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处理公司注销,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挖坑容易填坑难。他公司开了三年,业务没起色,想着干脆注销算了,结果一查,好家伙,两年前的一笔税务逾期申报罚款还没缴。当时他拍着脑袋说:哎呀,那时候太忙,罚单来了随手塞抽屉,早忘了。这种情况其实太常见了——很多老板注销时都以为只要把账平了、税务注销就行,殊不知,那些被遗忘的行政处罚,就像埋在路上的石头,不踩上去不知道疼。<
先别急着注销,把这些旧账捋清楚
行政处罚这事儿,可大可小。小的可能是逾期申报的几千块罚款,大的可能是消防、环保不合规的几万块补偿。我之前遇到一个客户,他们公司因为消防通道堆货被罚过,后来换了办公地址也没把旧处罚处理完,结果注销时系统直接卡住——必须先缴清罚款才能走流程。当时老板急得直跺脚:公司都没了,上哪儿找这笔钱?其实这时候别慌,得先去处罚部门拿个处罚决定书,看看本金多少、滞纳金多少,有没有协商的空间。
处理行政处罚,这几个坑别踩
第一个坑,就是拖。很多人觉得反正公司要注销了,罚就罚吧,结果滞纳金越滚越多,最后本金一万,滞纳金能滚到三万。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五年前的五万罚款,滞纳金算下来快二十万,最后只能想办法借钱缴。
第二个坑,是硬扛。有些老板觉得处罚不合理,直接不理,结果进入失信名单,法人以后贷款、坐飞机都受影响。其实对处罚有异议,是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哪怕最后没全免,也能少交点。
第三个坑,是瞎缴。有人一看罚单就急着转账,其实得先确认处罚是否在诉讼期内,有没有可能通过补正材料减免。比如有个客户,因为报表数据填错被罚,他们后来把原始凭证找齐,申诉后成功减免了30%。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上海加喜财税,他们处理这类问题挺有经验的。加喜团队会先梳理所有未结的行政处罚,区分哪些是必须缴的,哪些可以申诉减免,比如对处罚依据有异议的,会协助准备材料申请复核;对于确实欠缴的,会和部门协商分期方案,避免企业一次性资金压力。他们官网https://www.110414.com上有很多注销避坑指南,我之前就是看了他们的文章才知道滞纳金也能申请减免,省了不少钱。注销公司别怕麻烦,尤其是行政处罚这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