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工作指南:企业注销时市场监管局对股东权益变更争议如何调解?<
【对话场景】
某区市场监管局企业服务大厅,刚入职3个月的新手小李(以下简称小李)正对着一份企业注销股东争议调解申请发愁,旁边是从事财税工作13年的资深专家王姐(以下简称王姐)。
小李:(挠头,一脸困惑)王姐,您快帮我看看这份材料——一家要注销的公司,三个股东因为股权比例吵翻天,现在互相不认账,都指着对方多承担债务,闹到我们这儿来了。我查了半天流程,也没找到股东吵架了市场监管局怎么管这一条啊……这事儿到底归不归我们管啊?
王姐:(笑着递过一杯水)哈哈,你这问题问得直白,我刚来那会儿也犯过这迷糊。别急,咱们慢慢捋。首先啊,你得明白:市场监管局不是和事佬,但也不是甩手掌柜。股东权益变更争议,在企业注销时就像临门一脚的绊脚石,我们得帮企业把这石头挪开,不然注销流程就走不下去。来,你先说说,你觉得争议的核心是什么?
小李:(翻着材料)核心就是……股权比例呗!A股东说当初注册时他出了60万,占股60%,现在清算下来公司还有100万,他该分60万;B股东说,A股东当年只出了40万,剩下20万是借的,不算出资,所以A只能占40%;C股东更绝,说俩人都有问题,他只认自己占10%,剩下的平分……这不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嘛!
王姐:(点头)嗯,这个问题很典型,就像三个人分一块蛋糕,有人说我切得大,有人说我切得小,连蛋糕本身是不是完整的都吵起来了。你记住啊,股东权益争议的根,往往在出资和约定这两件事上。咱们市场监管局调解,不是当法官判对错,而是当导游——带着他们走对流程,找到能证明蛋糕怎么切的证据。
小李:(眼睛一亮)导游这个比喻好!那具体怎么导游啊?第一步是不是得让他们先吵个明白?我昨天试着让他们坐一起谈,结果差点吵起来,拍桌子瞪眼的……
王姐:(摆摆手)哎哟,可别直接让他们火拼!我刚工作第二年,遇到一对股东,也是情绪激动,我直接把他们关在小会议室说你们不谈完别出来,结果俩人越吵越凶,差点动手。后来我师傅点醒我:调解不是‘对质’,是‘拆解’。你得先把争议拆成一个个小问题,比如:第一,当初的出资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银行流水?第二,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里有没有写股权比例?第三,有没有做过工商变更登记?这些小问题解决了,大矛盾就淡了。
小李:(赶紧记笔记)哦哦,就是化整为零啊!那如果他们拿不出证据呢?比如B股东说A股东只出了40万,但他没有借条,也没有转账记录,就口头说说,这怎么办?
王姐:(叹气)这种情况最头疼,就像空口无凭打官司,咱们市场监管局也不能凭感觉断案。我以前遇到过类似的,两个股东为了一套设备归谁吵,一个说我买的,一个说公司统一采购的,最后翻出2018年的会议纪要,上面写着设备由A股东联系采购,款项从公司账户支付,这才算尘埃落定。所以啊,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双方把家底亮出来——出资证明、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财务账册、银行流水……哪怕是一张微信聊天记录,只要是能证明事实的,都得收上来。这就像破案,证据链越完整,真相越清楚。
小李:那如果证据不全,或者双方各执一词,咱们也没法判断真假,是不是就只能让他们去法院打官司了?
王姐:(摇头)也不一定。打官司耗时耗力,一套流程下来,半年起步,企业可能早就黄了。咱们市场监管局有个小技巧,叫背对背调解——别让俩人面对面吵,你分别跟他们谈。比如跟A股东说:B股东坚持说你只出了40万,你要是有证据,现在拿出来比等上法庭强;要是没有,咱们能不能先按工商登记的股权比例来,等后续有证据再补?跟B股东也说类似的话。很多时候,双方在第三方压力下会松口,毕竟注销是共同目标,谁也不想拖着公司烂尾。
小李:(若有所思)背对背调解……这个方法听起来像拆招,不让他们的情绪互相碰撞。那如果他们还是不肯让步,非要争个高下呢?
王姐:(喝了口水)这时候就得搬法律武器了。我以前遇到过一个死结,两个股东股权比例50:50,清算时一个要分红,一个说公司还有债务没处理完,谁也不让。我直接把《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摊开给他们看: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你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债务没清完,哪有分红?这就是规则大于人情,有时候把硬杠杠摆出来,比你说十句别吵了管用。
小李:哦!原来法律依据这么重要!我之前光想着劝和,差点忘了依法调解才是根本。那调解成功了,是不是要签个调解书?这个调解书有法律效力吗?
王姐:(点头)对,调解成功后,咱们要制作《股东权益争议调解书》,把双方认可的股权比例、清算分配方案、债务承担方式都写清楚,然后让股东签字、盖章。这个调解书虽然不像法院判决书那样有强制执行力,但它是企业办理注销登记的重要依据——没有这个,市场监管局没法出具清算报告合规的证明。不过啊,这里有个潜规则:调解书里最好加上双方就本次争议再无其他纠纷的条款,免得注销完又回头找麻烦。我见过有股东,注销半年后突然翻旧账,说当时调解是被逼的,结果把公司原来的股东又拖进官司,就是因为调解书里没写清楚一次性解决。
小李:(惊讶)一次性解决……这个细节太关键了!那如果调解失败了,双方还是达不成一致,咱们是不是就不管了?
王姐:(正色)也不是不管,而是转介。市场监管局调解的前提是双方自愿,如果一方不同意,或者调解不成,我们会出具《调解终止通知书》,然后建议他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比如起诉到法院,申请强制清算或者股东代表诉讼。不过啊,这里有个小窍门:我一般会在《调解终止通知书》里附上法院联系方式和申请强制清算的材料清单,相当于给他们搭个桥。毕竟企业注销是大事,咱们不能把皮球直接踢给法院,得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小李:(松了口气)原来还有转介这一步,我还以为调解失败就卡在这儿了呢。王姐,您说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调解的核心就是找证据、讲规则、控情绪、给出口,对吧?
王姐:(笑着拍拍小李肩膀)总结得不错!不过啊,还有一点很重要——你得共情。股东们吵架,往往不是钱的问题,是气的问题。我以前遇到一个股东,清算下来能分20万,但他非要跟另一个股东争谁说了算,最后只要了10万,就为了一口气。这时候你不能光讲法律,得说点人话。比如可以跟他说:您看,公司注销了,这20万揣进兜里是实在的,为了争一口气少拿10万,值吗?再说,就算打赢了官司,执行起来也费劲,不如现在和解,早点把钱拿到手,给家里人花也香啊!——有时候,情理比法理更能让人松口。
小李:(若有所思)共情……我之前总觉得要公事公办,没想到还得懂人心。王姐,那您觉得我们新手做这个调解,最容易在哪儿踩坑啊?
王姐:(想了想)最容易踩坑的有三个地方:一是先入为主,还没听完双方陈述,就心里偏向某一方,这绝对是大忌;二是急于求成,想着快点结束争议,结果忽略了细节,比如没让股东确认债务是否全部清偿,导致注销后出现新的纠纷;三是越界调解,比如帮股东计算股权比例、制定分配方案——这些是会计师或律师的事,咱们市场监管局只负责程序引导和事实确认,别把自己当成全能选手。我刚工作时就犯过第二个错误,为了快点结案,没仔细核对清算报告,结果注销后有个债权人找上门,说公司欠的钱没还清,最后是我们局里出面协调,才没出大问题。
小李:(赶紧记下)记下了记下了,不偏心、不着急、不越界!王姐,听您说了这么多,我感觉这调解工作就像走钢丝,既要讲法律,又要讲人情,还得拿捏分寸……
王姐:(笑着点头)哈哈,这个比喻挺形象!不过啊,也别太紧张。企业注销时的股东争议,就像孩子长大了要分家,虽然闹心,但只要方法对,总能解决。你记住,咱们市场监管局做调解,不是为了压下去,是为了理顺了——让企业干干净净地注销,让股东明明白白地散伙,这才是最终目的。刚开始做难免会出错,我当年还因为把出资额和股权比例搞混,被股东指着鼻子骂过呢!但多学多问,多总结经验,慢慢就能找到感觉了。
小李:(眼睛里有了光)谢谢王姐!我之前还以为这工作就是盖章、填表,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听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企业服务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有温度的引导了。
王姐:(拍拍小李的肩膀)没错!咱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企业的大事,注销、变更、登记……对咱们来说可能是日常工作,但对企业和股东来说,可能就是人生大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帮他们把麻烦事解决好,他们才会觉得市场监管局是靠得住的。别怕犯错,谁不是从新手过来的?只要你心里装着为企业服务这回事,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小李!
小李:(用力点头)嗯!我一定好好学,争取早日成为像王姐这样的企业服务专家!
【对话小结】
企业注销时股东权益变更争议的调解,核心在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情感为纽带。市场监管局作为程序引导者,需通过拆解争议、收集证据、背对背调解、明确规则、转介司法等步骤,帮助企业化解矛盾。新手在工作中需避免先入为主、急于求成、越界调解,同时注重共情与细节,让调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每一次争议的解决,都是对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是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贡献。
特别注明:本文《企业注销时市场监管局对股东权益变更争议如何调解?》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51126.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