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碰到一个老板,公司不开了来找我办注销,聊着聊着他说:社保还欠着员工三个月的,没事吧?注销的时候劳动局不会查吧?我当时就笑了,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很多老板以为公司注销就是走个流程,把税务搞定就完事儿了,结果社保公积金这块雷一炸,要么补一大笔钱,要么直接卡在注销环节。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社保公积金没缴清,企业注销时劳动局到底会不会要审计报告?<

社保公积金未缴清,企业注销时劳动局会否要求提供审计报告?

>

先说个我去年遇到的真实案例。有个做服装批发的小老板姓张,公司开了8年,因为疫情生意不好做,决定注销。他找到我的时候,信心满满地说:税务我都清完了,就差工商了,你帮我快点办。结果我问他:社保公积金缴到哪个月了?他愣了一下:哦,去年有几个月资金紧张,员工的社保只缴了部分,公积金好像就没交了。我当时就告诉他:这事儿麻烦了,劳动局那关不一定过得去。后来果然,劳动局核查时发现公司欠缴了12名员工的社保,总额加起来有20多万,还连续6个月没交公积金。劳动局直接要求他提供近三年的审计报告,把公司的经营情况、资金流水都查了个底朝天,最后不仅补缴了社保公积金,还因为未足额缴纳社保被罚了5万。张老板后来跟我吐槽: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就算借钱也得把社保缴清啊!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公司注销时劳动局要审计报告,有些却不用?这事儿真不是一刀切的,得看几个关键因素。

劳动局到底查什么?核心就一个:有没有坑员工的钱

咱们先搞清楚,劳动局在企业注销时扮演什么角色。简单说,劳动局是员工权益的守护者,它不管你公司赚不赚钱,只关心员工的社保公积金有没有缴、工资有没有发足。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企业必须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这是法定义务,没得商量。

那企业注销时,劳动局怎么核查?一般流程是:清算组(通常是股东或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先向劳动局提交《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申请表》,劳动局会核查公司是否存在欠缴社保公积金的情况。如果有欠缴,就会要求企业提供能证明公司经营状况和资金情况的材料——这时候,审计报告就可能被要求提供了。

但注意,不是所有欠缴都要审计报告。我见过一个更极端的案例:有个餐饮老板欠了5个员工3个月的社保,总共不到3万,员工离职时也没闹,劳动局只是让他补缴,连清算报告都没要。为什么?因为欠缴金额小,没有员工投诉,劳动局觉得没必要兴师动众。

什么情况下劳动局会盯上你的审计报告?3个高危信号

根据我这20年的经验,只要你的公司注销时出现下面这3种情况,劳动局大概率会要求提供审计报告,甚至直接介入稽核:

第一种:欠缴金额大,或者欠缴时间长。 比如欠缴社保超过10万,或者连续6个月以上没交公积金,劳动局就会觉得这公司是不是故意拖着?这时候审计报告就成了查钱从哪来、到哪去的工具。审计师会重点查公司的银行流水、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看公司到底有没有钱缴社保,还是说把钱转移走了。我之前遇到一个科技公司,欠缴社保50多万,股东说公司账上没钱,结果审计报告一出来,发现股东个人账户半年前收了200万服务费,劳动局直接要求股东用这笔钱补缴社保。

第二种:有员工投诉或仲裁。 这是最致命的。只要有一个员工去劳动局投诉公司没缴社保,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缴,劳动局就会启动重点核查程序。这时候别说审计报告了,连公司的工资表、考勤记录、劳动合同都得翻个底朝天。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时有个前员工投诉2019年到2021年没缴社保,劳动局直接要求提供这三年的审计报告,结果审计发现公司那几年利润不错,完全有能力缴社保,最后不仅补缴,还按日加收了0.05%的滞纳金(相当于年化18.25%),比贷款利息高多了。

第三种:公司规模大,或者行业敏感。 比如公司有50个以上员工,属于建筑、餐饮这类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局会重点关照。因为这些行业员工流动性大,社保纠纷多,注销时劳动局会默认可能有猫腻,直接要求审计报告。我有个客户做建筑工程的,公司注销时有80个员工,劳动局直接要求提供近五年的审计报告,连工程分包合同都查了,就怕公司把工程款算成其他支出,逃避社保。

审计报告到底查什么?老板们最怕的3个深扒点

很多老板一听审计报告就头大,觉得这是查家底。其实劳动局要的审计报告,主要就查3件事:

第一:社保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对不对。 很多公司为了省钱,按最低基数给员工缴社保,甚至不缴。审计师会核对公司的工资发放表和社保申报基数,看是不是一致。比如员工实际月薪1万,公司却按最低基数5800缴,差额部分就得补缴。我见过一个贸易公司,审计发现公司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有200万余额,但社保基数只申报了80万,最后补缴了80多万社保。

第二:公司到底有没有钱缴社保。 这是最核心的。审计师会查公司的银行流水,看公司账户有没有大额资金转出,或者股东有没有借款。如果公司账上没钱,但股东个人账户有钱,审计师会建议劳动局股东连带清偿。我之前有个客户,公司注销时账上只有1万块,但股东个人账户有500万,审计报告一出,劳动局直接要求股东用个人财产补缴了30万社保。

第三:有没有阴阳合同避缴。 有些公司让员工签两份合同,一份合同写月薪3000(用于缴社保),另一份写月薪1万(实际发放)。这种最容易被审计师查出来,因为银行流水和工资表对不上。我见过一个广告公司,审计时发现其他应付款账户有50万,明细写着员工奖金,但员工都说没收到过,最后认定为公司通过个人账户发工资,逃避社保,补缴了20多万。

给老板们的3条保命建议,别等注销了才后悔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社保公积金这事儿,别心存侥幸。我见过太多老板因为省了几千块社保钱,最后注销时多花几万块,甚至被列入劳动保障失信名单,影响个人征信。所以给大家3条实在建议:

第一:注销前先自查社保公积金,别等劳动局找上门。 你可以自己去社保局和公积金中心打印《社保缴费明细》和《公积金缴存记录》,看看有没有欠缴。如果有,赶紧补缴,哪怕分期付也行,总比被罚强。

第二:和员工好好沟通,别留定时。 有些员工离职时没计较社保,但公司注销时突然想起来好像没缴,就来找麻烦。你可以主动联系员工,协商补缴,或者给点补偿,让员工签个无异议声明,省得后续麻烦。

第三:如果欠缴多,主动找劳动局协商,别硬扛。 如果欠缴金额确实大,可以跟劳动局说明情况,申请分期补缴或者提供清算报告代替审计报告。我之前有个客户欠缴社保15万,主动跟劳动局协商,提供了《清算报告》(证明公司确实没钱),最后同意分6个月补缴,没要审计报告,省了5万块审计费。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企业注销就像搬家,你以为扔掉的是没用的东西,其实可能是埋在。社保公积金这事儿,看似是公司的成本,实则是员工的保障,更是法律的红线。别等注销时被劳动局卡脖子,才想起当初没缴的社保——那时候,补缴、罚款、滞纳金,可能已经让你的关门成本翻了好几倍。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很多老板注销时只关注税务和社保,却忽略了财务凭证不完整对知识产权的隐形风险。比如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转让或注销时需要提供权属证明,而财务凭证(如研发费用发票、专利申请付款凭证)就是最核心的证据。如果凭证丢了,可能被认定为权属不清,导致商标无法转让、专利被宣告无效,甚至被他人抢注。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客户注销时财务凭证缺失,结果商标因无法提供使用证明被撤销,专利因研发费用无据可查被判定为职务发明,股东损失惨重。我们建议企业注销前,先梳理知识产权归属,补全财务凭证,必要时出具《知识产权专项审计报告》,确保资产安全。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