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老板因为注销公司栽跟头,尤其是环保这块儿。现在国家为了方便小微企业退出,搞了个简易注销承诺制,说白了就是老板签个承诺书,说没欠钱、没官司,公示20天就能注销。听着挺美,但环保纠纷这事儿,就像埋在土里的雷——你不知道它啥时候炸,炸了能有多狠。前几天还有个老板哭着给我打电话:我以为厂子小没人管,签承诺书的时候压根没想到三年前偷排的废水,现在法院都判了,注销还能办吗?今天我就以20年从业者的经验,跟大伙儿聊聊:小微企业简易注销承诺制下,股东要是碰上环保纠纷执行裁决,到底该怎么处理?<
很多老板以为简易注销就是随便注销,其实不然。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3条,简易注销的核心是承诺制——股东得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承诺企业不存在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已结清所有税款、社保费用,无正在被立案调查或采取行政强制、司法协助、被予以行政处罚等情形。这里面,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就包括环保部门的罚款、赔偿,法院的执行裁决。
我见过个典型例子:老张开个小五金厂,2021年因为废酸处理不达标,被环保局罚了8万,当时没钱交,就拖着。2023年厂子不想干了,会计说走简易注销快,老张也没多想,直接在系统里点了承诺无未结清债务。结果公示期刚过,环保局就发函了:你们有8万罚款没交,简易注销终止,必须走普通注销程序!老张当时就懵了:我都注销了,还能找我?我告诉他: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你承诺‘无未结清债务’,但实际有,这叫‘虚假承诺’,轻则撤销注销,重则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啊,老板们得记住:简易注销的承诺不是随便签的,尤其是环保这块儿,现在环保查得严,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早年环保不规范导致的偷排、漏排),当时没被发现,注销时可能突然冒出来。一旦你签了承诺书,又没处理好环保纠纷,麻烦就大了。
要是公司已经有环保纠纷的执行裁决了(比如法院判赔污染损失、环保局罚款强制执行),股东还想走简易注销,基本不可能。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49条,企业在简易注销公示期内,被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存在未结清债权债务等情形的,得终止简易注销,改走普通注销程序。
我去年遇到个案例:李姐的食品加工厂,2020年因为污水直排被村民起诉,法院判赔12万,一直没给。2022年李姐想用简易注销甩包袱,公示期村民直接向市场监管局提了异议,提供了法院判决书。最后不仅注销没办成,李姐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高铁票都买不了。她后来找我哭诉:我以为厂子注销了,债务就没了,没想到连累自己成了老赖。
这里有个关键点:环保纠纷的执行裁决,属于未结清债权债务的明确情形。市场监管部门在审核简易注销时,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筛查是否有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被执行人等记录。一旦有环保执行裁决,系统里肯定能查到,简易注销100%过不了。
那股东是不是就只能认栽了?也不是。分几种情况:
如果是公司名下的环保罚款、赔偿,股东以有限责任为限,最多就是公司注销后,剩余财产不够赔的部分,不用股东个人掏钱——但前提是,你得走正规清算程序,不能一注销了之。我见过个老板,公司有5万环保罚款没交,他直接走简易注销,结果环保局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冻结了他个人账户,理由是股东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公司财产流失。后来他花3万请律师打官司,才证明自己不知道有罚款,但时间、精力全耗进去了。
如果是股东个人原因导致的环保问题(比如股东指示工人偷排),那性质就不一样了。这时候股东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甚至污染环境罪。我有个做化工的朋友,2021年为了省成本,让工人把废液偷偷排到河里,被环保局抓了个正着。后来公司注销时,他以为有限责任能保他,结果法院判他污染环境罪,坐了6个月牢,还赔了村民50万。所以说,环保纠纷不是儿戏,股东个人责任分得清。
要是股东想走简易注销,又担心有环保纠纷,第一步肯定是自查。我建议老板们从三个方面查:
第一,查公司环保档案。很多小微企业没专门的环保部门,但至少得有当年的环保检查记录处罚决定书危废处置合同这些。我见过个老板,厂子搬了三次,环保资料早丢了,结果注销时被环保局说2019年有废渣未规范处置,要罚款10万。最后他花了2个月时间,托关系找到当年的环保局档案,才证明已经处理了,白白耽误了注销时间。
第二,查征信报告。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公司有没有被执行人记录,上信用中国查有没有环保行政处罚。我有个客户,公示期前一天,在信用中国上看到公司2020年有个未缴纳排污费的处罚,赶紧联系环保局,补交了2万罚款,才没终止简易注销。
第三,问老员工。有些环保问题,比如早年偷偷排污,可能没被记录在案,但老员工可能知道。我建议老板们跟老员工聊聊,尤其是负责生产的,别怕麻烦,万一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注销失败,损失更大。
要是自查发现确实有环保纠纷,别想着蒙混过关。我见过个老板,知道有5万罚款没交,就让会计把环保处罚决定书藏起来,走简易注销。结果公示期被环保局群众举报,市场监管局直接把他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年内都不能当股东、开公司。得不偿失啊!
要是股东自查发现公司有环保纠纷执行裁决,想顺利注销,只有两条路:要么先解决纠纷,要么放弃简易注销走普通程序。
第一条路:解决纠纷,拿到结案证明。比如环保罚款没交,赶紧去交钱,让环保局出个《行政处罚履行完毕证明》;法院有执行裁决,跟申请人协商分期还款,或者达成和解,拿到《执行完毕证明》。我有个客户,公司有20万环保赔偿没给,走简易注销被驳回后,他跟申请人协商,先赔5万,剩下的分一年还,申请人同意了,拿到《和解协议》后,才顺利办完注销。
第二条路:放弃简易注销,走普通注销程序。普通注销虽然麻烦(要成立清算组、公告45天、清算报告审计),但胜在严谨。清算组会全面清理公司财产,包括环保债务,要是公司财产不够赔,股东也不用再掏钱——前提是,你得依法清算。我见过个老板,普通注销时清算组发现公司有10万环保罚款没交,就用公司剩下的5万存款交了,剩下5万,环保局也没再追究,因为公司已无财产可供执行。
这里我得提醒一句:现在很多老板怕麻烦,想走捷径,明明有环保纠纷,还硬走简易注销。我猜测,以后市场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联动会越来越强,说不定以后简易注销时会直接调取环保处罚数据库,到时候想蒙混过关就更难了。所以啊,该走的程序一步不能少,别因小失大。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重经营、轻环保最后栽跟头。其实小微企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碰上环保纠纷,可能直接致命。与其想着注销时怎么处理环保纠纷,不如平时就做好环保合规——该上的污水处理设备上,该交的环保费交,该危废处置的别乱扔。
我有个客户,开个小塑料厂,2019年就上了套废气处理装置,虽然每年要多花2万维护费,但2022年环保大检查时,其他厂子要么被罚,要么停产,他的厂子因为环保台账齐全、设备运行正常,一点事没有。后来他想注销,查了半天没任何环保纠纷,3天就办完了简易注销。所以说,平时合规,注销时才能轻松过关。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时无法证明环保合规(如无废水处理记录、无危废处置发票),环保部门可能认定存在历史污染,导致注销受阻或股东被追责。知识产权方面,若企业有专利、商标未转让,可能被纳入清算财产,若环保债务优先受偿,股东可能拿不到剩余财产,甚至因财产不足承担连带责任。建议企业提前规范财务,梳理知识产权,避免注销时踩坑。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提供专业注销服务,帮企业规避风险。
特别注明:本文《小微企业简易注销承诺制股东如何处理公司环保纠纷执行裁决?》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50348.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