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老客户给我打电话,声音里透着焦虑:张老师,公司不干了,注销手续都开始了,社保那边咋办啊?员工还没全部遣散,我自己交的职工社保要不要转成灵活就业?我听完就笑了,这问题太常见了——每年至少有20%的老板在注销公司时,才突然想起社保这烫手山芋。其实啊,公司注销和社保终止就像拆房子,得先清空里面的人(员工社保),再拆框架(社保账户),顺序错了,轻则罚款,重则惹上劳动仲裁。<

公司注销,社保如何终止?

>

先说个真事儿。去年有个做餐饮的老板老李,公司经营不善要注销,他觉得反正都要注销了,员工社保随便停吧,结果清算时忘了给5个服务员停保。其中有个服务员正好在这期间怀孕,产检时发现社保还在缴,但公司已经注销了,社保局找不到缴费主体,直接把她的生育津贴申请驳回了。服务员急了,把老李告上法庭,最后老李不仅赔了3万块生育津贴,还被劳动监察部门罚款2万。你说冤不冤?这事儿就坏在想当然——注销公司不是甩包袱,社保账户必须先清零才能注销。

根据《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人社厅发〔2019〕2号)第四十七条,单位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必须先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社保注销,清缴所有欠费,然后才能终止员工的社保关系。说白了,就是先还债,再关门。欠费包括单位应缴部分和个人应缴部分,哪怕公司账上没钱,也得想办法把欠费补上,不然社保局根本不给你出《社保注销证明》,工商那边也过不了户。

员工社保终止:别让遗留问题拖垮注销

处理员工社保,最关键的是时间节点。很多老板以为等工商注销完再处理员工社保,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是:在成立清算组后,第一时间给所有员工停保。为啥?因为清算期间,公司虽然不经营了,但劳动关系还在,员工的社保还得继续缴,直到劳动关系正式终止。

我见过一个更离谱的案例。有个科技公司老板小王,清算时把员工都辞了,但没办停保,想着反正公司注销了,社保自动就停了。结果过了3个月,社保局发来催缴通知,说公司还有2名员工的社保在缴。小王懵了:人都走了,谁在缴?后来查才发现,是员工自己偷偷用公司名义继续缴社保,目的是为了保持医保连续缴费记录(断缴会影响医保报销)。社保局认定公司未如实申报社保缴费情况,对小王公司处以1万元罚款,还把他拉进了社保失信名单。小王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辞退员工时,哪怕多给1个月工资,也得把社保停了。

员工社保终止的具体流程其实不复杂:第一步,在社保系统里做减员,填写《参保人员减少表》,注明公司注销终止劳动合同;第二步,给员工出具《社保缴费证明》,告知他们可以找新单位接续,或者自己去社保局转灵活就业;第三步,如果涉及经济补偿金,得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支付N+1,不然员工随时能告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记住,员工的社保关系转移是他们的权利,你有义务配合,别卡着不给证明,不然注销流程卡在劳动仲裁这儿,更麻烦。

老板/股东社保:从职工到灵活就业的切换

很多老板自己也在公司交职工社保,公司注销后,这部分社保咋办?其实就两条路:要么找新单位交职工社保,要么转成灵活就业社保。但不管选哪条,都得先在公司做停保,不然会出现双重缴费的乌龙——既在原公司缴,又在灵活就业缴,最后钱白交还影响缴费记录。

我有个做贸易的朋友老周,公司注销时忘了给自己停保,结果新公司成立后,社保系统提示此人已有社保账户,无法新增。他跑社保局查才发现,旧公司的社保账户还没注销,系统还在自动扣费。老周气得直拍大腿:注销公司时光顾着盯着员工,把自己给忘了!后来他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把旧公司的社保账户注销,新公司的社保才终于缴上。

这里有个小细节:如果老板之前在公司交的是城镇职工社保,转灵活就业时,缴费基数可能不一样。比如在上海,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按上年度平均工资算的,而灵活就业社保的基数可以在60%-300%之间自主选择。如果你之前按1万基数缴,转灵活就业后想按最低基数(比如6235元)缴,得去社保局申请变更,不然系统会默认按原基数扣,可能多缴不少钱。具体政策每个城市不一样,最好注销前打个12333问问,别想当然。

清算期间的社保:这些隐形支出别忘了

清算期间,除了员工的社保,还有一笔隐形支出容易被忽略——清算组人员的社保。如果清算组成员是外聘的律师、会计师,他们和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虽然不用缴职工社保,但可能需要代扣代缴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股东自己参与清算,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得正常缴社保和个税。

我见过一个老板,清算时让几个股东自己负责清算,没给他们发工资,也没缴社保。结果其中一个股东后来举报,说清算期间为公司提供劳动,公司应支付报酬并缴社保。税务局一查,确实如此,不仅补缴了几万块社保,还因为未代扣代缴个税被罚款。老板后来吐槽:早知道清算这么麻烦,还不如直接找专业机构做,省下的罚款都够付服务费了。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为清算支出的费用(包括清算组人员的报酬)属于破产费用,优先从公司财产中拨付。所以啊,别想着清算能省一分是一分,该支出的社保、工资、报酬,一分都不能少,不然注销时税务局、社保局会跟你秋后算账。

社保终止后的雷区:这些风险要避开

社保终止后,还有几个雷区得注意。第一个是社保欠费滞纳金。如果公司注销前没清缴完社保欠费,滞纳金会一直算到欠费缴清那天,日万分之五,折合年化18.25%,比高利贷还狠。我见过一个公司,欠了5万社保费,拖了3个月没缴,滞纳金就滚到了6万,最后不得不借钱补缴。

第二个是员工医保断缴。如果员工没及时转走医保,断缴期间生病住院,医保不能报销,员工可能会找公司索赔。虽然公司注销了,但清算财产里得预留这部分风险金,不然员工起诉的话,清算组成员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我建议老板们,在给员工停保时,多提醒一句赶紧转医保,别断缴,既是帮员工,也是帮自己减少麻烦。

第三个是老板社保断缴影响个人权益。比如养老保险,断缴会影响缴费年限;医疗保险,断缴超过3个月,重新计算缴费年限(上海、广州等城市有累计缴费年限要求,但断缴期间医保待遇会暂停)。我有个客户,公司注销后社保断缴了6个月,后来想买房,发现社保连续缴费年限不够,差点买不成。所以啊,老板自己的社保,注销后一定要及时接上,别因小失大。

说实话,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老板注销公司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工商注销顺利,社保却留下一堆烂摊子。其实社保终止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提前规划:清算组成立时,同步处理员工停保;注销前1个月,去社保局申请社保注销;欠费、补偿金该算的算清楚,别留尾巴。记住,公司注销是终点,但社保处理是过程,这个过程做好了,才能安安心心关门大吉。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会导致社保欠费、工资支出无法核实,直接影响社保注销流程,甚至引发税务稽查;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若未在注销前妥善处置,可能被他人抢注,导致企业品牌价值流失。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提供一站式注销服务,协助企业梳理财务凭证,补全社保缴费记录,同时评估知识产权价值,通过转让、保留等方式避免资产流失,确保企业注销顺利,不留法律隐患。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