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药店注销后如何处理药品销售渠道供应商?

已有 16235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9-14 01:24:30

上周五下午,我在茶水间碰到刚入行的财务小李,他捧着咖啡杯唉声叹气:张姐,老板说咱们药店要注销了,现在十几个供应商天天追着要账,还有几个扬言要起诉,我头都大了。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递了块曲奇:别慌,十年前我第一次处理这事,比你还狼狈,差点被供应商堵在办公室里‘喝茶’。今天正好有空,就跟你唠唠,药店注销后怎么跟供应商好聚好散,还能少踩坑。<

药店注销后如何处理药品销售渠道供应商?

>

一、问题:注销不是一关了之,供应商才是硬骨头

很多人觉得药店注销就是关门大吉,清算走人,其实最大的麻烦往往藏在供应商这里。我见过太多同行,注销时要么对供应商爱答不理,要么一刀切说没钱了,结果不是被起诉赔违约金,就是被行业里拉黑,以后想再开药店,连个靠谱的供应商都找不到。

药品销售渠道的供应商,说白了分三类:厂家直供、区域代理、配送商。厂家直供通常账期短、要求严,但价格有优势;区域代理灵活,但可能存在串货风险;配送商负责物流,但常常把配送费和货款混在一起算。这三类供应商在注销时的诉求完全不同:厂家要市场保护,代理要库存清仓,配送商要尾款结清——任何一个环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变成定时。

记得我第一次独立负责药店注销时,就是吃了想当然的亏。当时觉得反正店都要关了,谁还较真真?结果有个做中成药的区域代理,我们账上还有他5万块的货没结清,他直接把我们告到法院,理由是我们单方面终止合同导致他20万的临期药品积压。最后不仅赔了15万,还在当地医药圈落了个不诚信的骂名——后来才知道,这家代理背后还带着十几个小药店,他这么一闹,我们直接得罪了一片。

二、挑战:注销时的供应商四座大山

处理供应商,从来不是发个通知说‘我们要注销了,结款走流程’这么简单。根据我这十年的经验,至少要翻过四座大山:

第一座山:合同里的隐形陷阱

很多供应商的合同,尤其是厂家直供的,条款写得比药品说明书还复杂。我见过有份合同里写着若乙方单方面终止合同,需按剩余未供货金额的30%支付违约金,但未供货金额怎么算?是合同总额减去已供货金额,还是按未来12个月预估供货量算?合同里没写清楚。注销时厂家咬定是未来12个月预估供货量,我们算了算要赔20万,差点当场晕过去。

第二座山:库存的烫手山芋

药店注销时,最头疼的就是库存。效期内的药品怎么处理?临期的怎么办?有些供应商答应退换,但退换时又扣各种损耗费;有些直接说我们不收,你们自己处理。我见过一家药店,注销时为了清库存,把一批效期只剩3个月的保健品低价卖给串货商,结果被药监部门查到渠道不符,罚款30万,老板差点进去——这事儿在行业内不算新鲜事,但总有人心存侥幸。

第三座山:账期的罗生门

供应商的账期从来都是糊涂账。有的说上月货款这个月结,有的说季度结算,还有的把返利和货款混在一起。我遇到过个配送商,我们账上显示欠他8万,他说不对,还有2万配送费没算,还有1万返利没给,一共11万。后来我们翻了一年多的对账单,才发现他把配送费偷偷加到了货款里,还把季度返利的条件改了——这种小动作,在注销时最容易爆发。

第四座山:关系的人情债

做医药这行,关系比什么都重要。有些供应商跟老板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平时货款拖欠几个月都没事;但注销时,你一句没钱了,可能直接把兄弟关系做没。我见过个老板,注销时没跟一个铁杆供应商打招呼,结果供应商在行业群里说他过河拆桥,后来他新开药店,想找这个供应商拿货,人家直接说没货。

三、解决方案:分四步,把硬骨头变成顺水推舟

处理供应商,不能一刀切,得像中医看病一样辨证施治。根据我这十年的经验,分四步走,能解决80%的问题:

第一步:提前3个月摸底,建立供应商档案库

注销不是突然决定的,通常提前3-6个月就有征兆。一旦确定要注销,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供应商的家底摸清楚。我建议做一个供应商注销应对表,至少包含这几项:

- 供应商类型(厂家/代理/配送商)

- 合同关键条款(账期、违约金、退换货政策、独家代理约定)

- 欠款金额(货款、配送费、返利)

- 库存情况(效期、数量、是否可退换)

- 关系等级(核心供应商/普通供应商/一次性供应商)

这里有个小技巧:找供应商要对账单时,别直接说我们要注销了,可以说年底审计,需要核对全年账目。这样供应商不会起疑,你也能拿到准确数据。我第一次注销时就是因为直接说要关店,供应商都开始催债了,根本没时间慢慢核对。

根据我的经验,核心供应商(比如年供货额超50万的厂家)必须优先处理,他们不仅话语权大,还可能影响你在行业内的口碑;普通供应商可以适当放一放,但一次性供应商(比如只卖过一次口罩的)要赶紧结清,免得节外生枝。

第二步:分类谈判,厂家要面子,代理要里子,配送商要票子

供应商类型不同,谈判策略也得对症下药:

对厂家直供:主打市场保护牌

厂家最怕什么?怕串货和价格崩盘。所以谈判时,一定要强调我们注销后,所有库存会按厂家指导价处理,不会低价冲击市场。我建议主动给厂家出库存处理方案:效期6个月以上的,按原价退货;3-6个月的,按7折折算成下次进货的货款(如果你们集团还有其他药店);3个月以下的,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记得让厂家出捐赠证明,既能抵税,又能体现社会责任)。

这里有个行业潜规则:厂家通常不愿意收临期药品,但如果你能承诺下次开店优先拿他们的货,他们往往会松口。我之前跟一家外资药厂谈判,就是用未来3年新店采购权换回了80%的临期药品,省了12万。

对区域代理:主打库存清仓牌

区域代理最关心库存能不能变现。我建议跟他们谈串换:把你们滞销的药品,换成他们畅销的药品(比如把卖不动的感冒药,换成他们好卖的维生素),按市场价折算。串换前一定要确认串换药品的效期和利润空间,别为了清库存,换回来一堆卖不掉的货。

有个小技巧:跟代理谈串换时,可以假装无意间透露XX连锁药店正在找XX药品的货源,让代理觉得串换的药品能卖出去,他们更愿意配合。我第一次用这招时,代理眼睛都亮了,当天就同意了串换。

对配送商:主打账目清晰牌

配送商最较真钱。我建议把货款配送费返利分开算,每一笔都要有书面凭证。比如配送费,要核对配送单上的数量、距离、收费标准;返利,要确认返利条件是否达成(比如年进货额达标、陈列位置达标等)。

这里有个血泪教训:我之前有个配送商,说我们欠他2万配送费,我们查了配送单,发现他多算了冷链费(我们药品不需要冷链)。但因为当时没保留配送确认单,只能认栽。后来我规定,所有配送必须当场签字确认,单子上要写明是否需要冷链配送费金额,再小的单子也不能例外。

第三步:法律兜底,口头承诺不如白纸黑字

谈判归谈判,但所有约定都必须落在书面协议上。我建议找专业律师审核《终止合作协议》,至少包含这几项:

- 终止日期(明确从哪天起,双方不再有供货关系)

- 欠款金额及支付时间(分阶段支付的话,要写明每笔金额和支付日期)

- 库存处理方式(退货、串换、捐赠,都要写清楚数量、效期、处理方式)

- 违约责任(如果供应商不配合退货,或者我们逾期付款,怎么处理)

- 保密条款(双方不得泄露对方的商业秘密,尤其是注销这件事)

这里有个幽默的插曲:我第一次签协议时,律师在违约责任里写了若一方违约,需支付对方违约金5万元,供应商老板笑着说张总,5万块够干嘛?不如改成‘请对方吃顿大餐’。我当时还觉得他开玩笑,结果后来他真的违约了,我们请他吃了顿人均500的餐,他心疼得直拍大腿——这是后话了,协议里还是得写清楚违约金,不然大餐可堵不上供应商的嘴。

第四步:留有余地,关店不是绝交,是江湖再见

医药圈子很小,今天你得罪一个供应商,明天可能就开不了店。所以注销时,一定要留人情。我建议:

- 给核心供应商发感谢信,感谢他们过去的支持,顺便提一句未来有机会再合作;

- 把库存捐赠给慈善机构时,让供应商一起参与(比如他们出部分药品,你们出部分),既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刷一波好感;

- 别在行业群里抱怨供应商,哪怕他们再过分,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根据我的经验,好聚好散的供应商,未来往往能成为你的资源库。我有个朋友,五年前注销药店时,跟一个厂家代理处理得很愉快,后来他新开药店,这个代理不仅给他最低价,还帮他对接了多个配送商——这就是人情债的回报。

四、经验教训:那些年我踩过的坑,你不用再踩

说了这么多,不如分享两个我的失败经历,希望能让你少走弯路:

第一次:没看合同里的独家代理条款,赔了15万

我刚做财务总监时,接手一家注销的药店。有个做慢性病药的厂家,合同里写着若乙方单方面终止合同,需按剩余未供货金额的30%支付违约金,但我没注意到剩余未供货金额是指未来12个月的预估供货量。注销时,厂家按年供货额100万×12个月×30%算,要赔360万!我们当时就懵了,最后闹到法院,法院虽然没支持厂家的12个月预估,但还是判我们赔了15万——因为合同里确实写了未供货金额,只是没明确计算方式。

教训:注销前,一定要把所有合同翻个底朝天,重点看终止条款违约责任独家代理这些雷区。如果有看不懂的条款,赶紧找律师,别怕麻烦,不然麻烦会找上你。

第二次:为了清库存,低价卖串货商,被罚30万

那家药店注销时,有一批效期只剩4个月的保健品,卖不掉又占地方。有个串货商找上门,说按3折收,现金交易。我当时觉得能回点本就行,就卖了。结果没过一个月,药监部门查到这批保健品渠道不符,因为我们不是正规经销商,被罚款30万,老板还被约谈了。

教训:清库存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哪怕价格低一点。串货看似省事,但风险极大——药品流通有严格的追溯体系,一旦出问题,不仅罚款,还可能吊销执照。记住:合规是底线,哪怕慢一点,也不能踩红线。

结尾:财务工作不止是算数字,更是理关系

现在每次帮朋友处理注销供应商的事,我都像老中医把脉,先望闻问切(摸底供应商情况),再对症下药(分类谈判),最后开方抓药(签协议、留人情)。虽然过程比熬中药还麻烦,但看到供应商笑着握手言和,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其实啊,财务工作不止是算数字、管资金,更是理关系——和供应商的关系、和老板的关系、和行业的关系。注销时处理好供应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今天你多一份真诚,明天就多一份机会。

最后送你一句话:做财务,要眼里有数,心里有人。数算对了,人处好了,不管药店开不开,你在这行都能走得稳。好了,不说了,我得去给小李讲讲怎么跟供应商谈串换了——希望他别像我当年那样,被供应商堵在办公室里喝茶啊!



特别注明:本文《药店注销后如何处理药品销售渠道供应商?》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21595.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