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老客户找我,急得满头大汗,说他三年前注销的公司,现在被前员工告上法庭,理由是公司注销时没处理完的工伤赔偿金没给。我当时就懵了,公司注销了,怎么还能告股东呢?这事儿说来话长,今天就聊聊企业注销时,资产处置最容易踩的坑,以及真出了纠纷,该找哪个机构说理去。<

企业注销,如何处理公司资产处置纠纷诉讼机构?

>

企业注销这事儿,很多老板都觉得是收尾,随便找个代理公司走流程就行。其实不然,尤其是资产处置,稍不留神就可能惹上官司。我见过太多案例:有的股东觉得公司没了,账上的存货、设备就理所当然归自己,结果被其他股东告侵占公司资产;有的公司注销时还有应收账款没收回来,老板以为烂账就烂了,结果债权人找上门,要求原股东承担清偿责任;还有的干脆连清算组都没成立,直接在报纸上发个公告就注销,连通知债权人都省了,这种甩手掌柜式注销,最容易埋雷。

那企业注销后,真出了资产处置纠纷,到底该找哪个机构打官司呢?这得分情况看,但核心就两个问题:告谁(诉讼主体)和去哪儿告(管辖机构)。

先说告谁。很多人以为公司注销了,法人资格没了,就不能当被告了。其实不然。根据《公司法》第185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业务时,代表公司参与诉讼。如果清算组没尽责,导致债权人损失,清算组成员要承担赔偿责任。最高法《公司法解释二》第19条也说了,清算组未按照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说白了,如果公司注销时清算程序有问题,债权人完全可以起诉清算组成员——也就是那些股东或第三方清算机构。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一家做服装的小公司,老板老张和股东老李合伙,公司账上还有50万的存货和20万的应收账款。注销时,两人嫌麻烦,没走正规清算,直接把存货拉回自己家分了,应收账款也没去要。结果过了半年,一个供应商拿着没结清的5万货款找上门,老张说公司都注销了,你找谁去?供应商直接把老张和老李告了。法院最后判两人连带赔偿,因为清算时没通知债权人,也没处理公司债务。老张后来跟我吐槽,早知道这么麻烦,还不如先把供应商的钱结了,再分剩下的。

除了债权人,股东之间也可能因为资产处置打起来。比如公司注销时,剩余资产怎么分?是按出资比例,还是协商一致?如果有股东觉得其他股东转移资产或分配不公,就能起诉要求重新分配。这时候,诉讼主体就是股东之间的纠纷,跟公司没关系了,直接告对方就行。

再来说去哪儿告。公司注销后的纠纷,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的。但如果涉及不动产,比如公司名下的房产,那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也有管辖权。案由也很关键,是清算责任纠纷、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还是合同纠纷?不同的案由,法律依据和举证责任都不一样。比如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主张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属于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在债权人;而如果是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那就是清算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可能在清算组。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如果公司是通过简易注销的,那对资产处置的要求更高。现在很多地方为了鼓励创业,推行简易注销,承诺无债权债务就能快速注销。但有些老板为了省事,把有债权债务的情况也勾选无,结果被债权人发现,不仅会被撤销注销登记,股东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我猜未来监管部门可能会加强对简易注销的抽查,毕竟承诺制不等于免责制,真出了问题,承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公司注销后,资产到底该怎么处理才安全?我的经验是,三步走:清产核资、通知公告、依法分配。清产核资就是要把账上的钱、货、设备、知识产权都查清楚,最好找第三方评估机构做个评估,别自己拍脑袋定价;通知公告就是要在报纸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公告,还要书面通知已知债权人,别嫌麻烦,这是避免后续纠纷的关键;依法分配就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先还债,再缴税,剩下的才能分给股东,顺序错了,肯定要出问题。

还有个案例,印象很深。一家科技公司注销时,账上有个还没到期的专利,股东小王觉得这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就没管。结果第二年,有个同行发现这个专利刚好能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就找到小王,想买下来。小王说公司注销了,专利早没了,同行一查,发现专利还没办注销手续,直接把小王告了,要求确认专利归公司所有(虽然公司注销了,但通过诉讼主张权利)。最后法院判专利归清算组所有,由清算组负责处置,收益用于清偿债务。小王后来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这么简单就能变现,何必当初放弃呢?

其实很多资产处置纠纷,根源都在财务不规范上。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经常遇到客户财务凭证缺失的情况,比如采购合同没留底、银行流水对不上,这直接导致资产清算时无法准确核算,极易引发纠纷。还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注销时觉得商标、专利没用就放弃了,其实这些无形资产可能还有价值,甚至能通过转让变现,弥补债务。所以注销前一定要做好资产清查和财务梳理,别让省事变成惹事。

企业注销不是一销了之,资产处置更是雷区。真出了纠纷,先搞清楚清算程序有没有问题,再确定告谁、去哪儿告。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找专业的财税或律师团队帮忙,省的为了省几个小钱,惹上大官司。毕竟,20年从业经验告诉我,企业注销时的疏忽,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来买单。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