
王教授:(点头)这是未来的方向。现在金税四期已经实现了税务、银行、市场监管、社保等多部门数据共享,企业的每一笔收支、每一张发票都在监管范围内。理论上,只要数据足够全面,企业想通过简易注销逃税,几乎不可能。但现实问题是,基层税务部门人手不够,大数据分析需要时间,对于海量的小微企业,可能存在监管滞后的问题。比如,企业注销后三个月才发现异常收入,这时候追缴税款、滞纳金,甚至罚款,执行难度就大了。
小林:那有没有可能调整简易注销的流程,既保证效率,又降低税收风险?比如延长公示期,或者要求企业提供更详细的财务数据?
李科长:(摇头)延长公示期?那企业不又要多等一个月?咱们推行简易注销,就是为了解决注销难、注销慢的问题。个体工商户很多是夫妻店,拖不起。至于财务数据,小微企业很多没有规范的账簿,要求他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不现实。不过……(眼睛一亮)咱们现在试点简易注销+容缺办理,比如企业有少量未结的行政罚款,只要承诺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也可以先注销,这既方便了企业,也保证了税款的追缴。
王教授:我补充一点。简易注销的风险防控,不能只靠市场监管和税务,还得靠信用惩戒。比如,企业通过简易注销后,如果被发现有逃税行为,应该把它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让它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现在很多企业怕这个,因为一旦失信,法人代表就不能坐高铁、不能贷款,甚至不能当其他公司的股东。这种威慑力,比单纯的罚款更有效。
张老板:(挠头)信用惩戒?这个我倒没想过。不过说实话,我这小生意,就图个踏实。注销的时候该交的税都交了,心里才安稳。要是为了省那点税,以后背个老赖的名声,不值当。
小林:听三位的意思,简易注销流程对税收征收的影响,其实是利大于弊,但确实存在一些风险点,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信用体系来弥补?
王教授:可以这么总结。简易注销是放管服改革的必然产物,它降低了市场主体的退出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税收角度看,它虽然可能带来短期内的监管盲区,但通过税务前置审核大数据比对信用联合惩戒,这些风险是可控的。长远来看,随着数字化治理的完善,简易注销和税收征收会形成便利化与规范化的良性循环。
李科长:对咱们基层来说,简易注销确实减轻了不少工作量。以前一个普通注销,要跑好几次,企业抱怨,我们也累。现在简易注销,企业线上申请,咱们线上审核,一天就能办几十个。风险防控也不能松懈,咱们每周都会和税务部门开碰头会,把有异议的企业名单过一遍,确保该堵的漏洞堵住,该放的权放开。
张老板:我觉得吧,政策是好的,对咱们小老板来说,注销不再是个坎儿了。只要税务部门把好关,咱们诚信经营,就没啥好担心的。
【访谈结束】
窗外的阳光已经偏西,会议桌上的录音灯还亮着。小林合上笔记本,心里对简易注销与税收征收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一场效率与安全的平衡艺术。政策的温度在于便民,而底线在于安全,只有当技术赋能、部门协同、信用约束形成合力时,简易注销才能真正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助推器,而非税收流失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