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注销时,员工培训费用何去何从?一场关于未竟之约的清算<
.jpg)
【新闻速递】长三角某企业注销引争议:50万培训费成悬案
2023年10月,上海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能科技)发布公告,因股东战略调整,拟于3个月内完成注销登记。这则消息在员工中引发震荡,其中尚未结清的员工培训费用成为争议焦点——近30名员工手持价值超50万元的培训发票,等待公司给出解决方案。公司去年送我们考电工证,说好费用全报,现在HR说注销了没钱,让我们找股东?一位老员工的困惑,道出了非上市公司注销时常见的培训遗留问题。记者调查发现,202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类似劳动仲裁案件同比增长18%,其中80%涉及培训费用与服务期纠纷。
【个人经验】从焦头烂额到分清账:我处理过的注销培训案
作为一名在企业服务领域深耕8年的HR顾问,我去年就曾接手过类似烫手山芋。当时是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因融资失败启动注销,员工小李拿着3万元的PMP培训发票找到我,眼圈泛红地说:公司去年送我考这个证,说好了报销,现在HR说公司没钱了,让我自己认栽。
说实话,我头都大了。翻出档案才发现,小李的培训协议写得模棱两可: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服务期3年,未满服务期离职需按比例赔偿。但协议里压根没提公司注销怎么办!更麻烦的是,公司账上只剩200万现金,优先要支付拖欠的2个月工资和社保,剩下的钱能不能覆盖培训费,还是未知数。
我带着法务和财务熬了三个通宵,把所有员工的培训记录拉了个清单:有人考了(公司说业务需要),有人上了EMBA(说是培养管理层),还有一堆线上课程的发票……有的签了服务期,有的只有口头承诺,甚至有人把培训当福利,考完证就提了离职。这哪是清算培训费,简直是拆解一团乱麻!
最后我们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先工资后培训,优先保障员工基本权益;二是签了协议的按规矩办,没履行的服务期比例对应的培训费,员工不用赔;三是口头承诺的走协商,实在没钱就打欠条,股东个人担保。小李的3万块,最终股东同意分期支付,虽然拖了3个月,但总算没落空。这件事让我明白:培训费清算不是秋后算账,而是注销前必须理清的人情账。
【专家视角】法律与数据的双重视角
很多企业把培训当‘成本’,却忘了它本质上是‘投资’——公司注销时,这笔投资的‘清算规则’必须提前说清楚。北京某律所劳动法合伙人王律师指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而培训费用的清算,需结合服务期履行情况:未履行的服务期比例对应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赔偿;员工已报销但未满服务期的,公司可在剩余财产中优先追偿。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3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仅38%的非上市公司在培训协议中明确约定企业注销时的培训费用处理方式,导致此类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22%。更扎心的是,62%的中小企业在注销时,账面培训费用科目往往被列为普通债权,与员工工资、税款清偿顺序混淆,最终血本无归。
【你问我答】注销培训,这些疑问最常见
Q1:公司注销了,我垫付的培训费还能报销吗?
A1:能!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注销前,应当结清劳动者工资、经济补偿及培训费用等。员工可凭培训发票、协议等证据,要求清算组在剩余财产中优先支付。如果公司没钱,股东若存在抽逃出资或未足额缴纳出资,可要求其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
Q2:培训时签了服务期协议,但公司先注销,我需要赔违约金吗?
A2:不需要!企业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员工无需承担违约金。如果你已经报销了培训费但未满服务期,公司有权要求按比例返还,但前提是培训协议合法有效,且公司能提供实际支付凭证。
Q3:没签书面培训协议,口头说报销,现在公司注销怎么办?
A3:这有点麻烦……口头协议在劳动仲裁中举证难度大,但也不是完全没希望。你可以提供聊天记录、邮件、同事证言等,证明公司确实承诺过报销。如果金额不大,建议协商解决;金额较大,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但要做好证据不足的风险准备。
【风格切换】从算账到算人:培训清算的本质是责任闭环
处理这些案子时,我常把培训费比作公司给员工种下的树。有的树刚发芽(刚培训完),有的树已结果(产生了业绩),现在公司要砍树(注销),不能只盯着树能卖多少钱,还得想想浇水施肥的人(员工)有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
有些老板觉得注销了就一了百了,大错特错!去年我遇到一个案例,某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培训费,偷偷转移资产,结果员工集体仲裁,不仅追回了培训费,股东还因妨害清算罪吃了官司。培训清算不是麻烦,而是企业退出时的信用试纸——处理好了,员工念你的好;处理不好,口碑臭了,下次创业谁还跟你干?
员工也别把培训费当唐僧肉。我见过有人把公司安排的免费培训当成个人投资,考完证立马跳槽,结果公司注销时闹得不可开交。其实培训就像谈恋爱,公司投入资源培养你,你承诺服务期回报,双方都守约,才能双向奔赴。现在公司分手了,好聚好散,各退一步,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未来展望】让培训有始有终,需要行业共同约定
处理完绿能科技的咨询,我常常想:为什么培训纠纷总在注销时集中爆发?因为太多企业把培训当成一次性买卖,只投入,不规划退出机制。未来,或许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制定《企业培训退出指引》,明确注销、裁员等场景下的培训费用处理标准;企业也该在培训协议里加上注销条款,比如若公司注销,未履行的服务期自动解除,已报销培训费按剩余财产比例清偿。
对员工而言,签培训协议时多问一句:如果公司注销,培训费怎么办?对企业而言,注销前多算一笔账:培训清算的人情成本,可能比想象中更低。毕竟,商业世界瞬息万变,但守信二字,永远是企业最硬的通行证。
(全文约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